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德语学习者阅读德语文章遇到的困难[德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德语论文 责任编辑:茜茜公主更新时间:2017-05-23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摘 要: 中国德语学习者德语阅读中的困难不仅体现为语言能力的不足,德语毕业论文,也体现为背景知识的匮乏。通过采用一系列教学法,如“文章选择”、“着重把握文章整体意义”、“背景知识的调动和获得”等以期对德语学习者有所帮助。

关键词: 德语阅读困难; 背景知识匮乏; 相应教学法

一、有关阅读理解的教学法在历史上发展
在历史上的很长一段时期内,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在外语教学法中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人们并不将“阅读”和“理解”看作是紧密相关的两种活动。“阅读”作为语言四大基本技能之一被归到了“说”的范畴,并只从“大声朗读”的意义上去理解它。朗读时,如果“停顿”和“声调”是正确的,那么就可以说朗读者理解了原文。外语阅读能力的提高也只是通过大量阅读来实现。“听说教学法”和“视听教学法”同样没有将“阅读”作为其主要探讨内容。直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人们才开始对“阅读”进行系统的探讨,其在外语教学中的地位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二、阅读和理解
阅读和理解是根据原文的要求进行的接受意义单位、理解意义单位的功能、理解总体内容、理解总体写作意图及接受原文不同的意义群落的总体顺序的活动①。理解就是能够制造相关联的上下文意义,可以用于“某种语言的理解”和“某篇文章的理解”。母语教学中,从准则上来讲,培养阅读理解能力就是培养学生阅读文章的能力,包括介绍所有文章类型以及各自用途等等。但是在外语教学中,阅读能力的培养不仅包括阅读文章能力的培养,也包括语言能力的培养。同时,母语中形成的阅读能力是可以被转移到外语阅读中的。但是必须注意的是,不同语言写成的文章有其特有的语言和文化形式。也就是说,母语阅读和外语阅读是不尽相同的两种过程,对外语的掌握以及对非本土文化的熟悉程度在外语阅读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三、中国德语学习者阅读德语文章的困难所在
(一)语言问题
与德语母语读者相比,中国读者并不熟悉德语文章的特点(无论是字母、单词、句子还是整个文章结构层次上的特点)。然而这些特点关于读者是否能够在阅读中形成自己的假设并作出推论却是至关重要的。中国德语学习者在阅读时将绝大部分注意力放在文章的视觉信息上,如字素,词位,语法等,而他们的背景知识却很少被调动起来。这导致了其阅读速度较慢,德语论文题目,且在阅读中少有跳跃,多有停顿。同时,他们不够清楚单词或短语的意义多样性,也不完全具备根据上下文推断意思的能力。这些语言层面的“干扰”不仅会作用阅读,也会给记忆力造成限制。

(二)文化领域的问题
在培养外语阅读能力的过程中是外语能力的培养还是阅读策略的培养更为重要?对于这一问题的讨论仍在进行中。但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是:中国的德语学习者在阅读德语文章时,很难调动起其各方面的背景知识,或者他们不具备此类知识。这样一来,轻则很难听出作者的弦外之音,重则造成“误读”现象的发生。特别是关于有一定德语水平的学习者而言,他们阅读中的困难大部分源于文化背景知识的匮乏,而不是语言方面如语法知识的不足等等。除此之外,中国读者在阅读德语文章时是应用自身文化中的意义系统来诠释文章,阅读中的困难可想而知。详细的来讲,就是:
1)中国的德语学习者和德语母语读者身处不同的社会、政治背景之外,所受的作用当然也不同。
2)中国的德语学习者和德语母语读者受不同文化传统的作用。
3)中国的德语学习者和德语母语读者生活的自然环境不同(包括气候,地貌等等)。
这一问题从德国作家卡夫卡的小说“判决”上即可见一斑。中国德语学习者和德语母语读者对书中“父子关系”的截然不同的评价就是由于两种文化不同的家庭结构、不同的“父亲”角色以及对“个性”一词的不同理解所造成的。中国读者可能完全不具备德语母语读者的文化背景知识。

(三)母语干扰问题
中国德语学习者阅读德语文章中的另一大问题就是母语干扰问题,既包括语言层面上的干扰,也包括背景知识的干扰。语言层面上的包括文章内容、文章类型、文章结构方面母语的干扰。许多德语学习者认为德语和中文之间存在“一对一”的对应关系,然而这一关系却是不存在的。而背景知识的干扰在上文中已提过。德语中有一句谚语:不同的国家,不同的风俗。不仅如此,不同的文化还决定了人们认知和评判事物和行为的标准也不尽相同。另外,德语学习者也很难意识到其母语的干扰因素,这就给文章的正确理解造成了更大的困难。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