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多年来,德语配价描写日臻完善,德语配价探讨呈多维视野,已成为语言学者的共识,即配价(主要是动词配价)是一多元(句法,语义及语用)互为制约的综合体①。《中国高等学校德语系基础阶段教学大纲》中已引进配价语法②,配价描写也已进入我国德语教学。对德语的配价探讨展现出诱人的前景。 这些情况该怎么解释?罗纳德·W·兰格克的话颇有启发:“…现成的理论不能有效地处理语言结构的现实问题,因为这些理论赖以为基础的概念、态度和假设曲解了语言现象的性质,从而在实际上阻碍我们理解这些现象”④。本文试从“认知视野”(derkogni-tiveAsPekt)来剖析“配价省略”(dieValenz-reduktion)现象,区分显性和隐性语法关系,揭示语言深层的某些特点,意在强调动词配价是个相对恒量,除了对它作静态描写外,在有些情况下,也得对它作动态略论,因为它有时是个变量。“我们习惯于偏重静态探讨,忽视动态略论,对动词配价缺乏动态认识,无视隐伏的内在规律,因而常常感到自然语言中的配价不可捉摸。对配价进行-静态(结构、语义)描写是必要的,但是不充分的,往往带有形态的偏见,所以不是语言略论的终点。理想的模式是由表及里,静态、动态结合,进入交际语用层次。”⑤“省略”是语言中实际存在的一种“在意思里面有这个成分而话语里不出现的现象。”⑥就句子的深层语义结构同表层句法结构的关系讲,有三个不同层次的省略:意念上的省略,结构上的省略,交际上的省略⑦。“配价省略”是“某些语义成分的从缺,而不是某些句法成分的从缺,因此是意义或认知上的省略,而不是句法上的省略。通过背景知识,说话现场及上下文可以“找回”这些从缺⑧。也即通过“认知”来找回认知上的省略。由此可见,“认知”对全面理解动词配价是至关重要的。那么这种“无意识的知识”,或者说“不明确的知识”,“说不出的知识”⑨究竟是指什么呢?这儿有必要简述一下“认知语言学”,它作为“认知科学”的一部分,以认知结构和过程为基础,探讨语言范畴和语言结构,认为语言不是一“独立模数”,“语言知识”,只是“知识系统”的一部分,必须同“百科知识”及“言语行为知识”(dasHandhings-wissen)结合才有可能形成“认知能力”①,因此,德语论文,对动词配价作句法和纯语义描写,这作为语言知识的反映是必要的,但不是充分的。“认知过程”还要求我们投入“百科知识州和“言语行为知识”,即交际诸方所拥有的源于生活经验和实践的知识;包括“言语行为前提”(指交际条件,情景,策略等),“言外行为”(dieIllokution),“词的意联"(dieIn·teraktion)及“超交际手段"(metakonimu-nikativesMittel)(如手势、表情)等的认识。例如,若具备必要的“言语行为知识”,在特定场合就毋需用一完整的句子:“GibmirdenStein!”而只消用其中任一词,通过“认知行为”,凭藉推理思维也能达到预期的交际效果②。如:“gib’’若对方手持石头,只需指着它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