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课程标准要求:“在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强调对学生道德、行为、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及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强调德育在各学科、在教育各环节的渗透。”可见,新课程改更加强调德育教育的重要性。那么作为一名生物教师,如何在生物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的渗透呢?本文将从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外语论文网 www.waiyulw.com 【关键词】生物;教学;德育;渗透 青少年是国家的希望,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建设和命运。但是在现有教育体制下,重智轻德的现象仍然存在,而青少年犯罪率的上升给教育工作者敲响警钟,所以在青少年中大力开展德育教育是非常必要的,也是贯彻以德治国的迫切需要。因此,新课程标准要求:“在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强调对学生道德、行为、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及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强调德育在各学科、在教育各环节的渗透。”[1]这对初中生物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生物教师不仅要完成学科的教学任务,还要完成德育教育的重任。因此在生物教学中找到德育教育的切入点,进行生物教学的德育渗透,是生物教师值得探讨和思考的问题。下面我就初中生物教学中针对德育渗透所做的探究和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学科切入法 有效的教育是在潜移默化中完成的,德育教育只有以知识为载体才具有巨大的说服力和感染力,才能够给予学生深刻的作用,所以我在备教材的同时,备德育教育工作,着力寻找教材内容与德育教育相渗透的最佳结合点,尽力做到学科教学与德育教育融会贯通,使德育教育工作附着有物。如:我在讲“我国的动物资源及保护”[2] 时,首先让学生查阅我国的动物资源及保护方面的相关资料,在上课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交流。当同学介绍我国珍稀动物――麋鹿之后,我提出“从麋鹿的消失到麋鹿的回归,你有什么感受?”这一开放性问题,有的同学说:“麋鹿是我国特有的物种,我感到很自豪”;有的同学说:“保护生态环境很重要”;有的同学表示“对偷运者和八国联军入侵、屠杀和掠夺的憎恨”;有的同学还表示“只有祖国的强大,才有麋鹿的回归”……于是我又因势利导,继续追问:“作为零零后的我们应该如何做呢”?同学都表示要努力学习,为建设强大的中国,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贡献一份力量。在学生热情被调动起来之后,我又号召学生动手制作一期以“保护篇”为主题的生物手抄报,既使学生知识和情感融合时附着有物,又培养了学生发散的思维模式。可见只有寓德育教育于智育教育之中,才能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才能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情感引导法 一般来说,德语论文题目,情感、信念支配道德行为,积极的情感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是构成良好品德的重要因素,德语论文,因此,教师要针对初中学生情感特点,从关心、爱护学生的角度出发,引导学生解决学习、生活和成长中遇到的问题,使学生在特设的道德情景中受到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熏陶。 在初中生中存在抽烟、酗酒和性无知的现象,严重地作用着学生的学习和身体健康,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在这方面,生物教师拥有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例如针对学生“抽烟、酗酒”问题,我从生物学的角度让学生观察正常人的肺和吸烟人的肺、正常人的肝脏和酗酒人的肝脏之后,再讲吸烟、酗酒的危害,让学生从生物学的角度认识吸烟、酗酒的危害,更容易接受教育,从而改掉不良的行为习惯。又如: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文化多样化对青少年的作用,学生在性生理、性心理发展都有所提前,但是学生对性知识却很模糊,自我保护意识薄弱。所以我在学生学习“人的生殖和发育”[2]时,抓住契机适时地给学生传授性教育知识,破除了学生在性问题上的神秘感,改变了学生对性的无知与困惑。同时根据初中生正处在青春期发育时期,突如其来的生理、心理变化,使很多学生感到不知所措,面对这些问题我又开展了以“青春期卫生”为主题的知识讲座,让学生及时了解青春期方面的知识,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为其今后健康的生活和学习铺平了道路。同时培养学生树立珍惜自己、关爱他人、珍爱生命的思想意思。 三、实践锻炼法 初中生物教学,除了可以在课堂上进行德育教育外,还可以在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中实施德育教育。这样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使学校的德育教育工作得到有效的延伸。 例如在组织学生采集并制作动、植物标本活动中,学生真正走出课堂,在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同时,也体会到物种的多样性,感受到人只是生物圈中的一员,理解了和谐发展的真谛,学会了尊重、关爱和珍惜。又如,在组织学生开展植物的种植活动中,一方面学生通过观察,了解到植物的形态特性,以及生长的全过程,另一方面学生真正体会到农民的辛苦,理解了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的真谛。 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可见学校的德育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我们教师不断探究和探讨,在探究和探讨中会遇到许多困难和问题,只要我们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就一定会走出一条适应新课改要求的成功之路,德育教育工作在各学科、在教育各环节渗透的目的就一定能实现。 参考文献: [1]《生物学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年版. [2]刘恩山.《生物学》义务教育教科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