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偏误角度谈对以英语为母语留学生之近义词教学[英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英语论文 责任编辑:小天老师更新时间:2017-04-21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一:偏误略论理论
基于认知语言学和普遍语法理论,柯德(S.P.Corder)在 1967 年发表了“语言学习者偏误探讨重要性”(the significance of learner’s errors)一文,在对比略论理论的基础上首次提出了“偏误略论理论”。柯德把学生的错误分为两种:mistake和 error。其中 mistake 一般译成“失误”,没有异议;而 error 有多种译法,如“错误”、“差误”(王宗炎)、“偏误”(鲁健骥)等,其中“偏误”使用最广。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鲁健骥将“偏误”一词引入中国,并提出“学习外语的人,在使用外语进行交际时,他所使用的形式与所学外语的标准形式之间总有一定的差距,这表现在语言的各个层面上--字法的、语音的、语法的、篇章的、语用的。我们把这种差距叫做偏误。”因此,偏误就是语言习得者在母语与目的语之间所犯的有规律的错误。我们在面对留学生所犯的错误的时候,首先应该将偏误与失误进行区分。偏误是成系统的、有规律的错误,语言学习者一般很难自己发觉,也不易更正,英语毕业论文,需要语言习得者在一定的学习之后,进行理性的区分和使用,是只有外国人才会出现的情况。而失误是二语习得者在语言学习过程之中,由于一时口误,或者本身失误而出现的错误,这些错误并不成系统,没代表性,而且多数学生一旦发现就可以很快改正,同样的错误以后不会再发生,所以说是偶然的、无规律的。失误不仅仅是外国人,目的语国家的本国人也经常会出现这种情况。
……………


二:近义词探讨
词汇学习是第二语言学习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而词汇的偏误在偏误探讨中也占据了很大一部分。甚至有的学者曾经指出在所有的偏误类型中,词汇错误是最严重的。②鲁健骥也曾指出在外国人学习汉语的中介语系统中,词语偏误是大量的而且几乎是随着学习的开始就发生了。随着词汇量的增加,发生的词语偏误也越来越多。③而近义词方面发生的偏误根据实词、虚词还有不同的表现。实词近义词的偏误主要表现在词义偏误、语法偏误、语用偏误,而虚词由于没有完整的词汇意义,只有语法意义、功能意义,因此虚词的偏误主要表现为语法方面。在对外汉语近义词教学中我们首先应该明确的一个概念就是什么是近义词。在教学之前对外汉语教学工作者必须明确近义词的定义、范围、区分措施等。1956 年周祖谟在《汉语词汇讲话》中提出:同义词是意义相同或意义及其相近的词,并指出“同义词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完全同义的词,一类是意义上稍有差别的词”。而孙常叙先生在《汉语词汇》中提出“同义词是一些能够在同一个原句或意义相近的上下文里,可以彼此代替,表达同一现象,而感觉不到有什么意义上的差别的。”由此我们可以认为同义词其实是由两部分组成的,即近义词和等义词,其中近义词是指意义相近的词,但是这类词在词汇意义、语法意义、色彩意义等方面有轻微的差别,而等义词就是意义完全一样的词,这类词在上下文语境中可以相互替换,不仅不作用上下文的意义理解,在语气、语用方面也不会造成不合适。我们可以抽象的认为近义词就是可以画约等号的词,而等义词是可以画等号的词。在很多论著和教材中将他们区别开来定义为等义词和近义词④,有的则定义为为绝对同义词和相对同义词⑤。
…………


第一章 近义词的偏误略论


(一) 实词的偏误略论
误用主要分为词汇意义的偏误、词汇语法意义的偏误和词汇语用意义的偏误三个方面,主要表现为范围大小、词义侧重、搭配对象、义项不同、词性误用、词义轻重、感情色彩、语体色彩几个方面。添加即为近义词的重复使用。范围大小即指同一组近义词虽然指的是同一事物、同一动作、现象,但是其范围有大有小,涉及的面有宽有窄。*一上午去了 5 家,全部都是美国的企业或分企业,但我所见的经理等【人物】都是中国人,他们大多对我很客气,但是没有一个对聘用我表示什么兴趣。(美国 B199904124922100432)*长期抽烟的【人士】可能会早死,造成对家庭与社会的问题。要是青少年从小养成这个不好的习惯,对其未来的健康百害而无一例。再说,这个情况也会让未来社会的力量减少。(加拿大 B201709105919201705)*小孩从出生到慢慢长大,父母就是她最常能接触到的【人物】。(美国 B 201710950922250002)在例句中用到了“人物”一词,《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中解释道“人物,名词,指在某些方面有代表性或具有突出特点的人;也可指在文学或者艺术著作中所描写的人。”而“人士”指有一定的社会作用的人。“人物”和“人士”的范围都是比较小的。按照留学生所造句子进行判断,我们勉为其难可以将“企业经理”划分在“人物”的范围之内,而“父母”、“日常接触到的人”、“抽烟的人”都只是很普通的人,并没有一定的特殊性与特指性,范围更大。此偏误出现的原因在于在印欧语系中,两个句子在使用“人”、“人物”,对应的翻译分别为“theperson I visited”和“the people who smoke”,留学生误将“人物”、“人士”当做了特指,而忽略了其真实范围,产生了偏误。
…………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