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德语言文化特征及异同中存在的内涵[德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德语论文 责任编辑:茜茜公主更新时间:2017-05-23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浅谈中、德语言文化特征异同存在内涵

德语,在中国作为非通用语种之一,受自身语言特色和使用范围的作用,其初学者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受到本民族文化及思维定势的干扰,从而造成语言使用过程中的错误,因此在德语基础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不可忽视。

一、中、德语言文化特征异同中、德语言及文化异同从微观的角度来看,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1.语言异同①词汇内涵的异同不同语言的词汇受各自文化背景、生活方式以及习俗的作用,而具有特定的文化含义。例如:龙,在中国文化中,龙是权利的象征,富于吉祥喜庆的色彩,自古就有“龙腾虎跃”的说法;而在德国文化中,龙(Drache)则是邪恶的象征,经常用来形容恶魔或者恶毒的妇女,如“Ich habe einen Drachen zuHause.”(我家里有一泼妇)。②语言句法及表达习惯的异同由于汉语和德语分别属于不同语系,所以在句法结构和表达方式上具有较大区别,其中较为突出的汉语复句和德语从句的对比上。德语从句的表达较为严谨,需要前后关联词汇的紧密配合才能表达一个完整意思,但是有时汉语句子只用简单的句式就可以表达出相同的意思。如“我明天进城买书”,直接用了一个连动句式表达,而德语要采用um……zu……这样一个表达目的性的关联词语才可以,翻译为“Ich gehe morgen in die Stadt, um Bücher zukaufen.”。

2.交际惯例的异同由于中国受传统儒家思想和礼教作用,在交际过程中,习惯于根据人的年龄、社会地位、职位的不同而给予不同的称呼,不会直呼其名。但在德国,受基督教的作用,人们奉行“上帝面前人人平等”,无论家庭内部还是家庭外部,称呼相对简单,很少受到年龄和地位的作用,社交场合中,常用“先生”、“小姐”、“女士”等称呼。

3.思维方式的异同中德两国人的思维方式具有截然不同的表现。中国人是圆形思维方式,注重中庸之道;德国人是线性思维方式注重环环相扣的严密思维,处事严谨。两者的区别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对时间问题上的处理方式。中国人在时间的安排上采取相对宽松的态度,对时间的把握上可以根据事情的进展采取适当的调整;而德国人在时间的安排上具有周密的计划性和严格性,往往不会迟到或着随时调整。

4.文化禁忌(宗教和习俗)中德两国在文化习俗方面受到了来自有关宗教信仰或者传统文化的作用,在跨文化交际意识问题上,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内容之一。在交际过程中,中国人往往会表现出对客人的热情,通过询问年龄、婚否等内容主动拉近与对方的距离;而在德国人的意识中,这些问题则涉及到了对方的隐私,会引起德国人的反感。

二、德语初学者的特点德语作为非通用语言,由于受语言学习环境和语言本身特点的作用,初学者主要呈现以下学习特点:

(一)好奇心强,具有强烈的求知欲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关于大部分德语初学者而言,德国文化是他们前所未知的,所以好奇心促使德语初学者迫切希望了解德国文化,学习德语。

(二)关于语言学习措施的茫然性德语关于初学者而言是新鲜的语言,但是在基础阶段,由于初学者关于德国文化的缺乏容易造成学习上的迷茫,不知从何处着手,这主要集中在语音、语调和关于德国文化的理解等方面,有时候容易造成初学者把之前学习到的英语或汉语知识生搬硬套到德语中,造成语言的混乱,打破了德语学习固有的规律性。

(三)部分学生容易造成的挫败感德语属于印欧语系日耳曼语族,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语言之一,它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因此学习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部分初学者在学习之前,对德国文化充满了好奇,而在学习过程中,因为难度的加大而渐渐产生厌烦的情绪甚至挫败感,作用了学业的进步。

(四)语言学习的片面性部分初学者,在学习过程中,片面地将语言的学习和文化的学习割裂开来,把德语语言生硬地套入到中国文化中,造成语言学习上的混乱,导致出现大量的病句、错误,严重作用了语言交际等综合能力的提高。

三、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策略

(一)语言行为培养策略所谓语言行为培养策略主要针对德语语言本身而言,词汇和句法是构成语言最主要的内容。

1.词汇方面词汇是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表达思想、交流感情的最小语言单位,往往具有特定的文化内容。德语初学者在进行词汇学习的过程中容易片面地依据汉语语义理解德语词汇,造成词汇的误用。这就要求德语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用对比语言学的知识,结合德国文化讲授德语词汇所蕴含的民族文化和特定用法,并进行错误语料的积累,为后续教学提供借鉴。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