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学数学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内容,需要我们认真挖掘、提炼,加以充实,把它渗透到教学过程中去,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实际性的教育。教学实践表明,寓德育于数学教学之中,将使德育、智育相得益彰,使数学教学取得更好的效果。 外语论文网 www.waiyulw.com 【关键词】农村中学数学教学渗透德育教育学生认知 德育教育贯穿于整个数学教育当中,这不仅符合新课标的要求,也是数学教学实践的需要。只要教师认真钻研、挖掘教材,使德育教育溶于教学过程中,既可提高教学效果,也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成长。数学是基础学科,也是“思想教育的工具”。把德育与智育有效结合起来,是当前教师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新课标中明确指出:“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学科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它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农村数学教育教学中如何更好地渗透德育教育对每一位教师的教学生涯具有深远的作用。另外,现代教育学、心理学探讨认为:人的素质构成大体可分为基础层次、智利层次和伦理道德层次,其中伦理道德层次是人才素质的最高层次,对个人来说,是树立正确的人生方向和生活目的的出发点,没有明确的人生方向,一个人掌握的知识、技能和智慧难以发挥其积极影响。21世纪是人才的世纪,而人才最重要的是德育品质。因此,把德育作为一项紧迫的任务,并积极探究新形式下的德育模式。而一个人的德育的培养在其中学阶段是很重要的,作为我们教师则起着尤为至关重要的影响。 然而,当前农村数学教学德育渗透存在的问题: 1、只注重知识传授,忽略德育渗透 在我们农村中学里,由于受到追求升学率的作用,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只一味追求分数、赶进度,使得数学教学仅仅停留在数学知识、数学技能、数学措施的层次上。数学课堂被大量的理论、公式、习题所充斥,德育渗透则完全被忽略了。 2、只重教书,不重育人。 第一,部分教师思想觉悟不高或不关心德育教育。正因为部分教师不关心德育教育,因此他们只埋头传授知识,什么德育教育,那是学校领导的事情。 3、在教学中德育渗透内容单一 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所包含的内容其实是十分广泛的。新课程的培育目标指导我们,教学中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遵纪守法。此外在数学教学中还应结合其学科特点注重学生理性精神、创新意识、求学态度、个性品质、审美能力等方面的培养,这些都属于德育渗透的范畴。但在数学教学中没有具体落实和体现。 4、为德育而德育,使渗透牵强附会 一些教师为了使课堂贴上德育渗透的标签,将一些德育内容强加于教学中,而不考虑是否与教学内容相匹配,或是不考虑渗透的方式,让人觉得牵强附会、很不自然。其实真正的德育教育应更多地借助于各种复杂的渗透方式完成,由此产生的作用才是最有效、最持久的,并最终变成人的内在稳定的心性品质。 “数学是一种精神,一种理性的精神。正是这种精神,激发、促进、鼓舞并驱使人类的思维得以应用到最完善的程度,也正是这种精神,试图决定性地作用人类的物质、道德和社会生活……”中学阶段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农村数学教师应在课堂中结合学科特点,有针对性地寓德育于教学中,以达到德育、智育的双重教育目的,促进学生各方面和谐发展。那么,如何在农村数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呢?笔者认为: 1、.通过人格魅力进行德育渗透。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教师的思想品德对青少年的心灵的作用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惩罚和奖励制度都不能代替的一种教育力量。”古人讲:“亲其师则信其道”,可见,教师自身的形象和教师所体现出来的一种精神对学生的作用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特别是教师端庄的仪表,流畅的语言表达,工整的板书设计等不仅能在无形中给学生以美的感染,而且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为了上好一堂数学课,教师会做大量的准备工作,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设置清晰的解题思路、严密的解题过程,这样学生不仅会学得轻松,而且会产生对教师的敬佩之情、仰慕之情, 并从教师身上体会到一种责任感,体会到一种严谨的工作作风,这些对学生以后的学习兴趣乃至工作都有很大的推动影响。反之,教师时时以一个“管理者”、“领导者”的形象自居,在心灵深处没有把学生看成主体,或者上课准备不充分,缺少新措施、新思路等,就会使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步减退,时间一长,学生不会喜欢教师,更无法收到应有的德育效果。 2、掌握学科特点,用数学的理性培养学生 数学蕴含着极其丰富的辩证思想,它较其它学科更为具体和广泛,这是数学学科的一大特点。如角的推广、函数的定义、轨迹的概念等都是运动和变化的思想在数学中的具体体现;数的对立统一(正和负,整与分,有理与无理,实与虚)、运算法则的对立统一(加与减,乘与除,乘方与开方)都是对立统一规律的具体反映;一些定理、定义、公式、法则之间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相互依赖,都反映了普遍联系的规律;还有反证法的思想,实际上是矛盾中否定之否定规律的体现。在讲授相应新课的同时,适时地、恰当地渗透些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不仅有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深刻理解和对数学措施的熟炼掌握,更重要的是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和科学的世界观。首先数学源于现实世界,反映了物质世界的客观性,其内容本身充满了辩证法。这一特征使得数学能够引导学生用科学的态度去看待事物并积极地去改造世界,从而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措施论。其次,数学的高度抽象性,使数学能概括现实中的客观规律,帮助学生掌握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措施论,形成普遍联系的观点。如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等概念,揭示了事物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辨证关系,既概念的内涵增加则它的外延缩小,反之若它的内涵减少则它的外延扩大。再如,函数关系反映客观世界所固有的运动和发展。在某种意义上说,数学正是通过自己运用的广泛性履行自己的教育功能的。 3、认真挖掘教材中的内容,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在数学教材中,德育内容较为隐蔽,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充分挖掘其中潜在的德育因素。寓德育于数学教学中,追求德育与智育的有机结合。现行的九年义务教育初中数学教材中,有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素材,在教学中适时地、自然地利用它们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教统计内容时,可利用多媒体列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国家财政收入等数据进行讲解有关内容,这不仅让学生掌握了有关知识,还从另一方面使学生体会到我们国家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辉煌成就,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如教到圆周率时,可介绍三世纪时的刘徽最先算得π=3.14,五世纪时祖冲之算得=3.1415926=335/113,他的这个纪录一直保持了一千多年,现在人们称3.14为徽率,称355/113为祖率。上《勾股定理》时介绍了周朝商高发现了它,比古希腊的毕达拉斯发现早500多年。比如在指导学生阅读《有关几何的一些知识》、《中国最早使用负数》、《勾股定理》、《对于圆周率》、《我国古代有关三角的一些探讨》、《我国古代的一元二次方程》等阅读教材后,告诉学生,我国自古在数学探讨运用方面就有辉煌的成就,如祖氏公理的发现早于世界其它国家1100多年,杨辉三角的发现先于其它国家400多年;祖冲之对圆周率π值的计算、负数的使用、方程组的解法都比欧州早1000多年,我国古代的科学成就令世人瞩目。现代,我国科学的丰硕成果同样也令世界各地的炎黄子孙自豪,如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教授发起、推广的优选法,被广泛地运用于生产和科学试验,创造了很大的经济价值;陈景润成功地证明了数论中“(1/2)”定理,被誉为“陈氏定理”;美籍华裔科学家杨振宁、李政道、吴健雄因在科学上的巨大成就而荣获诺贝尔奖等,这些真实典型的数学史实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情和民族自豪感,而且也激励起学生学习的进取精神。 4、适时抓住课堂中的教学契机,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在教学中时常会有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发生,而这些问题中往往蕴涵着很好的德育素材,这就需要教师能够及时把握这些教学契机,适时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例如在讲授《解直角三角形运用举例》引言课时,针对学生对这类问题不重视的通病,本人向学生讲述了这样的事实:早在公元前两千年,我国的治水英雄--大禹,为了解决在治水中地势测量问题,就巧妙地利用了解直角三角形的主要依据--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解决了不少治水工程的难题,这种措施早于西方三角术的探讨达两千多年。在以后的讲授解直角三角形知识在各方面的广泛运用时,还进一步启发学生,数学知识只有最终同实际问题相结合,应用到实际问题中解决,才能体现它真正的实用价值。又如案例学习数据的描述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开展课题的学习《从数据谈节水》,要求学生阅读课题后的背景材料,上网查询有关水资源的资料,然后调查家庭每月人均用水量,汇集各位同学的数据并整理。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课题的学习,学生对地球上淡水资源和分布,以及淡水资源的使用等情况会有一定的认识,增强“节约用水从我做起”的环保意识,从而自觉地加入到节约用水的宣传和行动中。 5、利用数学美培养学生集体主义观念 古代哲学家、数学家就断言:“哪里有数,哪里就有美。”数学美的特征表现在和谐、对称、秩序、统一等方面。比如圆是平面图形中最完美的图形,它的完美不仅在于它的完全对称性(轴对称、中心对称),德语论文范文,而且在于它体现着一种伟大的精神--集体主义精神。这是因为圆本身就是把无数零散的点,有秩地、对称地、和谐地、按统一的规律排列而成的封闭图形,就像一个和美的大家庭,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位置和影响。由此启迪学生,你们个人就像圆上一个个孤立的点,你们所处的班集体乃至于整个社会就好比一个圆,集体的形象和荣誉与你们自己的努力是分不开的。例如有一些学生对数学理解不深,对学习数学不兴趣,要求学生利用双休日组成若干小组,到自己的村屯农村、农贸市场、养殖场、田地等地方,了解有关数学知识,并总汇在一起,写出一份班级的数学在生活中的报告,通过这些活动,他们了解到农村农民无论是种养还是农活,处处需要数学,如每亩种子应放多少,施肥多少,防止病虫害时运用药品多少等;养猪多少个月出栏,投资多少钱,是亏还是赚等……最后各组把资料集中、整理、汇总,写出一篇生活中数学运用的总结材料。学生们了解了生活中的数学重要性,又增强了集体感。这样就利用了形象生动的语言与实践活动,将集体主义教育自然地渗透到学生的心田。 6、培养学生养成理论联系实际的习惯。 数学运用的广泛性是数学学科的基本特征之一,加强数学与实际的运用联系,强化运用已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这不仅在于数学运用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运用意识和运用能力,德语毕业论文,而且还可以利用它们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在讲授初三几何《解直角三角形运用举例》引言课时,针对学生不重视这类问题的通病,向学生讲述了这样的事实:早在公元前两千年,我国的治水英雄—大禹,为了解决在治水中的地势测量问题,就巧妙地利用了解直角三角形的主要依据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解决了不少治水工程的难题,这种措施要早于西方三角术的探讨达两千年之多。通过这个故事,不仅使学生看到了中国古代人民的聪明智慧,而且使学生深切感受到了数学知识的实用价值,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运用题的积极性。在以后讲授解直角三角形知识在各方面的广泛运用时,再进一步启发学生,数学知识只有最终同实际问题相结合,应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去,才能真正体现出它的实用价值。另外为了加深学生对课堂讲授内容的理解,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适当给学生针对性地布置了一些实习作业,如自己制作测角器,测量校园旗杆、教学楼等的高度;或者建议学生到农村、工厂、建筑工地参观学习,了解数学知识在各方面的运用。这样引导学生处处做一个生活中的有心人,以此培养和发展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7、培养学生认真的生活态度 学生的学习态度和习惯不仅有助于进一步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而且也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因此培养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和习惯是中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目前,农村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特别是成绩总不那么好的老师总是在怨天叫地。他们大多有种倾向就是只追求教学进度只为完成一堂课的任务而忽视了培养学生在数学中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和习惯。第一,让学生认真审题是准确解题、正确计算的重要前提。如数学运用题教学要引导学生通过略论、对比、概括明确知识间的种种联系和区别找出解题的规律注意知识的迁移,把认真审题的习惯变盲目、机械学习为主动、灵活学习。第二、培养学生发现错误的习惯。 学生的学习从懂到会其间必然会出现差错关于学生在课堂练习或课外作业出现的差错不能等闲视之。因为学生出现错误的地方正是学生在某一知识还没有弄清楚并且可能是典型的、普扁的。此时教师应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错误用前面提到的检验措施去找出错误。并引导学生在对比中掌握问题的关键找出问题的重点句、关键词细心品读力求自己发现并更正错误。如在计算题中,学生普遍有轻视的态度,主要表现在缺乏浓厚的兴趣、认真的态度,坚强的意志,良好的品质和习惯。计算题并不是学生不会做,而是由于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抄错题、运算粗心草率、不进行演算所造成的。尤其是小数、分数,正数,负数混合运算的计算题,确实很繁,有的题目一步一步下来,需要七八个等于,任何一个环节有了差错,就等于前功尽弃了。因此要取得满分,学生必须细心、认真,还要检查。因此,学生做计算题时,我们可以引导他们用做题的态度来对待生活中的事情。 总之,在农村中学数学教学中,德教教育重在经常性地渗透,做到“润物细无声”,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思想,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略论、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正确的数学思想和措施,真正提高数学素质,只有在教学中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和知识的接受能力,才能培养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