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约阿希姆・根茨来到哥廷根大学走进自己的学院时,等待他的是锁在玻璃柜里的一块黑色牌子。上面的姓名与排列五花八门,不仅告诉人们各个办公室的号码,而且还告诉人们神学院的等级制度。在“教授”一栏插有17个姓名,其中包括系主任与院长。右边的“获教授资格的讲师”栏有13个姓名。左下角略有些瘪下去,上面的“初级教授”一栏有根茨的名字。这个新的职业名称为联邦探讨部长埃德尔加德・布尔曼女士的一个发明。据说也可以把这种新的同行称为“预备教授”:这一“初级教授”的给了未取得教授资格的年轻科学家进行自主探讨与执教并在6年之内取得完全教授资格的机会。于是,以往取得教授资格的做法在至2017年的宽限期之后将被废除。 外语论文网 www.waiyulw.com 当年有一个名叫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尔的人,180l年31岁时就取得了当教授的资格,他只须再过半年时间、拿出32页的论文就可取得执教权。今天,取得教授资格的学者平均年龄为40岁,“科学新秀”的称谓关于他们而言简直就是恶意的讽刺。在进行了教授资格考试之后,他们还不能成为教授,而仅仅是“获教授资格的讲师”。只有当另一所大学经过繁琐的选拔之后要发给聘书时,这个教授位置才算牢靠。这个过程中有许多人却是白等,现在是应该变一变了。 2002年年初以来,第一批初级教授开始在德国大学里进行教学与探讨。总共提供667个岗位,现在已有85个岗位被人捷足先登了,德语论文范文,其中三分之一为女性。 “上学期感觉挺好,”这位探讨孔子与佛教的约阿希姆・根茨说。有时候他觉得他好像就是“自己的领导”,使他有一种怡然自得的感觉。有了这种感觉,使他在众多新人面前不再孤立。 格廷根大学有机化学学院的斯薇特拉娜・佐格伊瓦感到这是“一个极好的机遇”。这位来自圣彼得堡的俄国女子作为德国第一位女性初级教授写下了历史新篇章。她的经历表明,初级教授的职位使得德国这个科技大国对外国留学生更具吸引力。 米尔雅姆・戈勒尔想与4位生一起为自己成立一个探讨小组。约阿希姆・根茨己经开始动手写一本对于中国几大宗教的书。化学家斯薇特拉娜・佐格伊瓦与两位生及一位俄罗斯客座科学家一起钻在实验室里,每天工作到晚上10点。取得了教授资格的人和他们有类似的工作量。不过,他们在一个有名望的教授手下工作,受到该教授教研室的约束,干得筋疲力尽。 至于大学是培养还是过度使用新生力量,都由学校自己掌握。例如哥廷根大学确保自己的初级教授每学期有一周最多4课时的教学时间,正如联邦科技部所推荐的,还要减轻他们的行政工作。一开始确定每个初级教授为8课时,加上备课时间,那简直就是全日工作。 一些科学新秀从自己的经历中了解到教授资格选拔的旧模式与新制度之间的区别。约阿希姆・根茨在成为初级教授之前在海德堡大学取得了教授资格并在那里进行了2年的探讨工作。今天他说:“我那时没有找到自己的节奏。”他说,当时要安安静静地工作一天几乎是不可能的老是有教授或同事站在门口,不是要讨论新的选题申请就是要订购一本新书。根茨从不认为自己像奴隶一样,但是也不是独立自主的:“如果什么都要经过教授点头,那么你就什么也干不成了,也别想有什么个性了。”根茨把许多取得教授资格的人们的苦恼归结到一点:“教授总是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 留在旧制度里取得大学执教资格的人以及获教授资格的讲师们心里不踏实了。在哥廷根大学神学院工作的获教授资格的讲师刚开始的时候不知道应该称呼新来的初级教授“您”还是“你”。业务上他们比自己强,形式上他们没自己有权。获教授资格的讲师、科学新秀网站的托马斯・默尔格尔虽然赞同初级教授,但是他批评说,他们从获教授资格的讲师手中抢走饭碗。新秀协会的哈拉尔德・福尔克尔抱怨说初级教授的特权太多。然而长期而言,他还是支持新模式的。人文精神学科系院是该项大学改革的最大反对者。当联邦教育与探讨部宣布将取消大学执教资格考试措施时,历史学家、哲学家与文学家抗议最强烈。他们说,如果没有被称为“第二部书”的当教授资格书,就无法判断青年探讨人员的水平。然而,这是一个站不住脚的理由。因为在完成论文之后是不是还进一步要求出示“第二部书”作为聘请的前提,是随各系的便的,而初级教授们也都知道这一点。 米尔雅姆・戈勒尔在结束初级教授阶段之后还是要报名参加教授资格考试的。教授们告诉她,如果没有教授资格她将毫无前途。斯薇特拉娜・佐格伊瓦与约阿希姆・根茨也要参加教授资格考试,那是铁板钉钉的事。从长远来看,大学执教资格考试关于初级教授而言就好像驾驶执照考试关于第一方程式赛车司机一样荒谬。所以,联邦探讨部部长埃德尔加德・布尔曼用法学来取消大学执教资格的做法做得好。有人说,这个改革与20世纪70年代初期设置的一定期限的助理教授职位一样将宣告失败。当时所有大学都抵制这个制度,不用这种职位来促进新生力量。这次大学虽然也有反对,但是没有一致反对。一些支持改革的大学校长,如哥廷根大学校长霍尔斯特・克尔恩、洪堡大学校长于尔根・姆吕内克与达穆斯塔特工业大学校长汉斯・赛特勒等,都支持这次改革。除此之外,布尔曼部长用总共1.8亿欧元的慷慨捐助诱惑许多大学。她还给初级教授们许诺,不管是什么专业,用于他们开始时的探讨工作将提供7.6万欧元,马上就有50个大学申请这笔资金。 德国教授的“第二本书” 据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德国教育探讨组组长陈洪捷教授介绍,在德国做教授有一个漫长的过程要走。 首先需要通过教授资格的认定。申请人的前提是先要有学位,然后要再写一本书,相当于大学教授资格论文。这本书要求在相当的领域另做一个选题,难度比论文更高,要有创新,过程一般需要3至5年。 在申请教授资格的过程中,申请人可以在大学教授辅助性课程和在教授的指导下做探讨,但不能独立授课和独立做探讨及对外进行学术交流。一边教书一边探讨的同时来做“第二本书”的教授论文,压力可想而知。一般人在经历了这个辛苦而又漫长的过程取得教授资格时,已经到了不惑之年,也有很多人因不能“熬”过而未能迈入教授的殿堂。 其次,取得了教授资格只是取得了在大学里上课的权利。如果没有学校聘用,这期间只能是有权上课的“私人讲师”,没有工资,也不能称其为教授。一旦得到聘用,受人尊重的教授地位和可观的收入自然随之而来。 德国的教授资格制度近年来受到来自学界及社会的批评,其主要之点是“德国的教授老了”,“错过了最有创造性的年华”,耗费时间长、与国际不接轨等弊端十分明显。为此,德国教育部在2002年年初实行了改革新方案。方案提出:1、取消教授资格的认定;2、引进“初级教授”头衔,具有学位者即可为初级教授。初级教授可以独立开展探讨项目和带学生,经过6年的过渡期,德语论文题目,经学校聘用,初级教授即可成为正式教授。(木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