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德育导师教学模式探究[德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德语论文 责任编辑:茜茜公主更新时间:2017-05-23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摘 要]德育初中教育体系中最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的成效事关初中生的未来发展和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针对我国德育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德语论文范文,试图以“初中德育导师制”为突破口,来探究出一种帮助我国初中德育走出困境的新的德育模式。
外语论文网 www.waiyulw.com
  [关键词]德育;德育困境;德育导师制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33-0243-01
  1.初中德育面临的困境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文化的变迁,人们的价值观和人生观都在不断发生着变化。如果我们的教育,特别是德育没有跟得上这种变化,那么必将产生很多“不和谐”的问题。从德育目标到德育内容,从德育措施到德育评价,现行的 初中德育体系在诸多方面已经落后于经济社会的发展,从而导致其陷入被动的困境之中。
  为此,本文从学生的角度对我国现阶段的 初中德育困境进行了一次抽样调查。此次调查随机选取了上海市某十所普通初中的非毕业班学生样本共1000人作为对象,获得有效问卷958份,希望通过本次调查能从学生对 初中德育的“认识”和“需求”两个角度来反映我国 初中德育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方向。通过调查反映出来的德育困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德育目标很难具体落实
  道德教育固然应该具有超越现实高于现实的特点,但是,道德教育中过分地强调“理想”和“超越”,用太完善的道德标准去教育和要求教育对象,脱离实际就不容易被接受。
  1.2 德育内容尚需充实更新
  通过文献梳理,我们发现当前主宰 初中德育运作的仍是较为封闭和单一的模式,其集中体现之一就是德育内容缺乏变化与更新。
  1.3 德育措施忽视个体异同
  一直以来,人们认为德育就是将一定的社会思想和道德要求转化为个体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过程。由于过于强调外在既定的道德要求和德育目标,简单地把学生看成被动的道德知识接受者,德育教师往往从具体的道德要求出发,用灌输和训练的方式来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严重忽视了德育对象的异同性和主体性。
  1.4 德育评价缺乏操作指导
  由于德育目标的理想化,以及缺乏层次性,因此在评价时很难进行具体化,以利于实际操作。这些一元化的大目标,往往不能通过纸笔测试来进行量化处理,同时,参考书籍上也没有给出有效而具操作性的评价指导建议,这就使得广大德育教师在进行德育评价时无从下手。
  2.初中德育导师制
  在学校德育导师制的作用下,许多 初中慢慢发展了一些针对性更强,更具特色的德育导师制分支模式。
  “班级德育导师制”:理论上近乎完美的德育导师制在实施的过程中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其中最严重的就是德育导师数量不足的问题。针对此种问题,以大班体制,小班管理为指导思想,在班主任的统一协调下,参与班级管理的每一个教师组成若干个针对本班学生的导师组,每个导师组既面向班级中的每一个学生,又专门负责班级中一小部分学生的个体发展,从而形成兼顾效率和操作性的班级德育导师制。
  “寝室导师制”:一些寄宿制学校根据自身的特点和需要,发展出了此种导师制模式。一名导师与1~2个住校学生结成对子,导师可以利用多种方式,从多方面指导结对的住校学生。如在寝室熄灯前的几分钟,德育导师可以通过查铺的时间与受导学生进行简单的交流与指导,从而及时解决他们的各种问题。
  与以上两种模式相似,我们也可以根据不同的校情和学情,推行“专业导师制”、“社区导师制”等多种形式的德育导师制。可喜的是,有一些地区和学校正在不断完善和实践具有推广意义的 初中德育导师制新模式,如浙江省湖州地区的长兴 初中、安吉高级 初中、浙江省萧山九中、湖北宜昌的夷陵 初中、宁夏银川市十中、长春市吉林大学附属 初中、湖南长沙市长郡 初中、福建省泉州地区的一些学校等,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3.德育导师制的实施方式
  3.1 自愿结对
  (1)师生双向选择
  开学初,学校统一把可供选择的德育导师的名单公布出来,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自愿选择。学校管理部门及时将学生对导师的选择结果反馈给相关导师,并通过校园网络、宣传栏等形式适时公布未选满导师的名单,供没有选择导师的学生参考。待导师选择工作完成以后,学校统一安排导师与学生的见面会,由导师与学生共同交流和商量以后,确定最后的师生双选结果。如果学生对自己的选择结果不太满意的话,德育管理部门可以让他们在一定的时间内给出自己重新选择的结果,并安排好师生再次见面会。
  (2)班主任全班统筹
  为了避免学生的选择过分集中到某几个德育导师身上,同时也考虑到德育导师的时间、精力等问题,可以由班主任对全班学生进行统筹,再报学校调整。经过学生与德育导师的双向选择和班主任的统筹,以及学校调整,每位德育导师有针对性地选定相应人数的学生作为教育对象。
  3.2 渐进辅导
  (1)保证师生交流次数
  “沟通”是一种了解学生,走近学生的好措施,同时也是学生了解、信任导师的渠道之一。所以,德育导师应坚持每周至少一次与受导学生进行个别谈心,并要求受导学生每周一次(或两周一次)向德育导师汇报自己的学习、生活情况,思想的变化、情绪的波动等,以便德育导师能及时了解和掌握受导学生的实际情况,从而对受导学生做出合理的指导。
  (2)落实师生交流效果
  德育导师的责任是受导学生进行“思想引导、学业辅导、生活指导、心理疏导”,每一次师生之间的交流,德育导师可以全面地从这四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德育辅导,也可以根据一定阶段学生存在的具体问题,有针对性和他们交流某一方面的问题,师生交流可以是一对一的个别式交流,也可以是一对多的座谈式交流,让学生在相互交流中相互借鉴,共同成长。每次交流以后,导师须及时记录受导学生的进步和尚存问题,反思自己施导的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以备日后之需。
  3.3 管理机制
  (1)统一规划,德语论文网站,分级管理
  实施导师制的学校成立 初中德育导师制领导小组,对整个学校的德育导师制的实施进行统一规划,形成有目的、有计划、有重点的工作检查、督促、评估制度。对德育导师进行分级管理,以年级组长为年级德育导师团队组长,以班主任为协调班级学生事务的小组长,各导师组成员按照其施导的水平分别划定导师级别(分为“基础”“骨干”和“首席”三类),“首席”导师以学校为单位来评定,总数不超过学校导师总数的10%,“骨干”导师以教研组为单位来进行评定,总数不超过教研组导师总数的40%,其余导师为“基础”导师。在各级各类导师的施导过程管理上,以“首席”引领“骨干”,通过“骨干”来辐射所有的“基础”导师,从而确保施导过程的有效性。
  (2)严格纪律,奖惩分明
  在对德育导师管理的过程中,一定要细化和明确纪律规范,并且严格加以执行,做到奖惩分明。在对德育导师进行评价时,工作态度第一,细化考评制度,将受导学生发展与导师晋升评优挂钩。每学期由学校领导小组对每一位德育导师的工作进行考核。考核采用量化评分的措施,可由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评分组成,然后依据不同的权重进行计算,最后得出该德育导师在该学期、该年度中的考核分数。(具体的分值权重各个学校可以根据自己学校的情况而定,以下考核内容和分值仅供参考)
  德育导师自评(l0%);学校领导小组评分(20%);受导学生对德育导师评分(40%);班主任对德育导师评分(l0%);学生家长对德育导师评分(20%)。
  参考文献
  [1] 陈升.对于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状况的调查报告.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1(3).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