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柏林看德国 “二战”灾难文化[德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德语论文 责任编辑:茜茜公主更新时间:2017-05-26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68年前的9月2日,泊于东京湾的美国战舰密苏里号上,在包括中国的9个受降国代表注视下,日本在投降书上签字,之后的9月3日,被确定为中国抗日胜利纪念日,也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日。今年9月3日,北京卢沟桥的中国抗日战争纪念馆举办“德国纳粹死亡集中营—奥斯维辛集中营”主题展,9月2日国家图书馆与上海交通大学合作推出80卷本的《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庭审记录》,那段不容抹杀的历史再次展现在人们面前。这让我忆起前不久的德国行。
外语论文网 www.waiyulw.com
  2017年8月初,笔者有幸来到德国柏林、慕尼黑诸城参观。大树参天、茂林成片的城市风光吸引着游客,但更让人瞩目的是“二战”纪念建筑与遗址。令我感受最深的是德国敢于面对历史的真相,做真正的忏悔。柏林洪堡大学前,有一个地下图书馆,书架上空无一书,纳粹曾在此烧毁2万多册图书;柏林完整保留下波茨坦公告签署地;保留了部分柏林墙;保留了毁于“二战”的教堂的断壁,并建有苏军胜利纪念碑,可绝对找不到任何供奉战犯的场所,更不会有穿纳粹军服招摇过市之人。几天的行程中,我怀着异样的心情凭吊了犹太人纪念碑、犹太人纪念馆,位于魏玛附近的布痕瓦尔德集中营,德语论文,慕尼黑达豪纳粹集中营、纪念馆等。 “立此存照”
  来到柏林的第二天一早,我们就急迫地前往闻名遐迩的1994年收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纪文化遗产名录的柏林“博物馆岛”,当我们走到柏林大教堂广场时,最醒目的是由几十块红、黑、白色圆柱搭成的展览栏,定睛一看,可从德文中读到展览的基本含义:“被摧毁的多样性:1933~1938~1945柏林纳粹时期”。该展自2017年1月30日至11月9日展出,表达着自1933~1945年200多位曾为自由付出的各界杰出人物的生平及照片。展览的两个日期指80年前希特勒被任命为德国总理,而“水晶之夜”指75年前的1938年11月9日至10日凌晨,希特勒青年团、盖世太保和党卫军袭击德国和奥地利的犹太人事件。
  展览在德国历史博物馆展出,它通过大量史实揭露了纳粹上台后的纳粹统治对民主的毁灭,直至发生迫害的历史。展览是在说明:每个民族在历史上都有很痛、往往难以直面的伤疤与耻辱。我们有,他们也有,只有正视它,历史悲剧才不会重演。展览还表明,德国对历史上的纳粹法西斯犯下的罪恶的一种态度。展览是德国历史的“立此存照”,它清晰地表达着自1933年纳粹希特勒上台后是如何毁掉柏林自20世纪20年代发展起来的多样社会及先锋文化的,核心是反思并挖掘纳粹思想的根基。 纪念碑群和遇难者姓名墙
  柏林犹太人大屠杀纪念碑群是我造访德国战争灾难文化的第一站。美国建筑师Peter Eisenman在柏林市中心1.9万平方米的土地上,竖起了2711块高大的水泥石碑。尽管纪念碑群的规划与确定在当年备受争议,直到1999年才获议会支持动工、2017年5月正式对外开放。但如今,纪念碑群一如起伏不定的露天丛林,更像是灰色的血滴印记,深深镌印在德国这块土地上,任凭世界各地的人们穿梭在那高低错落的墓碑石林间,无论是漫步、感受、沉思都能体味到无情杀戮之沉重。
  在纪念碑群下方是一个名为“信息之地”的地下档案馆,其中的遇难者姓名墙,记录了所有遇难者的名字与生平,工程之大要花上10余年才可能将它们逐一读完。柏林犹太人博物馆,与我曾造访的中国樊建川抗战纪念馆聚落,以及美国华盛顿犹太人大屠杀纪念馆,都有某种共通的地方。它向世人展开了一段从中世纪到现代德国犹太人的发展历史和灿烂文化历程。
  该建筑由美籍犹太人丹尼尔·里伯斯金(Daniel Libeskind)设计。给人最深印象是,以金属包裹的银灰色外观,长而曲折的形体犹如一道闪电,许多细长的开口,既是博物馆的窗户,也如被刮破的躯体之伤口。参观线路更打破水平进行的传统,向前直走就是“现实命运线”,即一个狭长的主楼梯,重点是前面有一面隐喻反省的白墙,处处可见建筑师让人晕眩的设计—他旨在传达一种被“流放”的意念。推开尽头厚重的门进入黑色塔体内,没有任何照明,只靠一个小三角形窗投进微弱的光线,大大增强两侧墙壁的压迫感。连接旧馆与新馆的地下通道和大屠杀恐怖之塔,与“逃亡者公园”构成岔道,象征着犹太人的苦难抉择。 8月20日,默克尔到访达豪集中营,向纳粹大屠杀遇难者敬献花环。 集中营
  德国反对纳粹集中营的罪恶教育早已进入中小学课程。布痕瓦尔德纳粹集中营纪念馆(Gedenkstatte Buchenwald)坐落在魏玛市西北约10公里的埃特斯山上,是1937年建立在德国境内最大的集中营,先后共关押25万人,其中5.6万人丧生。参观集中营是令人痛心的事。布痕瓦尔德的解说员说,无论德国统一前后,始终有右翼分子宣称:德国何必自己提及屠杀犹太人的罪行。然而德国的正义之举告诫我们,德国是敢于正视自己国家历史黑暗部分的。
  1954年,民主德国将此地辟为纪念馆,保存当年集中营时期的禁闭室、毒气室、枪决室。德国反省历史不止步,2017年图林根州已决定为布痕瓦尔德集中营申报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名录。1933年建成的达豪集中营位于慕尼黑市西北约10公里处的达豪市,德语论文网站,它是德国纳粹最早修建的集中营(当时希特勒上台仅几个星期),这也是德国第一座政治犯集中营,也曾是其它集中营学习的“典范”。“二战”期间,有超过20万犹太人、同性恋、吉普赛人、政治上的异见者及战俘关押在此。
  1945年4月被美军解放之前,已有超过4万人在这座集中营遇难。“二战”后,德国在集中营原址上建立了纪念馆,部分保留了集中营的牢房及其设施,并展出大量史料,向全世界参观者免费开放,目前每年有近90万人访问并凭吊。在此访问期间,除展品及场所有阵阵压迫感外,达豪集中营纪念馆院落中树立的一尊雕塑很感人,它是由南斯拉夫艺术家南多尔·格利德于20世纪60年代设计制作的,络绎不绝的游客在它前面合影,它几乎成为达豪集中营的标志之一。 认罪的勇气
  走访了多处德国“二战”标志性纪念建筑与遗址,随行导游便背诵起一位思想家的名言:“当一个政府开始烧书的时候,如果不加以制止,他马上就要杀人;当一个政府开始禁言的时候,如果不加以制止,他马上就要灭口。”在柏林通过勃兰登堡门,穿过菩提树大街即可来到歌剧院广场,这里有以色列雕塑家米夏·乌尔曼设计、1995年面世的“无书图书馆”即“焚书纪念碑”,在其铜制铭牌旁镌刻着德国诗人、政治家海涅的话,“这只是前奏。焚书的地方,最后人也要被焚。”
  海涅的话源自190多年前他的一部题为《阿尔曼索》(1820年)的诗体悲剧。时隔113年后,柏林歌剧院广场真的发生焚书事件,为了代表德国人对悲剧不闭上眼睛,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德政界反思纳粹罪行不断。如今年8月20日,默克尔成为德国首位访问达豪集中营的总理,她沉痛地说:“这个集中营代表我们历史中前所未有的恐怖篇章。它是一个警告,警告德国人,他们曾如何因为他人的种族、信仰,甚至性取向,而剥夺了他们生存的权利。”今日德国,正是用这种方式一点点留下对历史的忏悔和对未来的承诺,同时它们也因此成为德国人认罪勇气的象征。相比之下日本政界的“二战”态度触目惊心,令人齿冷,这种对比让全世界有良知者感慨万千。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