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德国浪漫主义文学中疯狂、浪漫、欲望的关系》-德语论文资料下载[德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德语论文 责任编辑:茜茜公主更新时间:2017-05-23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解析德国浪漫主义文学中疯狂、浪漫、欲望的关系》-德语论文资料下载

摘 要:疯狂是德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一个主题。文学中诗意的疯狂不同于现实中的疯狂,只是作家为刻画人物、评论、或赞美正常的精神世界所作的处理。在自然神秘主义的支持下,德国浪漫主义时期出现了许多表现疯狂的著作,其中疯狂常常与爱情和欲望有关,是易受欲望影响的人们对自然呼唤所做出的回应。本文以霍夫曼、蒂克为例,阐明其所反映的这样一个观点:作为精神和心灵上的人类,有渴望通过卓越的精神与神性达到结合而强烈背离肉体的欲望。生殖的强烈欲望是我们必死命运的象征,对卓越的渴望是对有一天我们必然死亡这一想法的抵抗。

关键词:德国浪漫主义;疯狂;超自然;欲望

有时我们似乎觉得仅仅花花公子才发狂,而实际上很大程度上就是我们所想象的那样。众所周知,英语中如果说我们为何人或何物疯狂,表示我们非常喜欢他们。在欧洲语言中也有类似的情感表达,就像德国把他们喜爱的东西称为“赋税”。但这超出了我们现在严肃讨论的这种表达方式历史起源的范围。存在于疯狂中的隐性积极价值可溯至欧洲19世纪早期浪漫主义文学时期前。同时,正如《圣经》所说,太阳底下无新事,就是新瓶装旧酒。浪漫的疯狂本质上的确是古老狂欢欲望的新形式。想到我们作为自己激情的理性主宰是多么令人讨厌的事!而想象我们被超出自己控制的力量所主宰又多么令人兴奋!
然而实际上,与想象或隐喻的疯狂相反,它并非我们认为的那样。我们中几乎没有人有过真正疯狂的经历,即使有人有过,可能也不记得了。因此我们不能声称我们知道真正的疯狂是何种体验。有些人,甚至是我们中的大多数,遇过受到精神疾病折磨的人,因此我们至少对疯狂的外在形式有所体会。但我们并不认为精神失常是快乐的,也不会背离我们的轨道而重复他们的行为。问题在于,当我们开始思考其诗意特质时,疯狂突然变得令人愉快,变得动人起来。一个原因是:诗意的疯狂从来不是真正的疯狂。正如波洛尼厄斯对哈姆莱特的胡言乱语的看法:有太多措施可以解释它。而且,疯狂的原因和诗意的疯狂背后的意图通常不属于那个被描写成精神错乱如哈姆莱特这样的人,而是属于其作者。也就是说,疯狂表现不是人物自觉的行为。一句话,文学中的疯狂,只是作家为刻画人物、评论或赞美正常的精神世界所作的处理。
米歇尔•福柯(Michel Foucault)著名的长篇论著《疯狂与文明》(Madness and Civilization),吸引了人们对近来社会上对待精神错乱者的态度和对待方式的注意,当然也包括对精神病学和精神病院历史的注意。福柯对著名的“批评理论”有巨大作用,特别在其与文学学术的联系上,尤其是其反映了医学科学时期的状况,有助于提升文学中对疯狂描绘的兴趣。

莉丽安•费德勒在《文学中的疯狂》(Madness in Literature)(1980)中探究了精神错乱作为诗意主题的吸引力问题。她把这种现象的原因归纳为人类对自身精神运转和心灵现象存有的偏见,特别是由于在人类精神中存在着的正反感情并存的矛盾心理具有魅力。显然福柯所作的探讨,似乎作用到费德勒对社会与那些所谓精神错乱者之间关系的内容:“正如日常生活,文学上的疯狂通常是人类世界里极度未知的永恒存在和无定形的威胁。实际上,文学表现上周期性出现的疯狂,组成了探究精神与其本身,与他人、社会、国家机构之间关系的历史。与费德勒《文学中的疯狂》产生同时,桑德•吉尔曼(Sander Gillman)的论文集也开始探究文学与精神病学间的关系。正如其论文集题目《疯狂的文本:从历史角度看文学艺术与疯狂的相互作用》(1981)所表明的那样。

与费德勒和吉尔曼作品同时,1982年出现了汉肯和阿尔福莱德的一篇论文,调查探讨了精神病学和文学关系的特殊方面,就是以拜访精神病院的方式和诗意文本中对此进行的描写。正如他们所注意的,这是启蒙运动晚期令人好奇而热衷的一种现象:“是一个似乎存在着矛盾的情况,在被总体上持有接受的观念的同时,精神错乱的人没有推理的能力,随之相应的地位也被否定了。在包括作家在内的受教育的城市居民中,出现了一种对所有对于精神错乱尤其是精神病院的性质感兴趣的现象,这种现象值得注意。故而在19世纪后三十年,人们可以谈论起参观疯人院这样的场所。”
当然,福柯的书之前在文学中就有对疯狂进行描写的兴趣。比如二战后的几年中,阿尔布莱希特《艾尔布莱希特的华美教堂》的论文就致力于对德国文学中诗意疯狂描写的探讨。他对我们所感兴趣的问题的回答是,当一个人面对精神病患者的时候,“永远不仅仅是一个观察者,而是变得受其作用并在这谜一样的现象面前感到自己也纠缠不清。”但福柯对近来德国讨论该主题产生了明显作用,其中就包括1983年尤塔•奥森斯奇(Jutta Osinski)对公众之于神经错乱态度所进行的探讨。像福柯(Foucault)一样,奥森斯奇特别感兴趣的地方在于:在形成那些观点时文学扮演的角色,以及诗意的文学与心理学之间的相互影响。最近,格奥尔格•罗伊希林(Georg Reuchlein)写了对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德国文学中疯狂主题的文章,同福柯一样,他感兴趣的是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人们对神经错乱所持的观点。
当德国浪漫主义作家霍夫曼(E.T.A.Hoffmann)的故事《克里斯贝奥议员》在1817年首次时,一位不具名的现代批评家在重要期刊上评论:作者对于他自己及他所邂逅的疯狂业余音乐家的叙述,“更适合作为一个令人激动的生动描述在医学杂志上;但是当一个作家‘发明’了这样一个让人痛苦的事物并在可怕细节上详尽解释长达40多页时,我们只好以为这是作者心情抑郁,并充满疑问的仰视艺术。”我引用此例是要指出,描写人物过于失去自制力或看上去精神不正常,和文学本身一样古老,不是直到浪漫主义时期才有的。它与现代临床精神病学同时开始,对这样的形象进行刻画,随着临床上精神错乱的普遍而变得更普遍。
浪漫主义前欧洲文学中的疯狂仅仅作为诗性而被承认,那时很明显它只是由诸如内疚、盛怒、绝望这类相似情感而引起的,写作动机也显而易见。临床上,精神错乱的原因还是不能确定的。(实际上,在浪漫主义时期,我们仅有对于精神病表现的各种理论,但不能解释实际上可能是由生理机能引起的精神错乱现象。)况且,德国浪漫主义者对描述精神错乱症状本身也没什么兴趣,而只不过用此使读者关于著作中人物产生好奇和迷惑。因此,德国浪漫主义者也不会对此进行解释或者给出那些行为的明确动机。当他们不提供解释,就以一种反语的方式用含混、神秘或讽刺的措施暗示出:真相其实无处不在。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