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语论文网:对于人本位的德语教学的思考
Abstract: In the College German Teaching, students are the main part of learning. Led by the teachers, students will understand the laws and the information of the target language through activating their own cognitive structure and using the cognitive strategies. Meanwhile students will develop their cognitive abilities and improve their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Teachers should play the role of designer, organizer, participant and guider of the cognitive activities, apart from their traditional role. Key words:people-oriented German teaching; regarding students as the main part of learning; three-step teaching 摘 要: 在英语系本科大学德语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调动自身的认知结构,应用认知策略去认识目的语的语言规律,挖掘目的语所含的多层信息,通过认知活动,德语教学论文发展自己的认知能力和使用目的语进行交际的能力。教师在教学中除扮演传统角色外,还扮演了语言认知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参与者及学生认知活动的指导者等角色。 关键词: 人本位的德语教学; 学生主体认识; 三步教学 现代教育强调“以人为本”(dieMenschen als der Grund)、“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学思想。教的目的是为了学,其终极目的是为了不教。在英语系本科大学德语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工作同样是引导学生去认知目的语(Zielsprache),揭示目的语语言规律,获取目的语所承载的思想、文化、情感方面的信息,使用目的语进行思维表达。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而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调动自身的认知结构,应用认知策略去认识目的语的语言规律,挖掘目的语所含的多层信息,通过认知活动,发展自己的认知能力和使用目的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因此,在大学德语教学活动中,为了全面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大学德语(非德语系本科)的课堂教学应贯彻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融思想性、能力性、措施论为一体,培养学生获得德语语言基础知识的基本技能,侧重培养学生的目的语应用能力和通过德语学习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一. 学生主体观是以人为本的教育观的体现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Die Studenten sind der Hauptteil von Studium.),也是自身发展的主体。课堂教学是学生的认知过程,也是学生生命活动的过程。只有在知识不断内化和运用的实践中,学生才能全方位地形成和发展自身的能力。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体会到,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和发展绝不是只要教师传授便可以实现,而更多地依靠学生自己在实践中去认知。教师的教只是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外因,人的持续发展能力、创造能力及生存能力是人在实践中不断认知外部世界并将感知和体验不断内化的结果。教学只有以学生为主体,实施以人为本的教育才有助于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思维能动性和创造性。德语这一文化的载体蕴涵着其国家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文化,传播着这一语言国家的科技人文信息。只有学生积极地进行认知活动才有可能最大限度地提高他们自身的语言能力,汲取日耳曼民族的文化精髓。并在这一语言学习过程中获得一定的自学能力,养成良好的目的语学习习惯,为日后在工作中进一步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学生主体观是以优化课堂教学为价值取向,如此才能充分体现“以人为本”教育的本质。课堂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以书本知识为落脚点,单纯以教师讲授语言知识为主旋律的传统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学生的学习实际。“以人为本”的教育要求我们抛弃教师中心观,提倡学生主体观,变教师的讲堂为学生的学堂,将书本知识传授引导到学生自我认知,让学生在认知中强化学习的主体意识、发展语言技能和学习能力,并挖掘学习的潜能,建立学生“学习不为一时学会,而为一世会学”的学习观。 笔者在教学中不断感受到学生自身的潜能是不可估量的。现代学生自主意识强,自我表现欲高,他们在德语学习中能通过各种媒体,积极地查找、汲取与德语学习有关的所需信息和背景知识,只要教师能给他们一个导向,鼓起他们的自信心,他们就能出乎意料地作出惊人的表现。笔者在有此认识之初曾抱着试试看的心态,让只学3个月德语作为二外的英语系生自编自演德语戏剧。笔者在审视学生写的剧本中发现他们写出的句子中语法错误很少,其中有一些句子笔者未曾教过。他们表演中的语音和语调也较准确。接着,笔者大胆地让只学了8个月二外(德语)的学生自己上德语课,学生们都十分出色地完成备课和教学的全过程,学生执教的教学内容为:Studium an der Uni(大学的教育)、Feiertag(休息日)、Fest(节日)等。听课中,我惊喜地发现他们不仅基本无错地讲解了课文中重要的知识点,还能对课文内容作出较好的延伸。这给我的启示是:学生的学习潜能是巨大的,只要教师当好挖掘者、设计者、引导者,就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慧曾经说过“一切合乎人性的、自由的、独到的事物都是以这种主动性为出发点的,主动性能助人将来成为自己的主人和指导者”。我们应坚持这样的信念:大学生自我意识强,有理想、有表现欲和荣辱感,有自我调控力和自我评价力,能主动地发展自己的知、情、意、行。“以人为本”的课堂教学正是基于学生的身心特点,以此促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心理认识活动。课堂教学坚持“以人为本,学生为主体”,有助于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以积极的学习活动来排除心理障碍(das Hindernis von psychischer Verfassung),提高对德语的兴趣,增强自信心,从而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 二. “以人为本”的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和影响 “以人为本”的教育观要求:“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就要求教师的教学要面向每一位学生,面向每一位学生的现在和未来。在认知和挖掘学生的共性的同时,承认并顾及学生的个性,尤其在使用非母语语言的文化教学环境中,学生的语言学习能力、文化背景知识、认知水平、言语能力等方面千差万别,教师应关心爱护所有学生,使每一位学生在目的语学习中向深远发展。教师应深刻认识到如果没有每一位学生的学会和会学,没有全体学生的积极参与,就不可能达到通过教学有成效地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语言能力和文化素养的结果,也就不可能造就每一个学生终生受益的可供持续发展的能力。 同其他学科一样,德语教学为教师“传道、授业、解惑”提供了场所,课堂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实现环境。作为教师,除必须具备的扎实德语功底和完整的知识结构外,还必须具有较强的教学调控能力和多维空间思维能力,才能实现多元、立体的教学。德语教学中,教师应采用多样、适当的措施和技巧,引导好主体(学生)的动耳、动手、动嘴、动脑,教学中始终不忘渗透学法。笔者认为在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德语教学中教师应充当以下角色: 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是学生和课本的中介,学生口语、笔语错误的校正者,学生学情的评价者,除了以上角色以外,在“以人为本”的教学中教师还应扮演上图示的或尽可能更多的角色。教师所任角色分叙如下。 (1)学习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Lehrer als Organisierer and Entwerfer von Studienaktivitaet) 教师灵活处理教材和精心设计,能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营造特定的学习氛围。经活化的教学内容,可使学习内容充满真切感和吸引力,为学生提供一条跨越目的语学习障碍、习得语言规则,通过目的语认知获取所需信,德语论文网站,德语毕业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