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信息技术教学中德育教育如何渗透[德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德语论文 责任编辑:茜茜公主更新时间:2017-05-23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寓德育于教学之中,或者在教学渗透德育,是学校德育的主渠道,德语论文题目,也是提高德育实效的根本方法。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以义务教育阶段课程为基础,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宗旨,强调通过合作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在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过程中,掌握信息技术。感受信息文化,增强信息意识,使高中学生发展为适应信息时代要求的具有良好信息素养的公民,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和责任感。新课程不仅强调了学生信息素养的养成,也强调了在信息技术课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课题。那么,如何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呢?下面我就谈谈如何在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几点做法。
外语论文网 www.waiyulw.com
  一、教师的人格素养是学科渗透的关键
  人格就是人的品格,人的尊严,人的立身之本。关于中学阶段的学生来说,这正是他们长身体、长知识的最佳时期,同时也是他们正确理想、信念、人生观、价值观初步形成的重要时期,这就要教师应使自己的人格态型成为成人态,在教学上使用多样的教学风格,如,实地教学、注意法教学、问答式教学,除了教学风格外,在教育内容上要不仅仅注重学生的课堂知识,还应让学生获取课外知识,社会知识,同时教师应该关心学生需要,关注学生兴趣。注意教室环境和班级气氛,能巧妙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将课堂教学技术与学生探究相结合,相信学生愿意学习,能改变行为,喜爱尊重学生,富有幽默感。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应充分融入学生中,既是学生的父母,更是学生的朋友。这样与学生形成民主型关系,才能使师生关系和谐,学生学习主动,学习气氛活跃,让一些差生也重拾学习的自信心。师生关系关于教学效果具有一定的作用,二者关系的建立,来源于教师本身的人格态度,因此,要想改变教学效果,就需要从改变自身的人格态度开始,这才是最为关键的。
  二、在信息技术课中激发学生爱国热情
  在介绍信息技术的发展史时,让学生看到我国计算机发展水平与国外的差距(用的操作系统是微软企业的、芯片是美国的、许多软件都是英文版的),介绍我们国家每年需要花费大量的金钱付给微软、Infel等企业。通过这样的介绍,学生很容易产生忧患意识,也就对我们国家的龙芯计划给予更多的关注。同时从激发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人手,使学生产生危机感,激发爱国主义情感,从小立志为国争光。培养学好信息技术的兴趣,我们也就可以真正做到德育教育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三、利用信息技术课培养学生的网络道德
  网络是个大杂烩,什么样的信息都有,为了防止学生浏览负面信息,给身心造成不良作用,我们常采取的做法就是堵。如,严禁学生上网吧,在学校机房、家庭计算机上安装相关过滤软件等。但是我们面对的是一群渴望知识,在日常的信息技术教学中我们要始终贯穿这一主线,把学生网络道德素养的培育加载到课堂教学中,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形成相应的道德规范。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互联网络作为传播的新媒介,已经悄然改变着我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培养学生良好的网络道德已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一个重点,利用信息技术课进行网络道德的渗透教育在学校德育教学工作中有了很宽阔的舞台。
  如,在讲解“合理使用信息资源”时,改变传统的教师讲授的教学模式,将学生分为正、反两组,将一节课的内容完全交给学生进行讨论,在激烈的讨论过程中学生就能够体会到网络的利与弊。最后通过教师的恰当点评,告诉学生网络空间中到处充满不断增加的新鲜事物,关于易于接受新鲜事物的青少年学生有着无限的吸引力,这种吸引往往会导致青少年学生对网络的极度迷恋。在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中。让学生全面地了解网络知识,掌握网络技术,使其懂得正确地利用网络去认识社会、接触社会、服务社会,懂得利用网络合理地去获取知识、搜索信息、促进创新。
  四、利用信息技术课培养学生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为了迎接新世纪的挑战,中学生应具备合作精神、集体观念、全局意识,学会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摒弃个人主义、利己主义思想,实现全面发展。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方式既有利于课程目标的实现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如,在网页制作教学中,我将5个学生分为一组,让他们利用4节课的时间进行“绿色祖国”网页的制作。学生们在接到这个任务后需要进行资料的收集(如图片、新闻、音乐、影片等),还需要进行研讨、分工、制作、合成这样的一个过程。通过完成这样的任务,一些具有团队领导能力的学生会进行认真略论,引领大家进行问题的讨论,德语论文,并进行合理的分工。这样在小组交流、合作、研讨中学习,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他们深刻体会到要成功地完成一个综合型的任务,只有大家共同的努力才是最终保障。
  总之,学生德育的培养还可以通过兴趣的转变来进行,如可以引导学生建构自己家庭的局域网、建设班级网站、学校道德网站等形式将学生痴迷于网络的兴趣转移到创建网络中去。这样利用信息技术课的独特优势,因势利导,进行网络环境下的德育教育新尝试。我们教师必须认清德育渗透的重要性,把握德育渗透的隐含性,注重德育渗透的实效性,在课堂教学中有机进行德育渗透,努力实现课程教学德育、智育的双重目的。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