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语科技翻译专业大纲的一个重要方面是需要融合国情知识、语言知识、翻译理论知识和实用学科知识,另一个不可忽视的手段是翻译训练和项目任务(Projektarbeit). 在实际的翻译练习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字典、百科全书解决不了的难点. 下面以本校德语科技翻译四年级学生的一个翻译练习为例 (节选)说明这个问题. 翻译练习为一篇名为 Mit Rückkopplung ins neueEnergiezeitalter 对于新能源的文章. 其中有一段讲述如何处理发电厂在发电过程中产生的甲烷:
在上面 的例文中出现了 "Rückkopplung insGasnetz" 这个与德国现行能源政策相关的极有特色的表述,其中"Rückkopplung"同时出现在标题中,可说是全文的一个关键词, 这给翻译造成了很大的困难,而一些现有的参考书(字典、图文字典、百科全书)不能提供帮助. 为了正确翻译这句,我们必须了解德国现行的能源政策,政府鼓励大家使用节能环保的材料,例如使用节能材料建造的房屋可将节约的电能重新回馈至国家电网. 同样,发电厂发电过程产生的甲烷也可以回馈至国家的供气系统. 只有了解这个背景,才能选择合适的翻译策略.由此看来,为了能胜任翻译任务,译者需要掌握以下能力: (1)国情知识、背景知识以及独立查阅资料的能力. (2)重视语篇的上下文及 "特殊层面 ", 即突出各语种之间区别 的因素(Lange,2002:189). (3)重视篇章文体的类型 ,以及文章在专业外部及专业内部交际的归属.如上面的例文属于科普类文章,这种文体应归属于信息型(informativ). (4)重视专业交际中的文化特性. Schmitt 曾区分了专业文章的 15 个特点, 包括形式方面 (非言语要素、排版印刷)、宏观结构、标准表述、源语文化相关的信息、例子、产品介绍、风格、概念特征、概念等级(Schmitt,1999:58-70). (5)能够处理同类型的文章,遵守同种文体的惯例. (6)使用适当的翻译手段 (替 代法 、省略法 、换位法、优化法等) (8)了 解术语形成的机制以及术语的等级 、各个专业领域的划分等.H觟nig/Ku覻maul 认为,为了让读者了解源语中众所皆知的事实,有时译者需要加入一些必要的信息(). 综上所述,为了整体地翻译一篇文章,不仅要重视具体的翻译过程, 还应引入一个文化比较的模式,这个模式将全球文化概念分成不同的领域,各个领域因文化的不同其内容也可能大相径庭 (Gerzymisch-Arbogast/Mudersbach,1998:15). 这种视角也丰富了学者对翻译等效的讨论, 鉴于不同专业领域的文化特色,等效这个概念也应相对地去理解.总而言之,为了达到等效的翻译,科技翻译中的文化特点是一个不可忽略的层面.译者必须了解各个专业领域(科技、自然科学及经济领域)中的文体类型、文体特色以及表述模式,掌握不同文化的术语构成机制,解决与文化相关概念的不一致性问题. 只有把握了这个重点,才能实现对原文的 "符合功能/忠实原文" 的翻译(Vgl.Nord,1993:292),通过翻译确保跨文化交际的成功. 三、结语 科技翻译专业(包括德语科技翻译)的学生需要具备过硬的语言知识、文化知识及翻译措施. 这里的文化知识指的是相关语种,相关文化的政治、文化和经济状况,以及有文化特色的略论思考能力. 科技翻译专业培养需要重视以下几个方面:(Wendt,2002:214) (2)不 断拓宽语言学知识 ,这样才能掌握译入语文化的语言习惯.能够针对一些文体和结构开展语言和篇章的比较略论. (3)通过国情课中的各个主题 (如政治 、经济 、历史、环境等)逐步培养跨文化能力. 这里的国情、文化知识并不是指简单了解一些数据、事实,更多的是指一种面向翻译的"比较能力",即指在语篇的范畴中系统比较源语和译入语文化的能力. 语言学知识、翻译学知识和文化知识的有机结合是科技翻译培养的支柱. ,德语专业论文,德语论文题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