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语论文:《高职院校德语教学过程中交际教学法的应用》
Abstract:The essay gives a general analysis of the superirity of communicative teaching methodology in German teaching.More specifically,it is the experience of structuring the high vocational German teaching new system by drawing lessons from the advanced communicative teachig methodology abroad,combin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igh vocational education,transplanting,transforming and innovating. Key words:communicative teaching methodology;scene teaching;student-centered 摘要: 本文概要略论了交际教学法在德语教学中的优越性。即借鉴国外先进的交际教学法,结合高职特点,德语论文范文通过移植、改造和创新,构建高职德语教学新体系的实践体会。 关键词: 功能交际法; 场景教学; 以学生为主体 21世纪外语教学正面临着新的挑战,随着国际交流的发展,外语学习者学习外语的目的也变成了可以在外国或者有外国人的环境中与人交流。由此产生的外语教学措施强调:人们学习的外语是一种生动的语言,学习它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在日常生活的交际中使用它。这种教学法因而得名为功能交际法(kommunikativpragmatisch orientierte Methodik),它以强调语言的交际功能为特点,以达到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为目的,其本身没有专属于自己的练习措施。“功能交际法”作为外语教学的措施,既不是某种专门理论的附属品,也不是一定的语言学、文学理论、文化理论或学习心理学的移植,而是从新的要求和发展方向出发,对以往经验的融合与折中。教学中必须根据交际能力培养的不同阶段的需要,根据不同教学过程的不同内外条件,不断地重新组合和建立新的教学程序和练习顺序。 我国《高等学校德语系基础阶段教学大纲》指出,基础阶段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德语的基础知识,具有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和初步的语言交际能力,了解有关德语国家的一般国情,具有初步的独立工作能力。目前,我院的高职德语系正是以大纲为指导,采用贯彻交际法准则的德语系教材--—《德语教程》,有关功能交际法的应用,我们遵循了几个准则: 一、改善教学过程的实践,培养学生的主动交际能力 在外语教学中和跨文化交际的实践中,语言学习与文化了解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多地受到关注,德语系学习德语国家的国情知识,其目的在于丰富学生的国际经验,开拓他们的眼界。学生基于本国的文化要素和结构已经获得了一定的经验、知识和行为的态度。以此为出发点,在教学上采用有略论对比的措施,不断地引导学生与已有的自身经验相对照,使其在比较之中更细致、更深刻、更自觉地了解自己的文化,成为外语教学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在课文选材上,强调了语言的实用功能,加强了外语交际场合所需要的真实的运用文的处理。 例如提到真实的交际环境,在讲解教材第1册的第6课Essen und Trinken时,可以让学生自己编写菜单,并利用菜单进行实际的点菜和付帐练习,使学生在不同场景下尝试不同的角色,具有了使用德语交际的主动性,并能逐步改变观念,学会交际应用中衡量自己的德语水平。再比如在教材第2册的第11课是以健康为主题的。教师应该考虑到学生在去看医生时会遇到的不同问题,为学生设计出交际场所: Praxis(诊所),而学生则分别扮演病人、医生、护士等。有了实际的交际需要,学生关于已经或将要听到、看到、说到的符合自己身份的语言材料有了切身的感受,并可以将其与自己在母语环境中的经验进行对比联系。这样,学生们经过20分钟左右的学习、练习,学生关于本课出现的大量的健康与医疗方面的新单词,以及对预约时间、回答医生提问等的惯用语和表达自己身体不适的常用语的掌握速度、准确性比学生拿书本做对话练习要快和高。同时,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也能更好地了解有关德国医疗保险方面的国情知识。 二、优化教学过程,以学生的活动贯穿课堂 学习的主体是学生,掌握并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的主体也是学生,教师只是引导、协助学生完成这一学习过程。传统的教学法,往往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做,学生看”,这种教学方式使学生处于被动、服从的地位,压抑学生个性发展。而交际教学法的特点是,从语言交际的基本能力的需要出发,对课程和练习作了全新的安排,根据新的德语教程《教师手册》中对教学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和建议,我们进行了以下尝试: 1•课文和对话都不要求学生预习。 2•处理对话时,先放两遍录音,学生听完后立即回答针对内容的提问,锻炼学生整体理解的能力。 3•根据对话意图进行表达手段的转换练习。 4•语法部分由学生读例句,归纳总结规律;教师以实例说明语法和词汇的功用。 5•练习时,除教科书上要求学生看书做的之外,其他的都不看书,以教师的示范为标准或看黑板上的提示词来做。 6•由于课堂对话练习很多,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学生的座位必须朝黑板方向摆成马蹄形,使学生对面而坐形成语言交际的最佳条件。而教师也须常在教室走动,面对不同学生对话,因此最好不要讲桌,甚至不要讲台,以缩短与学生的距离。 7•练习顺序为:理解--—模仿--—熟练--—表达以至自由对话,但可根据语言材料的难易程度延长或减少某个中间环节。注意不同形式练习的交叉进行,以活跃课堂,减少学生疲劳现象,吸引学生注意力。 8•在练习的形式上,并不存在什么“功能交际练习”的形式。关键在于练习的形式是否以提高语言交际的能力为目的。所以“功能交际法”可以吸收以往全部练习中可用的形式。 从以上功能交际法在德语教学中的实践,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启示: 1•繁琐和复杂的德语语法规则不再是德语学习的中心任务,重要的是借以发展语言理解力与表达力。 2•学习的目的和练习的内容不仅是语法结构和词汇的积累,而且有各种交际场合所需要的表达手段的积累(Wiekann man noch sagen?还可以怎样说?)。各种表达手段的语法结构和词汇不同,但表示的意向相同。 3•这种在特定交际场合根据某种说话意图进行的表达手段的练习,使练习的步骤不再仅仅停留在理解语言材料,模仿、变化句型,替换词汇的阶段,而且继续过渡到有提示词的半自由表达阶段,和只规定说话意图与场景的自由对话或叙述的阶段。 4•大量的学生间的小组练习和学生问教师答的练习形式,改变了课堂练习的社会形式和课堂教学组织措施,甚至为此改变了课堂上学生座位的排列形式。 5•练习不再仅仅是形式上的问与答,而且有了信息交流。传统的形式问答的特点是,提问者在提问时已经知道回答者应当回答什么和怎样回答了。而在交际教学法应用当中的学生互问或学生问、本论文来源于外语论文网( )教师答时,回答的内容应当是提问者事先不知道的,是经过对话实现交流的新信息。有无新信息交流是区别真实对话(交际)与课堂形式对话的根本标准。 ,德语专业论文,德语论文题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