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述明代中国最全面的波斯语文献Khatāy Nāmih/《中国纪行》[1]有三章谈到明代有一位皇帝信仰了伊斯兰教: 1.“在汗八里(khānbāligh,即北京)城外,中国可汗(Khāqān-i Chin)建造了一座礼拜寺(masjid),作为他自己祈祷之地。每年在对犯人处决斩首前,他都来这里。这座礼拜寺里没有什么偶像,在其格卜莱朝向(qibla,即麦加克而白方向,穆斯林礼拜真主的朝向)的墙上刻有天经节文--真主的言辞,以回文和中文书写的真主之尊名清楚醒目。”[2]接着,作者用大量的篇幅描写这位皇帝在斋戒中率领几千名卫士前往该座礼拜寺,并在寺内苦苦祈祷整整一昼夜方才离开。[3] “可汗的某些行动表明,他已是秘密的穆斯林了。然而由于害怕丧失国权,他不能对此公开宣布。这是因为他的国家是按照偶像教徒的风俗和法学来统治的。这位皇帝(Pādishāh)的父亲Chin Khwā--现在的皇帝名Kin Tāy Khān--非常钟爱穆斯林们,曾任命了七位穆斯林显贵以大臣的职位,直到现在,而且将继续下去。这些穆斯林显贵的殿堂比其他中国显贵的要靠前些。一批穆斯林太监被任命,让他们每天在他面前念邦克(bāng-i namāz,礼拜之前的宣礼)五次。他们穿着穆斯林式长袍,系着穆斯林头巾,在中国可汗的眼前集合作五次礼拜(namāz)。可汗非常喜欢如此这般地作礼拜。中国话称穆斯林的宗教为‘清真’(king zin),意即纯洁的教门。”[4] 2.“这位太子相貌英俊,如日照月辉。他父亲死后,现在他成为了皇帝。(有一夜)他在梦中见到了众先知的领袖(Sayyid-i'Anbiyā,即先知穆罕默德),接受了以麻呢('īmāni,即回教信念),他醒后看见屋里墙壁上刻着绿色的作证词(kalima-i shahādah)[5]--据尤沙班(Yū Sha'bān)讲述。在汗八里的穆斯林中间有一位学者,皇帝在宫里接见了他。第二天,中国的显贵们上奏可汗,说不管怎样您的行为有悖于法学。他回答说,法学乃针对人们的外在行为,很明显我没有做与法学相违背的事情。我的内心事情与你们何干?我也没有管过你们内心的事。这样,他就成为穆斯林了。”[6] 3.“崇高的真主在当今这个时代赐予他(指中国皇帝)以麻呢,他赢得了伊斯兰教。尽管他的祖先在好几千年统治里都在偶像崇拜的道路上。因为中国人是嘎毕勒(Qābīl,人祖阿丹之子)的子孙。这位太子--Kin Tāy Khān现在成为了穆斯林。他在梦中见到众先知的领袖阁下(Hidrat Sayyid-i'anbiyā'),把他的心取出来洗净,并口授他以麻呢,于是他成为了穆斯林。当他醒后,作证词在墙上用绿字书写着。当他见到此事时,他背下这个作证词,并宣告给宫中的每一个人……一份诏书在纸上写就并从皇宫发出……官员和百姓们读了这份诏书后感到吃惊,他们回禀皇帝说,您的先祖没有一个人是穆斯林,法学也没有规定中国皇帝可以是穆斯林。中国可汗在看到官员们的奏章后说:显然你们并不懂法学,事实上朕之先祖制定法学是针对人的外在行为,没有任何法学处理你们的内心事务。你们为什么要干涉我的内心事务呢?清真教乃精神之道。”[7]
一
北京故宫博物院庋藏有明代白釉红彩阿拉伯文波斯文盘一件,是故宫唯一一件以红彩书写阿拉伯文波斯文的瓷器,弥足珍贵,堪称国宝。书写于其上的阿拉伯文波斯文之内容,早在二十余年前北京李毅华先生已作过很好的探讨,,,,/'imāran kard。kard是波斯文动词kardan的过去词干第三人称单数形式,意为“……干完了/做完了”;kardan是波斯文最常用的动词之一,不过通常不能独立使用,必须同前面的名词或形容词一起组成复合动词,其表达才完整。所以,如把kard前面的词识读为“阿曼/‘Umān”这个不表动作或状态的地名,那么在意义上是讲不通的;李先生的识读与笔者的分歧就在于第一个词。(且整句连起来:“迪麦尼可汗即阿曼苏来曼沙…做完了”,意思也不完整。)如果细心辨认就会发现该词mā与n之间有一个字母r,而'umān一词没有字母r;故此识读显误。但是'imāran无论在波斯文或阿拉伯文中均无此字,从该词尾字母的书法来看,应是长t的基座,与上两行尾字母n的基座的写法,明显异同。故笔者认为该词尾字应为t,缺失了一个音点成了n,应读为'imārat/建筑物/楼房。'imārat kardan是一个复合动词,意为“建造(楼房)、修理(楼房)、开发”。'imārat kard意为:他建造了,→他制造了。这是动词。 骆对最后一行文字作出两种解读,一种假设。简而言之,关于第一个词,笔者与她的识读一致,分歧在于第二个词。先看其第二种解读:'imārat-i kard/他建了楼;这与笔者看法一致,不过释文如改为--他造了--也许更贴近书写者的本意。她的第一种解读为:'imārat-i kure/球体之宅;这里她把第二词的尾字母识为h;在这两种解释中,她倾向于后者,所以她更有一种假设:“盘底的第三行波斯文落款在距离边框处尚留有空间,疑书家可能并未填满第三行整行的空间,或许还留有单词未能尽书,或者曾经书写的单词剥落掉了。”[19]故她增补波斯文“大地”一词为:'imārat-i kure zamīn或'imārat-i kure'ard/地球之宅。那么第二词的尾字母到底是哪一个?h与d这两个字母,并非音点有无或多少的那类易混淆的字母,其外形异同不小,只有后者左边添一笔合起口来,才会变成前者。其实,细看该词尾字母,其左侧是开着口的,只可能是字母d。退一步而言,假定是字母h,是否讲得通呢?首先,'imārat-i kure/球体之宅,这个词组要表达什么呢?是如球体的建筑吗?笔者以为词义不清,按波斯文习惯应由一个短语来表示;其次,从文法上来看,整个句子连不起来,缺少动词或系动词:“大明汗……球体之宅”,而且句意不清,不知所云。后一种假设:'imārat-i kure zamīn或'imārat-i kure' ard/地球之宅,其情况同样如此。 故器底三行铭文连起应释读为: 大明皇帝即苏莱曼国王御制(意译)[20]
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