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六、七十年代德国对外经济援助政策的实施与作用》-德语论文免费下载[德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德语论文 责任编辑:茜茜公主更新时间:2017-05-23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解析六、七十年代德国对外经济援助政策的实施与作用》-德语论文免费下载

[摘要]对于《解析六、七十年代德国对外经济援助政策的实施与作用》的德语论文免费下载:20世纪60~70年代,联邦德国在对发展中国家执行的经济援助政策中,奉行务实主义的准则,并从中获得了巨大的利益,同时也给第三世界国家带来了很大实惠。

[关键词] 联邦德国;发展中国家;务实主义援助政策;石油输出国组织国家 

 
早在二十世纪50年代,西欧各国便开始向亚非拉发展中国家提供经济技术援助,联邦德国也在其内。但因西德在五十年代中期以前一直处于战后经济恢复时期,政府的注意力也是一直向内的,因此可以说此前西德的对外援助仅仅局限于私人资本输出,60年代以后西德政府才正式进入了对外援助的领域。在同第三世界的交往中,西德始终奉行务实主义的准则,即对外援助的方针始终主要决定于利润,而不是决定于政治.其对外援助计划基本不抱有任何具体的政治目标,并且从中获利丰厚。本文拟就这种务实主义的对外经济援助政策在六、七十年代的实施及作用做一粗浅的研讨。

一、以“克虏伯第四点半计划”为开端的西德早期对外经济援助

国际对外援助的概念是战后产生的,即美国人于1947年出台的援欧计划-马歇尔计划和1949年开始实施的“向非欧洲不发达国家提供技术援助”的“第四点计划”。尤其是后者,给了当时的西德公司家一个启示:通过对外援助,私人公司和国家对外政策有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在向第三世界不发达国家进行经济援助的同时获得巨大的经济利益及其他各方面程度不同的好处。于是从50年代中期开始,许多西德的公司家逐渐把目光投向新独立的亚非国家,而首当其冲的竟是克虏伯联合公司。众所周知,从俾斯麦时代起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这家企业一直是欧洲主要的军火制造商。战后为了适应形势的变化,也为了创造一个新的克虏伯形象,使它同它作为帝国军火商的历史一刀两断,当然更是为了给克虏伯公司寻找到为其多方面的工业产品和技术劳务创造新市场的大好机会,阿尔弗雷德•克虏伯抛出了“克虏伯第四点半计划”,即该企业在不发达国家的发展项目,这些项目包括:在印度鲁尔克拉建造一个100万吨的钢铁厂,开发巴基斯坦的铁矿并建一钢铁厂,开发希腊的镍矿并建一冶炼厂,为伊拉克、泰国和智利建造港口设施,为埃及、苏丹、巴基斯坦和伊朗建造小工厂,为埃塞俄比亚和葡萄牙进行工业调查,在中近东建设另外一些工业和工程项目,如在博斯普鲁斯海峡上架设第一条连接欧亚的跨海大桥,等等①。很明显,克虏伯企业在同新独立亚非国家签订战后发展项目的合同方面远远走在其他欧洲企业前面。1955年3月,“克虏伯第四点半计划”公布,大受西德和世界报刊的重视,对西德工业界和西德政府产生了出乎意料的作用,公司家们立刻看到了进入第三世界国家将给他们带来的商业上的机会,而西德政府总理阿登纳则马上意识到,西德按照克虏伯拟定的方针,制定自己的对外援助计划,在国际宣传方面对西德具有的价值。当时《日耳曼国际》主编海因茨•默勒说:“德国将在世界上树立一个新的乐善好施的形象,这将大大有助于消除昔日的记忆。”②这样,从50年代后半期起,西德政府进入了对外援助的领域,这一行动达到了两个基本目标:明智的国际宣传和在世界上以前一直对联邦德国出口关闭的地区为西德的资本货物及劳务打开了新的市场。实际上,新的对外援助是由政府财政援助来增加德国的出口商品在传统的世界市场上的竞争性。这一援助包括退税和其他多种形式的隐蔽的补助,以使西德出口商能够使他们的价格同国际竞争者保持一致。西德的第一次对外援助开始于50年代末,所采取的形式是对德国大企业提供财政补贴或投资保证,以使他们能够在自身基本上没有风险的情况下在非洲和亚洲执行大规模的工业发展计划。在1955-1960年期间,政府拿出了约4亿美元来资助由鲁尔的大企业(包括克虏伯企业)在亚非建设的18个大型工业发展项目和在拉美建设的一个项目,这是西德政府为了在其他欧洲以前的殖民地为德国工业开辟新市场而做出的第一个重大努力,使德国人在亚非新政府的许多官员心目中成了朋友。当然,西德对外援助最关心的只是能使德国出售更多的货物和劳务的经济发展计划,而且应当说,在六十年代初期以前,西德的对外援助主要以私人为主,且力度并不大,原因是由于国内市场需求量很大,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对外援助的发展;同时政府的态度也并不十分明朗。

二、对外经济技术援助的体系化、制度化时期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