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至今日,德国新闻培训学校几乎遍布全德各地,但要进入其中学习,竞争之激烈绝非正式高校新闻专业可比。而日后可获得业内的青睐,找到理想的新闻业内位置,也非高校同类专业可望其项背。2017年6月30日德意志新闻学校(DJS)庆祝建校60周年,德国总理亲往祝贺,这可以说是对德意志新闻学校取得成就的最大肯定。 外语论文网 www.waiyulw.com 进入业界的敲门石 据2017年新华网数据①,德国约有7.3万名记者,分别为报社、杂志社、广播电台、电视台以及公共和私营出版机构工作。其中一半以上的记者都接受过记者培训。虽然并非全部出自新闻学校,但德国新闻培训学校的培训机构之多,从查询的一些机构中可窥见一斑。 我们通过网络查询、电邮咨询、电话采访和面对面访谈获得的数据显示:在德国有200多个全日制新闻学校②,具有相当作用力的有慕尼黑德意志新闻学校(DJS)、汉堡亨利•南恩学校(Henri Nannen Schule)和艾克赛尔•斯普林格柏林学院(Axel Springer Akademie Berlin)等。德国新闻培训学校主要位于各州首府和大城市,如,巴伐利亚州的首府慕尼黑、萨克森州的首府莱比锡、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的首府杜塞尔多夫等,直辖市柏林和汉堡,还有虽然不是州首府,但却是非常著名的城市,如黑森州的法兰克福市。这些地区是德国以及欧洲和世界的文化、经济和政治活动中心,因此也成为新闻培训业发展的中心。 新闻培训学校的特色 德国培训学校始于德国新闻人维纳•费里德曼(Werner Friedmann,1909-1969)。现今的慕尼黑德意志新闻学校(Deutsche Journalistenschule,DJS)是最早在德国具有新闻记者培训理念的学校,该校的前身是维纳•费里德曼探讨所(Werner-Friedmann-Institut),该探讨所由维纳•费里德曼于1949年创立。费里德曼曾到哥伦比亚大学记者探讨生院学习过6周,他以此为模板创建了德国的新闻记者培训学校。其特点是:该校授课者不是来自于大学的学者,而是来自于著名记者。 德国新闻培训学校由于“入门”严格、苛刻以及毕业生在未来寻找工作中的卓越竞争力,使得它们有新闻传媒业内其他学校无法比拟的优势。 接收条件。在20世纪70年代,申请者必须在德国高中会考(Abitur)中,即相当于我国的高考中,达到最高A类的水平;对现在的申请者则有更多的要求:如,学位要求、类似自由撰稿人的工作经历证明,有些学校还要求有新闻学的毕业文凭。 但最重要的是年龄和优秀的德语写作能力。入学考试中要求申请者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采访和写作报道(Reportage)。我们采访的德国驻中国记者包克③毕业于汉堡亨利•南恩新闻培训学校,他介绍说,这所学校的招生是非常严格的。“我申请那一年,竞争非常激烈。……新闻学校的考试分两天进行。第一天学校把申请者集合在汉堡阿斯特湖的一艘船上,船上有很多专家,你可以看、听、问,接着在3小时内完成一篇对于港口报道的文章”。 位于汉堡的亨利•南恩学校是德国北部另一所新闻学校④。这个学校虽然不是最早成立的,但其知名度可同慕尼黑德意志新闻学校比肩。通往这两所学校的道路是一条极具竞争的艰难道路,它需要申请者精通从政治、历史到地理、天文等多学科领域的知识。如“如果一公斤冰毒(0摄氏度)混合一公斤开水(100摄氏度),在冰融化时混合物的温度是多少?”又如“一个成年人有多少块骨头?”而进入这些学校所能得到的也是不同于大学的精英教育,即使那些提供实习机会和系统理论指导的大学新闻院校也无法与之相比。 要进入亨利•南恩新闻学校不需要新闻学习的经历,它主要的限制是年龄和语言,年龄必须在19到28岁之间,对德语的要求是精通。申请者需要在网上给出的五个话题中选出一个,分别写一篇评论和一篇报道,并从网上提交。其中最优秀的60个申请者将会参加下一轮考试。考试包括两大部分,一部分是常识测试,另一部分是他们必须经过时间压力下的写作测试,通常是3个小时的实践和3个小时的写作。最终从大约1500名申请者中选择最优秀的20人进入该校。学校不仅不收学费,所有的学生每月还能得到761欧元的补助。 亨利•南恩新闻学校的录取条件代表一般新闻培训学校的特点,但要进入基金会或教会办的学校,录取条件就会有所不同。 培训内容。不同的培训学校专注于不同的培训内容,各有特色,侧重不同。具体的课程安排以亨利•南恩新闻学校的培训为例,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31周的课程学习,另一部分是39周的实践。培训分报纸、杂志和多媒体三个业务板块,重点放在技能培训上。如,学习标题、特写、评论等业务技能。同时,还要学新闻理论、编辑管理、排版技术、新业务开发,以及新闻业务与公关略论等。教学形式以讲座、讨论和日常实践练习为主。在实习过程中,学生们需要在不同的4个编辑部门工作。随着时代的变迁,又特别设计了和新媒体相关的学习课程:如网上调研,网上写作,互联网,网页学习等。又比如位于鲁尔区马尔的格林学院(Die Grimme Akademie)主要是做电视新闻,它为私营电视台和制作企业提供培训。这些课程涵盖的主题有“采访,主持和展示”,“后期制作:非线性编辑和混音”,以及“媒体和法学”等。 培训形式。以实践教学为主是新闻学校典型的特色。在对德国发行量最大的报纸之一南德意志报驻中国记者的采访中,我们了解到,他在汉堡新闻培训学校第一天的课程可谓非常有特色,“从第一天早晨起,所有的课程都是很有挑战的实践活动。首先教师收走所有的本子和笔,接着大家做即兴演讲。后面的课程中还包括限时写作,要求在20分钟内完成一篇文章。” 另外,以案例教学为主是其特殊的培训方式,如,新教媒体学院(EvangelischeMedienakademie)。它从1950年开始就面向所有记者提供培训和再培训,设计安排好18个月的课程结构后,由外聘老师授课,基本以案例教学为主。新闻学校能够设计如此具有特色的培训实践教学课程并能外聘大牌记者授课,且学生上学全免费,著名的学校还有补贴。⑤这一切的实现都需雄厚的资金,学校如何获得自主支配的资金至关重要。 资金来源。德国新闻培训学校的资金主要有三个来源:一是传媒业的出版企业,报纸杂志集团企业,电视媒体等业内的同行支持。比如,汉堡的亨利•南恩新闻学校成立于1979年,那时学校名为“汉堡新闻工作者学校”(Hamburg Journalistenschule)。这所学校由该校首任校长沃尔夫•施耐德(Wolf Schneider)、星杂志(Der Stern)的总编辑以及古纳亚尔(Gruener / Jahr)的董事会主席曼弗雷德•费舍尔(Manfred Fischer)共同创办。其资金主要由从事出版的媒体企业古纳亚尔以及星杂志、时代周报(Die Zeit)出资赞助。 二是接受基金会的捐资。这些基金旨在进一步促进新闻记者培训,为传媒单位培养人才,同时也为各自基金的思想传播挖掘人才。 三是教会捐赠或直接投资办学。著名的有柏林的新教新闻学校(Evangelische Journalistenschule)和新教媒体学院(Evangelische Medienakademie)等。 不同资金的来源也为不同新闻培训学校学习理念的设计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使其为各自的宗旨服务。
分配去向。以德意志新闻培训学校为例,建校60年,共毕业4000名学生,大部分活跃在媒介,并有众多的著名业内人士。具体数字以汉堡的亨利•南恩新闻学校为例,从1979年至今30年,共毕业571名学生,其中在新闻传媒界有作用的毕业生数字现统计如下: 22名主编 13名副主编 16名编辑出版负责人 11名编辑领导和办公室领导 1名电视女导演 6名报纸版面负责人 29名部门领导人 37名有资格被选派驻世界各地的记者 总计 135 名 从以上数据我们可以看出:共有135名毕业生曾经或正在业内的领导岗位上或被派往世界各地工作。也就是说,这些毕业生不仅在新闻传媒行业找到工作,且有近1/3比例的毕业生能做到在本行业“青云直上”,表现出领导能力或全球适应力。 对我国新闻培训教育的启示 就目前来看,有些高等院校新闻专业存在着一些问题,其中主要的两点是:新闻专业的学生学科背景相对单一,尤其缺乏理工科背景的学生,再加上学术理论多于实际运用,所以在面对需要大量其他领域知识背景的采访和报道时,常使他们的知识储备在使用时捉襟见肘。而正是高校新闻教育在这两点的不足之处,给新闻培训学校提供了空间。结合中国的新闻传媒教育实际,具体而言有以下几方面可供借鉴: 学习内容。由于德国新闻学校多具有资金足、自主性强和学员少的特点,新闻学校的课程能够以最快的速度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如,课程教育内容和外聘教师可以随着时代的变化不断改革和更新。首先,课程设置由原来的新闻纸质媒体、广播转向电视和互联网课程,尤其是网络新媒体已成为各个培训学校纷纷加入的新课程模块。具体的有如何在网上与其他记者共时写稿,如何成为纸质和网络版双重写稿人、发稿人以及其他网络媒体等On-line课程。另外,案例教学是其独特的内容,在学院式的教学中,我们虽有引入,但并没有把案例教学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这些新闻学校以实际案例入手,略论具体的新闻内容、写作手法、取舍规则等,学生的实际略论和应用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得到提高。但案例教学从教材到讲授和学习措施都是个积累和发展的过程,非一日之功,因此,若能先引入部分国外案例,同时编撰我国的本土案例,借鉴互补会对我们大有益处。 学员背景。德国新闻学校招收的学生学科背景呈现多元化特征,学员的主要入学考试条件是年龄和德语水平,各类学科背景不限。这对我们的启示很重要。首先,强调对后备人才的储备,年轻化是一个必要条件;其次,强调对母语的要求,对母语文化极为强调使得学员对本民族的语言有着强烈的学习和掌握的欲望,这一点提醒我们对传媒人才的要求应强调精通母语,详熟了解母语文化。 教员背景。德国新闻学校一般没有固定的师资,授课老师以兼职新闻工作者为主。他们主要来自新闻实践的第一线,能够在教学中充分把握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能够对学员有的放矢地讲授课程。目前我国因为没有这样的新闻培训学校,但同样可以尝试在高校新闻类学科的教学中引进一线“实践教员”,引入新闻学科在校生接触一线教员的实际学习机会,有目标地聘用某些一线传媒人授课。 社会集资。德国新闻学校的资金来源于不同的渠道,是靠社会办新闻教育的典范。目前,我国新闻培训教育虽有一些培训短期班,但都以学员付费为主。无论是传媒业内,还是社会其他行业都没有形成对新闻人才培训教育的投资,这对新闻培训教育的发展以及规模化形成了很大的障碍。 培训就业。德国新闻培训学校是由用人单位和办学方共同策划和出资的培训机构,学校的办学宗旨自始至终明确,体现出用人单位的用人需求和办学意图。这使得供需对接良好。供方培训学校所起到的影响就是要为用人单位把关;而需方则是两方,一方是需求人才的新闻单位,另一方是需求工作的学生,双方目标确切。德国的这种新闻从业上下游对接的方式值得我们借鉴。这不仅启示我们要在高校的新闻教育中引入实践课程,更要引入新闻培训学校等多种教育方式补充高校教育的再培训形式。 注释: ① 省略/zgjx/2017-01/31/content_7533585.htm吕凌,“德国的新闻教育”,《中国记者》,2003(10),并参阅德国记者协会。 ②刘斌:“新闻学校:记者培训的重要环节---德国新闻教育见闻”,《新闻记者》,2017(12)。 ③ 2017年5月在北京我们采访了德国南德意志报驻中国记者包克先生,请他介绍他求学过的德国汉堡亨利•南恩新闻培训学校,在此表示感谢! ④ ⑤ (本文获得“对外传播文化软实力探讨”课题08&ZD057的资助。)(王异虹,中科院探讨生院人文学院副教授、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跨文化传播与管理中心副主任;丁洁,中科院探讨生院人文学院探讨生、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跨文化传播与管理中心实习生) ,德语论文,德语论文题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