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培训的收获与思考(2)[德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德语论文 责任编辑:茜茜公主更新时间:2017-05-25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1)“学习领域”诞生的背景
  “行动导向”理论的诞生可以追溯至上世纪中后期“双元制”鼎盛时期,而“学习领域”则是近十余年“双元制”发展的新动向。
  上世纪90年代,公司对“双元制”学校课程多有抱怨,认为学校开设的课程多为“教学材料导向”(而非“工作任务导向”)的课程,学校教育与公司实际工作存在差距。联邦政府文化教育部(KMK)采纳了公司的意见,对“双元制”职业学校课程进行变革,1996年开始试行“学习领域”课程。
  “学习领域”与原有“课程”的特质异同对比如表1中所示:
  表1
  
  (2)“学习领域”的文本结构
   “学习领域”是联邦政府委托职业教育探讨机构开发出的课程纲要。因此,可以认为“学习领域”就是课程,但它并非详细的、具体的课程大纲,而只围绕课程的目标与学习内容等提出的准则意见。学习领域的文本非常简洁,篇幅通常只有一页,其结构如图1所示。
  
  图1 学习领域文本
  (3)“学习领域”与“教学计划”
  “学习领域”仅就课程的目标与学习内容提出准则意见,属于职业课程的顶层概念。以此为原则,州政府组织力量编制“教学计划”。表2为巴符州政府1997年颁布的“信息与通信”专业“专业信息员”方向的教学计划(学习领域一览表)。
  表2
  
  (4)“学习情境”与“学习单元”
  “学习情境”是“学习领域”的下一层级的概念,是实现学习领域对于课程教学准则意见的具体教学载体,实质上就是该门课程的具体的学习任务。特殊情况下,一门课程可以仅有一项“学习情境”。“学习单元”是“学习情境”下一层级的概念,它是教师组织学生学习的时间与内容最小单位。如图2所示。
  
  图2 “学习领域”与“学习单元”关系图
  自“学习领域”到“教学计划”,再到“学习情境”和“学习单元”,基本上遵循自顶向下的逻辑链路:从学习领域顶层概念出发,州政府组织安排编制教学计划,职业学校执行其教学计划,并组织团队开发学习情境,链路的终端为教师设计并实施的学习单元。如图3所示。
  
  图3 学习逻辑链路图
  4.理解“双元制”的毕业标准
  (1)“双元制”的毕业考试
  “双元制”的培训教育分为两大部分――在公司的实习培训和在职业学校的课程学习。因此,其毕业考试也分为两个部分,即职业学校组织的学术评价考试和全德工商协会(IHK)组织的职业资格证书考试。
  职业学校组织的毕业考试采用笔试形式,试题的基本特征为:①独立性,考察学生独立工作能力;②面向项目,与平时的项目教学法相一致;③整体性,考察整个学习过程的知识与能力。
  学徒参加IHK组织的职业资格证书考试是“双元制”毕业考试的关键所在。考试的形式为项目制作,要求考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具体的项目任务,并提交书面报告,最后还要进行答辩。
  (2)政府与行业协会的主导影响
  在“双元制”教育体制下,政府与行业协会(IHK)发挥着主导影响。“双元制”教育与培训的起点的政府颁布的“学习领域”标准;“双元制”教育与培训的终点是行业协会(IHK)颁布的职业资格考试标准。通过规范起点与终点的标准,“双元制”质量完全置于政府与行业的管控之下。
  (3)职业资格考试的导向影响
  在“双元制”教育与培训的全过程中,学徒通过IHK的职业资格考试是其终极目标,因而具有重要的导向影响。从某种程度上说,行业协会(IHK)颁布的职业资格考试标准的作用力远远超过政府颁布的学习领域标准,前者提供非常详细的《IHK资质证书考试指导意见》,而后者往往仅有一页篇幅,内容过于笼统。
  5.理解“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
  前面谈到,“双元制”的起点与终点均由政府与行业协会(IHK)进行管控,关于职业学校而言,其(享有自主权的)教学工作便是“学习情境”开发、“学习单元”设计,以及通过“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完成“学习领域”要求的教学内容,实现“学习领域”提出课程目标。因此,职业学校的教师的工作重心就是开发学习情境、设计学习单元、实施“学做合一”的课程教学。
  (1)开发“学习情境”
  所谓学习情景,就是一项相对完整的学习任务。它是由学校教学团队基于公司工作任务的要求,并结合学校教学规律的特点,开发出的一项综合性的学习任务。
  学习情境的开发应关注以下要素:①与学习领域相关联;②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③确定具体的学习内容;④提出学时的分配方案;⑤给出设施与器材的具体意见。
  (2)设计“学习单元”
  所谓学习单元,就是一项独立安排的学习活动。它由任课教师自主设计的课程教学实施方案。学习单元的设计重点把握以下准则:①工作过程导向――基于工作任务;②面向问题――以提出问题为起点、解决问题为终点;③结构化――措施与进程的结构化特征;④多样性――兼顾不同的学生需求。
  (3)实施“学做合一”教学模式
  我们考察的两所职业学校的教师反复强调,学习领域是一种教育哲学,是一个抽象概念,学校和教师必须将其转化为具体的教学方案和教学策略。
  项目教学法是最为普遍的“学做合一”教学模式。项目制作的目的在于:①巩固已有知识;②拓展新知识;③学习职业技能;④学习工作措施;⑤丰富实践体验。
  项目任务书的要点包括:①目标;②内容;③分组安排;④进程安排;⑤评分标准。
  项目制作完成后,须安排以下考评与反馈:①验收技术指标;②提交书面报告(面向IHK考试标准);③学生口头汇报;④评分;⑤反馈。
  二、几点思考
  1.职业教育中的政府职能问题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对于政府在职业教育中的职能定位,在认识上一直存在争论。有一种观点认为,职业教育应从过去的政府主导和国家举办,向着社会力量办学转变。
  通过考察德国职业教育发现,即便在实行市场体制的德国等欧洲国家,举办教育一直是政府最为重大的职能。按照西方经济学的观点,亚当•斯密明确指出作为行使“公共权利”的政府的真正职能――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而教育正是最典型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政府税收应当用于何处?在西方发达国家,国防、教育、公共卫生等领域是政府财政投入最多的领域。德国的教育(包括职业教育),学校办学经费完全由国家财政承担,而且德国的学生是不必缴纳学费的!或许有人会说,德国的“双元制”的费用主要是由公司承担的。这话不假,但需要指明的是,公司之所以承担培训费用,是因为它在为自己的学徒埋单!这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而并非我们有些人想象的――公司在捐资助学做善事。
  2.职业教育中的学生状况问题
  由于中国目前实行极为严格的升学选拔制度,进入职业学校的学生,客观上都是文化程度比较低的学生。在西方发达国家,这方面的情况有所不同。由于整个国家的教育资源比较充裕,因此,在受教育的机会方面,学生通常拥有较多的选择权。也就是说,由于客观条件较为优越,学生的主观愿望也就具有更多的现实可行性。在这种情况下,进入职业学校的学生,就并非都是被迫无奈的选择。当然,发达国家之间的情形也略有不同。通常而言,社会福利较高的国家如德国及北欧国家,选择职业教育的学生比例要高一些,而如美国和英国,比例则要低一些。
  尽管学生可以有较多的教育选择机会,然而,客观上看,进入普通高校的学生与进入职业院校的学生,还是存在一些差别的。例如,反映在学术能力方面的差别,反映在整体心智发展水平上的差别等。因此,即便像“双元制”这样比较成功的教育模式,德国学者也承认,“双元制”与普通教育事实上还是“不等值”的。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