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师肩负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的使命,与此同时应该有意识地对学生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对其进行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如劳动光荣、助人为乐、拾金不昧、为人民服务等。 外语论文网 www.waiyulw.com 一、在语言文字训练中渗透德育教育 文章是作者的情感,思想与文采的精华,因此在教学中正确引领学生欣赏文章并进行学习十分关键,抓住字、词、句,德语论文范文,结合听说读写训练,只有对学生进行扎实的语言文字训练,才能够正确引导学生在夯实的文字基础上进入作者的内心世界,感受作者的思想,领会文章的意境,体会文章主旨。例如在《草船借箭》的学习中,我提出:题目中的“借”字,可否换成“骗”?让学生通过辩论明白“借”本身暗含“还”的意思,体味作者用词的精妙,同时了解战争中的智慧与战争的正义、非正义之分。 在阅读教学中,“读”是最常进行的最重要的训练,因此在教学中我通过多种形式指导学生读,充分发挥读在学生理解文章过程中的影响。《梅花魂》通过描述一位老华侨对梅花的喜爱,引出他对祖国的深深眷恋之情。因此在朗读前,我先播放《我的中国心》音乐,让学生先进入意境,之后让学生读,学生读得很有感情,自然在读的同时受到了爱国主义教育。这样潜移默化对学生产生作用是十分持久的,如春雨悄无声息,滋润他们的心田,纯洁他们的心灵。 二、在学生的行为习惯中渗透思想道德教育 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爱国意识、公民意识等是十分重要的内容,但绝不是全部内容,德育教育有一个必不可少的内容--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学生在小学阶段所接受的教育会对其行为习惯产生很大作用。我发现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文章都具有一定的德育功能,因此我在教学中充分应用这些文章,通过多种方式进行道德素质教育和心理素质教育,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德育渗透。 例如在一次看图写话的训练中,图片上是一个男孩正在给小树苗浇水,教材标准答案是“哥哥在浇水”,可有一位学生说“哥哥在种树”,我刚想否定他的答案,可看看图片感觉他的答案也不能算错。我认为不能用标准答案限制孩子的思维,德语论文网站,所以肯定了他的答案。又如一次在教低年级学生看图拼音识字的过程中遇到“进”“出”“开”“关”四个字,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这四个字,我请两个学生对出门、进门、随手关门进行实物表演,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哪些场所有出口、入口,最后教育他们在有出入口的地方要有秩序地走,同时在学生表演时还用上“您好、再见、谢谢”等礼貌用语,这样学生在深刻理解字词含义的同时受到遵守纪律、文明礼貌的行为规范教育。 三、在品味重点词句中,渗透思想道德教育 重点词句能够体现文章主旨,在教学中通过字、词句辐射,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的主旨思想,提高学生的学习技能,直至思想升华。如在《颐和园》的学习中,配以录音机播放的柔和优美的曲子,先牵动学生的情感,随即提示课题。首先我指导学生边听朗读,同时找出作者都用了哪些手法描写了颐和园的景色,并从文章中找出重点词句。学生的情感在慷慨激昂的伴奏下逐渐融入到课文描述的情景中,同时产生对颐和园美丽景色的深深向往和对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敬仰。借此时机,介绍了规模宏大、景色瑰丽的颐和园遭到八国联军毁灭性的破坏的历史。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强烈的爱国意识,又增强了他们对伟大的祖国的热爱之情。 略论关键语段,培养奉献精神。抓住关键语段是教一篇课文的关键部分,通过语言文字的略论理解,进一步理解文章主旨意义,将文章的思想精华播撒给学生,使他们自然而然地得到营养,受到启迪。如在《古井》第四段的教学中,文中“不仅……还……”这个关联词强调了“应该怎样做人”,以及很多语段都有教育意义,于是我立即问学生:“你们受到什么启迪?”大家纷纷发言,“我们应该助人为乐,不应该自我吹嘘。”“我们要向古井学习。”“我们要乐于奉献。”等等。这场讨论给学生带来深刻启迪。我趁热打铁,布置学生写“古井的启发”的作文。 阐明课题的含义,导出劳动光荣的思想。有些课题,一目了然,能轻易地理解课题所包含的意义。在教学中教师向学生们讲解课题所包含的道理,就基本把握住了课文脉络,引导学生理解,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劳动最有滋味》一文的教学中,我结合生活实际从多个方面讲了为什么“劳动最有滋味”。“五一节”是劳动节,是所有光荣的劳动者的节日,在这一天许多出色的劳动者受到表彰,他们被评上各级劳动模范,受到人们的尊敬,他们都是这种“踏踏实实”工作的人们的典范。不管在什么时候,劳动都是光荣的,我们应“以劳动为荣,以不劳动为耻”。这样在课文教学中,感染并教育了学生纯洁的心灵。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素质教育并没有固定模式,重要的是教师应有强烈的“既教书又育人”的意识。“造就一代新人”的责任感必将促使发现、总结各种方式措施,使语文教学渗透德育素质培养的尝试臻于完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