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儿童在学龄初期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他的未来。他强调人的童年在人的个性形成中起着极其重要的影响。他说:“一个人的童年是怎样度过的,童年时代由谁引路,周围世界中进入了他的头脑和心灵的东西,都决定着他今后成为什么样的人。因此,在孩子开始观察、开始认识、开始评价周围世界的时候就应该着手培养他们优秀的品质,因为一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等正是在儿童时期形成的。”作为小学语文教师,不仅要让学生获得最基本的语文素养,还要从中受到思想品德教育,这是语文学科的性质与地位决定的,是社会、国家赋予小学语文教师的历史使命。 外语论文网 www.waiyulw.com 一、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小学语文教育中德育占着很重要的地位,将德育渗透到当前的小学语文教育中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和教学意义。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容易形成生活行为习惯,因此可塑性较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是教师教书育人的体现,教师除了让学生掌握文化知识外,更重要的是有计划地“育人”。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形成理想人格、塑造良好个性。教师应该切实把握语文教学过程中德育渗透的本质,结合有效的教学手段,灵活自然地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在促进学生德育素质良好提高的基础上,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新世纪需要的高素质人才的教育目的。 二、德育渗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必要性 “德育、智育、体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的三个重要方面,德育属于教育目的的范畴。德育不是学校的一种工作,而是学校一切工作的归宿,是学校一切工作的最终目的。”诚然,德育有相对的独立性,学校可以开思想品德课、政治课,有进行道德教育的班会及其他方法等。但这些以直接进行道德教育为目的的上课或活动,毕竟是在时间上是有限的,内容上也是不足以完成德育的。因此,在培养创新人才的过程中,要把德育渗透到各学科的教育当中去,特别是作为人文学科的语文课,更应该做到相互联系、密切协调,德语论文,把德育教育有机地渗透到语文教学当中去。 三、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有效地渗透德育教学 小学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育人典型,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感染,提高思想认识、陶冶道德情操。 1.从课题中去挖掘,阐明课题含义。 课题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是文章的眼睛,授课应该紧扣课文题目,引导审题,使学生从题目入手,先初步感知,获得轮廓印象。课题是文章的眼睛,也是课文思想内容的聚焦,因此,抓住题眼,揭示课题的内涵,既有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德语毕业论文,又有利于学生接受思想品德教育,达到学文悟“道”的目的,还能激发学生学习文章的兴趣。 2.从时代背景去挖掘。 时代背景是指在一定历史情况下,对人物、事件起影响的历史情况或现实环境。由于在教材中许多课文内容离今天的学生的现实生活比较远,对他们理解课文造成了一定的障碍。这就需要教师在讲授新课之前先深入浅出地向学生简略介绍一下当时的时代背景,以便帮助学生在学习阅读中进一步理解课文,让时代背景介绍起到搭桥铺路的影响。 3.从人物身上去生发,采取榜样激励法。 “为了让文中描写的人物形象在学生面前栩栩如生地站起来,并铭刻于心,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应借助人物形象的具体略论,使学生既初步懂得描写人物的措施,又受到人物崇高思想、优秀品质的感染熏陶。” 4.在欣赏插图、领悟意图中渗透。 引导学生欣赏插图、领悟图意,有助于学生把课文较为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具体化,借此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进而深化学生的思想认识。 5.从课文重点词句和重点语段中,发掘课文中蕴涵的思想感情。 德育渗透不应该是空洞的,而应该以实实在在的内容为基础;德育也不应该是贴标签式的,而应该在品词析句中让学生自己去领悟体会从而内化。语文教学只有扎扎实实地抓住字、词、句的理解,才能清楚地阐明课文所体现的内在思想性,才能在学生获得知识、形成能力的同时,受到具体生动的思想教育,因为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观点总是隐含在词句之中。 作为一名一线小学教师,肩负着培养各种人才的重任,要以“一切为了学生发展为目标”,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 “全面推进和实践素质教育”,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交流、合作、探索各种学习活动。只有这样才能把学生培养成为新世纪的栋梁人才。另外,在小学语文教材中精选的很多内容都可以从不同的方面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教师必须做个有心人,善于利用语文教材,渗透德育教育,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为祖国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