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大历元年(公元766年),诗人杜甫流寓四川之夔州,身滞西陲,心系中原,当他看到一伙“商胡”聚会饯别,有人要顺江而下去扬州时,杜老东归之心油然而生,便向“商胡”打听江南人民的生活状况,柴米油盐贵贱如何,于是就写下了这首诗。杜甫在夔州居住不到两年,创作却十分丰富,成诗四百余篇,占杜诗全部的七分之二强。从回族史角度来看,这首诗真实地反映了回族的先民--商胡,在唐代的商业活动情况,他们的足迹已遍及大江上下,离难中的杜甫,向商胡打听东南社会情况,足见商胡在当时商业活动的范围和程度。 到了宋代,回族先民的“华化”趋势加速,除了诗人,还出现了穆斯林的画家、医药学家、科技学家等。 米芾(公元1051-1107年)和米友仁(1074-1153年)父子,祖上也是来自西域的穆斯林。米芾是北宋书画家,字元章,号襄阳漫士、海岳外史等。家世居太原,后迁湖北襄阳,定居江苏镇江。宋徽宗召为书画学,曾官礼部员外郎。能诗文,善书画,精鉴别。行、草书得力于王献之,用笔俊迈,有“风樯阵马,沉着痛快”之评。与蔡襄、苏轼、黄庭坚合称“宋四家”。山水画从董源演变而来,不求工细,多用水墨点染,人称“米点山水”。自称“信笔作之,多以烟云掩映树石,意似便已”。突破了勾廓加皴的传统技法,开创独特风格。画史上有“米家山”、“米氏云山”和“米派”之称。亦作梅松兰菊等花卉画,晚年并画人物。存世书法有《苕溪诗》、《蜀素》、《虹县诗》、《向太后挽词》等。著有《书史》、《画史》、《宝章待访录》及《山林集》等。 米友仁是南宋书画家,一名尹仁,米芾长子,人称“小米”。早年即以书画知名,1122年,应选入宫掌书学,南渡后,官至兵部侍郎,敷文阁直学士。宋高宗曾命他鉴定法书。善行书。在山水画上,发展了其父米芾的技法,用水墨横点写烟峦云树,运笔草草,不失其真,自称“墨戏”。对后来山水画中的笔墨纵放很有作用。存世画迹《潇湘奇观》、《云山得意》等图。 有诗集流传于世的宋代穆斯林诗人有蒲寿宬,先世为中亚穆斯林,先居广州,后迁徙至福建泉州。寿宬自幼学习诗文,咸淳七年(公元1271年)任广东梅州知州,为政清廉,有诗赞曰:“曾氏井泉千古冽,蒲侯心地一般清”。所以,蒲寿宬又有“心泉”之号。他熟悉中国历史和文学,擅长五言、七言、律诗、绝句等多种诗文。著有诗集《心泉学诗稿》4卷,收入《四库全书》中,总计222题288首。题材广泛,诗风质朴清新。《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今观其诗,颇有冲淡闲适之致,在宋元之际犹属雅音。”蒲寿宬诗作达到很高的造诣,可见其“华化”之深刻。他曾作《示儿》一诗劝儿读书: 种谷一岁事,读书一生期; 方春不下种,竟岁堂馁饥。 少年不向学,终身成愚痴; 饥犹一家愁,愚被众人欺。 彼苍会吾父,尔辈得令师; 欲速成揠苦,计日如耕籽。 程文国有式,体制须及时; 弱冠无所闻,出语人见嗤。 尔劳我则恤,我忧尔奚知; 中夜不惶寐,作此劝学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