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综合素质的外语人才的措施阐述》--德语论文[德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德语论文 责任编辑:茜茜公主更新时间:2017-05-23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提高综合素质的外语人才的措施阐述》--德语论文

摘要: 实现跨文化交际是外语教学的根本目的。让学生在掌握语言技能的同时, 提高语用能力, 实现跨文化交际, 是每位教师肩负的重任。本文就如何培养学生得体、有效地使用外语进行跨文化交际, 培养具有外语素质、文化素质, 进而提高综合素质的外语人才进行了阐述, 并结合德国外语教学法专家的观点提出了一些具体的目标和培养模式。

关键词: 跨文化 德语教学 目标 培养模式

跨文化交际作为一种学说最早在美国产生。从20 世纪60 年代初起, 对跨文化交际学的探讨风起云涌, 并涉及到很多领域, 其在语言教学方面的应用只是一个方面。跨文化交际培养人们对不同文化保持积极的态度; 它承认文化是有异同的, 在发现不同文化异同的过程中, 更客观地把握各自文化特征, 在与不同文化接触时提高对文化冲击的适应能力, 掌握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沟通时的交往技能。正是基于这一点, 近年来, 跨文化交际引起了外语教师的关注, 对它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外语教学不仅是传授语言知识, 更重要地是培养学生运用外语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鉴于此, 笔者结合德语教学法的先进理论, 在教学实践中逐渐摸索出一些具体的目标和培养模式。

一、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目标

根据胡文仲先生在《跨文化交际学概论》中的定义, 跨文化交际就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间的交往。( 胡文仲, 1999) 跨文化交际学关注作用跨文化交际的社会文化、心理、环境、情景等因素,探究交际行为、编译码过程、交际方式、语篇结构等方面与其底层文化的关系, 在文化对比的基础上, 以大量的数据和事实让读者明了不同文化在交际过程中所可能产生的各种文化异同, 发展人们对文化异同的高度敏感性。而跨文化交际教学法具体要做的就是在语言教学中注意传授文化知识, 使学生能利用文化背景知识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语言并进行交际; 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文化敏感性和文化比较能力。德国外语教学法专家认为跨文化交际学在外语课堂上的具体目标为:

1. 情感方面的学习目标。具体包括能够多方面地来理解、觉察事物的能力, 即移情能力的培养, 能够进行换位思考; 有助于学习者融入到跨文化交际的情景中去, 并保持长期的换位思考的角度。如在德语课堂教学中, 学生应根据平时在学习中学到的和在影视著作中的情景设想每时每刻与德国人交谈, 按照德国人的交流方式来操练德语, 只要讲德语, 立刻设定自己在德语国家环境中。

2. 认知方面的学习目标。获得国情方面的知识, 认识到本国和所学语言国家的文化特点; 获得语言知识, 获得文化的略论能力、描述能力和文化比较能力。外语教师应该探讨词语的社会文化意义, 然后将之同母语进行比较, 有的放矢地通过课堂教学传授给学生。如在称呼方面: 中西方习惯不一样。中国人在称呼对方时, 常常是姓名加上头衔、职业身份等等, 象“李厂长”、“张经理”、“王大夫”。而在德国, 除了称呼教授( 如米勒教授‘ProfessorMüller’) 、医生( 如施密特大夫‘Doktor Schmiedt’) 以外, 几乎所有成年人,无论职位高低, 年龄大小, 彼此都可以用先生(Herr) 或女士( Frau) 称呼, 如Herr Lehmann, Frau Koepke, 这样称呼既尊敬对方, 也非常方便。在称呼方面还有一点值得注意: 中国人在称呼陌生的长辈时也常常加上“阿姨”、“奶奶”、“爷爷”等, 以表示尊敬。在德语中大可不必, 因为称呼阿姨( Tante) 、奶奶(Oma) 、爷爷(Opa) 时, 只有真正有血缘关系的人才这样称呼。如果你向一位陌生老妇人称呼奶奶(Oma) , 她会觉得反感, 体会不出你对她的尊敬。另外, 要想获得目的国的文化略论、描述和比较能力, 除了熟悉所学语言国的国情、社会、宗教及文化特点外, 还要提高自己母语的略论、描述和比较能力。人们在不同语言交流中, 主要想获得自己关心的各方面的信息, 在你了解对方或目的国的文化之前,首先对自己国家的文化有相当的认识, 便可以向对方描述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历史和风俗习惯, 客观地比较中西方文化特点, 这样做在外语语言学习中会有所帮助。这样的交际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跨文化交际。很难想象对本国国情不甚了解, 不能熟练应用母语语言的人, 能很好地应用外语得体成功地进行交际。

3. 语言行为方面的学习目标。培养学生能够符合文化习惯地进行语言交流, 建立、维持和修复跨文化交流的能力。现在中国人彼此见面已经不常用“吃了吗?”这样的问候语, 虽然大家都用“你好”互相问候, 但还避免不了加上中国特色的问候语“出去啊?”( 直译成德语: Gehen Sie aus?) 再比如, 我们想更了解对方的话, 会问“您在哪工作啊?您结婚了吗?”这样的问句在德语中显得非常不礼貌, 这是涉及人家的私生活。因此, 在德语交谈中, 如涉及到外国人的家庭、工作、收入、宗教信仰及政治观点等方面的话题, 一般不要主动询问, 避免引起尴尬的局面, 作用顺利的交际。因此, 在外语教学课堂上, 教师应介绍涉及德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社会风俗、社会关系的材料, 增进学生对本民族与异族之间不同文化异同和冲突的理解, 不断培养和提高学生跨文化的意识。

二、跨文化交际的培养模式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