【摘要】:传统隐喻理论与认知隐喻理论有着本质区别,前者把隐喻看作一种修辞手法,而后者认为隐喻在本质上是一种认知活动,是通过另一事物来体验和理解某一事物;人类的思维过程和认识世界的方式都是隐喻性的。Lakoff Johnson以英语为语料证明了认知隐喻理论的可行性,那么该理论也适用于其它语种吗?它具有普适性吗?本文将带着这样的疑问,从人的情感、器官以及基本颜色三方面入手,通过对比略论德语和汉语中相关具体隐喻表达,继而归纳和总结德语和汉语中概念隐喻的共性和个性,并从历史、文化、地理环境、宗教信仰等方面对德、汉两语中存在异同的概念隐喻进行略论,从而验证Lakoff Johnson的概念隐喻理论在德语和汉语中的适用性。
【关键词】:概念隐喻 德语 汉语 认知 对比略论
中文摘要3-4 Abstract4-7 绪论7-12 第一章 概念隐喻及其工作机制12-22 第一节 概念隐喻的定义和分类12-17 一、概念隐喻的定义12-13 二、概念隐喻的分类13-17 第二节 概念隐喻的工作机制17-21 本章小结21-22 第二章 德汉概念隐喻对比略论22-53 第一节 情感概念隐喻对比略论22-33 一、德汉Arger/愤怒的概念隐喻对比略论22-27 二、德汉Liebe/爱的概念隐喻对比略论27-33 第二节 人体器官概念隐喻的对比略论33-43 一、德汉Kopf/头的概念隐喻对比略论33-38 二、德汉Herz/心的概念隐喻对比略论38-43 第三节 基本颜色词概念隐喻对比略论43-52 一、德汉schawrz/黑的概念隐喻对比略论44-49 二、德汉weiβ/白的概念隐喻对比略论49-52 本章小结52-53 第三章 德汉概念隐喻探讨的意义53-56 第一节 概念隐喻理论的论证53 第二节 对跨文化交际的意义53-54 第三节 对把德语作为外语学习的意义54-55 本章小结55-56 结语56-57 参考文献57-59 致谢59-60 攻读学位期间论文60-61 ,德语专业论文,德语论文范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