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学习中听说教学的发展(相对读和写)起步较晚,听说在外语教学界和探讨界受到的重视程度是与其本身的地位不相符合。上世纪40年代开始,Leonard Bloomfield以结构主义语言学和操练性条件反射为基础,创立了以口语和听力技能为主要训练目的的“听说教学法”。70 年代初起,以 Ashen Post ovsky, Winitz以及后来的Krashen为代表的一批学者逐渐认识到,听与说是理解语言和语言交流的工具,同时也是语言教学开展的关键因素之一。近年来,在外语教学中应用学习策略培训来提高学习者的听说能力日趋活跃。元认知策略是学习者对认知过程的思考,是学习者成功计划、监控和评估语言学习活动所采取的高级管理技巧,对学习效果的提高起着最为核心的影响。该文通过在实验班学生的听说教学环节中实施元认知策略培训,探究基于元认知策略的英语听说实践能力培养模式,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的重要环节--听说教学改革提供实证探讨。 1 理论依据 元认知是现代认知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由美国心理学家J.H.Flavel(l1976)在元记忆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元认知是一种深层的心理认知活动,是认知主体对自身心理状态、能力、任务目标、认知策略等方面的认识,其实质是认知主体对自身各种认知活动的自我反省、自我监控与自我调节。依据认知和信息加工理论,O’Malley & Chamot(1990)把学习策略分为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和社会/情感策略三大类。其中,元认知策略的应用尤为重要,因为它是一种高层次的、调控学习过程的实施性技巧,可以对学习者的学习过程进行计划、规范、监控及指导。元认知策略主要分三大类:计划策略、监控策略和评估策略。从理论角度出发,元认知策略可以帮助学生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有效地进行自我调整和自我规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从2017级新生班中选取相同专业的两个自然教学班,尽量满足两个班人数相当,其中一个班作为对照班执行正常的听说教学计划,而另外一个班作为实验班,在听说教学课堂上接受元认知策略训练,听力教学环节按听音前、听音时和听音后阶段设计;口语教学环节以口语表达前、表达中和表达后进行设计。培训前先对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学生进行英语听说能力的水平测试,并设计元认知策略问卷调查,对两个班学生的原有的英语听说水平以及之前他们在英语听说技能训练方面是否应用元认知策略有效提高听说能力进行摸底,并对测试结果及调查情况进行整理对比,表1为统计结果:统计数据表明两个班级学生的入学英语听说能力对比总体悬殊不大,但是在元认知策略的应用方面(尤其是监控策略),两个班都鲜有人知,绝大多数学生在英语听说技能的培养方面缺乏元认知意识和元认知能力。
英语听力理解是一系列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听者在对听到的语言信息进行加工编码的过程中,每一步都受到元认知的作用和制约。英国听力教学法专家Mary Underwood(1989)根据听力理论和记忆的心理规律设计了听的三个步骤即听前、听中和听后。根据这一理论,在训练听力理解能力的过程中,可以在听前,听中和听后应用元认知策略来指导学生。1)听音前策略听音前策略是指听音前有计划的疏导与激活思维。首先,教师通过讲解与所听材料相关联的文化背景知识、语言知识点、句型结构、习惯表达法等,帮助学生概略了解将要听到语料的内容和主题;其次,引导学生快速浏览听力理解任务选项的文字材料,通过关键词、高频率词预测重点、判断问题,充分激活他们原有的经验和知识储备,将听力理解活动导入学生已有的认知中。2)听音中策略听音中策略是指听音过程中有效获取信息的策略。声音的传达不像文字材料,稍纵即逝,所以要教会学生监控自己注意力的集中与分配。如在听短文或新闻时,不可逐字逐字地听,要集中注意力获取语篇中的关键词和能够表达段落中心思想的主题句;同时还应指导学生使用符号、缩略词、树形图等方式,边听边做笔记,使捕捉到的信息明晰化、条理化,有利于快速、准确理解所听材料的语意。3)听音后策略听音后策略是指听完录音后的自我评估。自我评估的目的一方面是检查自己是否听懂了材料,掌握了哪些听力技能,另一方面是检测自己的听力理解能力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是否有进步,以便针对薄弱环节,适时调整计划和目标。总之,在训练听力理解能力的过程中,调动学习者认知活动的积极参与非常重要。在听力教学环节中,教师指导学生应用元认知策略,可以帮助学生有计划、有目标、有步骤地进行听力训练,英语论文题目,达到有效提高听力理解能力的目的。 3.2 元认知策略在口语教学环节的应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