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伯伊斯兰文化与中国文化的比较与交流(6)[阿拉伯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阿拉伯语论文 责任编辑:艾米尔更新时间:2017-06-15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我们知道,穆斯林每到一个地方,无论是通过武力征服去的也好,还是为了经商贸易去的也好,都会积极宣传伊斯兰教的,为什么“在中国不传教”呢?!这就要从中国的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诸多方面进行略论。简单的来说,当伊斯兰教传入中国的时候,中国已经是一个发达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大帝国,经济、文化空前繁荣,史称“盛唐”。意识形态也比较成熟,儒家学说已有千年的历史,深入人心,成为中国传统文化和思想的主流。佛教在西汉时传入中国,魏晋南北朝时得到发展,隋唐时期达到鼎盛,它的“因果说”、“轮回说”和“善恶有报说”等教义,也能为中国人所接受。所以,中国当时的社会状况,与沙漠地区游牧民族的部落社会状况完全不同。另外,中国回族的先民从亲身的经历中认识到,孔子学说中的某些方面,与伊斯兰教中的某些教义精神是一致的。当年,赛典赤·瞻思丁(公元1211-1279)执政云南村,在修建清真寺的同时,也修建了孔庙和孔学堂。陈垣说:“云南之有孔子庙,本为回回人瞻思丁所创建。” [11]明末清初穆斯林学者王岱兴(约公元1584-1670年)、刘智(约公元1655-1745年)等人,更是精通“四教”,并用儒家思想来解释伊斯兰教义和苏非派理性主义。所以,陈垣说:“中国回教不攻击儒教。”“回教徒关于孔子,独致尊崇,故能与中国一般儒生不生恶感。从未闻回教有受人攻击。” [12]中国穆斯林学者精通“四教”,著书立说,为的是阐述伊斯兰教义和思想。两种独立的完整的思想文化体系,都有很大的包容力和承受力,但完全“融合”或者“同化”,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在中国的历史上,有些少数民族由于长期接触汉族文化和思想,完全接受了,并逐渐与之融合一起了。这种情况在回族身上没有发生,虽然,回族在中国存在的历史已有千年以上,至今仍然保持着本民族鲜明的文化特色和信仰特色。另外,在伊斯兰历史上,曾有些非穆斯林民族,来到穆斯林国家,他们是征服者,是胜利者,统治了伊斯兰国家一段时间后,放弃了原来的宗教信仰,改奉伊斯兰教。蒙古人建立的伊利汗国就是这样。公元1258年,成吉思汗的孙子旭烈兀(1217-1265年)率领蒙古大军,攻陷巴格达,完全彻底消灭了延续500年之久的阿拉伯阿拔斯哈里发帝国,创建了幅员辽阔的伊利汗国,到了第七代汗合赞(Ghazan,1295-1304年在位)时,却宣布放弃原来的佛教信仰,改信伊斯兰教,“汗位”改为“素丹”,他自己也更名为“马哈茂德”(Muhmud),并下令汗国境内的蒙古人也都这样做,于是有十五万帐蒙古人皈依了伊斯兰教,这时距旭烈兀攻陷巴格达还不到50年。所以,陈垣说:“在中世纪时,回教虽被蒙族兵威所征服,而蒙人后裔竟渐次为回教势力所薰陶,其同化力之强,不可思议。” [13]在伊斯兰教历史上,这样的例子不止一个。但是,这种情况在中国没有发生,没有听说在中国内地的某个地区或地方,由领导人率领众人集体皈依伊斯兰教的。中国回族先民可能也想过走“上层路线”,说服执政者改奉伊斯兰教,下属广大臣民追随其后。如果这样做,纯属徒劳,因为两者的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完全不同。

  中国回族是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伊斯兰教在中国传播的历史,实际上就是中国回族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回族使用中国通用的汉语言和汉文字,回族崇尚中国传统文化,富有爱国精神,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事迹。中国回族实际上是直接受到两种思想和两种文化的作用和教育。中国回族先民在融会贯通伊斯兰思想和儒家思想方面,有许多创新和独到之处,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提出了许多切实可行的理论和观点,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也树立了不同思想和文化之间交流和对话的典范。

  我们说,伊斯兰教是在公元651年传入中国的,只是为了给这一历史事件,在时间上的一个界定,因为这一年是唐永徽二年,有了阿拉伯人到中国朝贡的最早官方记录,而且也是伊斯兰教在阿拉伯半岛出现以后不久。白寿彝说:“大食朝贡使之最早记录是永徽二年,就是普通所认为回教传入中国的一年。其实,大食朝贡使到中国来,是一件事;回教传入中国,是又一件事。我们说,回教传入中国,与大食商人或大食朝贡使有相当关系是可以的。但要一定说回教传入中国,与某次朝贡使有关,是不可以的。并且,大食朝贡使虽于永徽二年始来,但在这一年以前,谁也不敢说,没有回教人到中国来过啊!” [14]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