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德高校就业指导模式比较探讨[德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德语论文 责任编辑:茜茜公主更新时间:2017-05-23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摘 要: 近年来,德语论文,中国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社会各方都在积极寻找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措施。与我国相比,即使在失业人口超过400万这样的背景下,德国大学生的就业前景仍然十分乐观,其中不可忽视的一个因素就是德国较为完备的、系统化的就业指导模式。为此,我们将中德高校就业指导模式进行比较,以借鉴德国的经验,为我国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提供参考。
外语论文网 www.waiyulw.com
  关键词: 就业问题 中德高校 就业指导模式
  1.中德高校毕业生就业近况略论
  就业率是反映高校组织管理、教育教学等办学工作的一项重要指标。据统计:中国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2004年达到73%,2017年则下降到66%。[1]据《世界大学新闻网》报道,德国高等教育数据统计局日前对1万名大学毕业生的调查显示,毕业1年的德国大学本科生失业率约为4%,而应届毕业生表现更佳,仅有2%的普通大学毕业生和3%的运用技术大学毕业生未找到工作,均好于全国平均5.9%的失业率。
  2.中德高校就业指导工作
  2.1中国高校就业指导工作。
  2.1.1国家层面
  为促进大学生就业,国务院出台七项相关政策:鼓励毕业生到城乡基层就业;鼓励毕业生到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公司就业;鼓励骨干公司和科研项目吸纳高校毕业生;鼓励和支持毕业生自主创业;强化毕业生就业服务;提升毕业生就业能力;建立和完善困难毕业生援助制度[4]。2017年,我国又出台了四项就业新政策:对在西部和艰苦边远地区基层单位就业达到一定年限的高校毕业生,由国家偿还其学费和助学贷款;扩大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加大力度落实部队征兵更多面向各类院校毕业生的新政策;扩大招收探讨生和普通高校第二学士学位的规模等[2]。
  2.1.2学校层面--以宁波大学为例
  校园内开展的就业指导关于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解决有直接的推动影响。在此以宁波大学为例归纳高校指导就业举措如下。网络平台:设有就业信息网,发布各类应聘信息等;校园招聘:开展校园招聘会,吸引大批公司入校寻找人才;心理指导:针对部分学生就业难,心理压力大的问题,学校设有心理辅导的课程和部门;社团设置:学校设有就业指导协会,学生积极参与,有利于接触公司,积累经验;校企合作:部分专业与公司对口合作,有利于学生进行实践;指导讲座:邀请知名公司家进校开讲,为同学们开阔眼界等;职业生涯规划大赛:通过参与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对就业有更深入的了解。国内高校就业指导模式正在逐步改善,但仍然存在着不足:学生更多的是被动参与;政策上比较宽泛,没有实施细则,只有一些准则性的指导意见;在衡量就业质量高低时只有签约率这个单纯的指标,具有片面性。
  2.2德国高校就业指导工作。
  德国对就业指导工作更为重视,有专门的就业指导办公室,德语论文范文,职业咨询师帮助学生出谋划策。在一些就业环节上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就业指导工作模式表现为公共服务型。德国以联邦劳动局设在全国的10个大区中心、178个地区局、660个服务网点为龙头,以劳动局专门设在大学附近的大学服务组为重点,为毕业生就业提供广泛的社会服务,德国模式彰显的是政府的力量、公共服务的价值[2]。
  2.2.1国家层面
  德国联邦和州政府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管理的特点是统一的社会化和法制化管理,即把高校毕业生作为社会就业的普通一员,与其他就业人员一样享受相应的就业政策和服务,进行统一的就业管理。
  2.2.2德国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
  德国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由政府、社会、学校等构成,基本要素是政府、学校、公司、私人咨询介绍所和学生。在这一体系中,政府为主渠道,公司与学生为主体,学校为中介,私人咨询介绍所为补充。政府参与就业服务的方式主要是:信息统计、网络服务、职业培训等;私人咨询介绍所主要面向公司,同时为求职者个人介绍,搭起公司与求职者之间的桥梁;公司发挥择优用人的主体影响,大公司直接承担求职者的实习与培训,中小企业也委托政府等培训;各高校普遍注意到对学生就业的咨询服务,主要运作方式是针对专业教学的缺陷和学生素质的不适应,进行系统的课程培训;而学生在就业中更具自主性,是就业服务系统面向的客体[3]。德国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是适应德国社会市场经济需要而形成的,对改善大学生就业状况起了重要的影响。
  2.2.3学校层面--德国的职业教育模式
  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和完善,目前的德国职业教育在职教模式、经费来源、课程设置、师资队伍等方面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独特的职教体系,并源源不断地为德国培养大批各类专业人才。德国从两次世界大战后的废墟中迅速恢复和发展起来,并成为欧洲的经济强国,其重要原因,就是被誉为促进德国经济发展“秘密武器”的“双元制”职教模式。德国职业教育经验丰富、体系完备,“双元制”更是德国职教体系的主要部分,它是一种公司与职业学校合作进行职业教育的模式。“双元制”教育有以下几方面特色[4]。
  2.2.3.1双元互补,重视发挥公司影响。在“双元制”职业教育中,受培训者以学徒身份在公司接受职业技能培训,更好地掌握“怎样做”的问题;同时又以学生身份在职业学校接受专业理论和普通文化知识教育,以解“为什么”的问题。这就将公司与学校、实践技能与理论知识有机结合了起来,培养出既有较强操作技能又有一定专业理论知识与普通文化知识的技术工人。
  2.2.3.2以市场为导向,灵活设置课程。因为他们的职业训练与以现代科学技术为基础的大生产密切结合,所以对经济部门的需要十分敏感,能够及时估计到劳动市场的需要,并相应地不断抛弃过时的训练章程,是一个十分灵活和高效能的训练体系。
  2.2.3.3法制健全,切实保障培训实施。德国有健全的法制体系,如《职业教育法》、《职业促进法》等,其中《工商业管理条例》、《联邦德国手工业规章法》、《青少年劳动保护法》是其稳定发展的前提条件。这些职业教育法及其法规性的职业培训条例,使“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开展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从而促进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顺利开展。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