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相对论与精读教学[英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英语论文 责任编辑:王教授更新时间:2017-04-24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摘 要:基于“萨丕尔-沃尔夫假说”的语言相对论,是探讨语言与思维、文化三者联系的极具作用而又颇受争议的理论。它从人类语言的多样性出发,强调语言对思维的作用,以及思维对语言的反影响。虽然没有足够的实证可以证明该理论的正确性,但在相关的语言活动中有着较强的解释力量。本文主要介绍了语言相对论的理论渊源,以及该理论对英语系精读教学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语言相对论,文化观,精读教学

一 语言相对论渊源与理论概述
  语言相对论思想早在古希腊时期就有了雏形,但在语言科学的发展中,探求语言与思维、文化的努力一直没有占据过主导地位。直到19世纪,通晓多种语言的德国哲学家、语言学家威廉?洪堡特(W.V. Humbomdt )才对相对论思想有做了较为明确而系统的阐述。他注意到了语言对思维的介入,在他看来,“语言用不同的方式对世界进行划分,这些不同的方式规定着我们大脑组织知识的方式”,“语言就整体而言,处于人与人有内部和外部作用的自然界之间……因为人的认识和活动取决于观念,故观念与事物的联系完全受制于语言”[1] 北美人类语言学家鲍阿斯(Franz Boas)则认为“语言与思维的联系式单向的”,[2] 即语言可以表达并反映思维,但不起决定性影响。萨丕尔(Sapir)在20世纪40年代重建美洲印第安语时对语言与思维的联系有了一个更为极端的表述:“人并非只是生活在一个客观世界里,也并非只是生活在一个如常规理解的那样的世界里,英语论文范文,而是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他们所操控语言的摆布。”[3]  本杰明?沃尔夫在萨丕尔的理论中找到共鸣,他对印第安语hopi语的探讨让他对语言相对性有了更为独特的理解,最终形成了广为人知的萨丕尔—沃尔夫假说,从而为语言与思维、文化的联系作出了实质性的贡献。这个假说可以表述为:语言塑造了思维模式,相应地,不同的语言表达决定了人类认识世界的不同方式。 也就是说,语言有助于塑造或形成人类的世界观。这一假说的初始形式引发了激烈的争论,没有证明其正确性的可靠证据,也没有驳斥其可能性的足够证据。到后来,该假说发展了两个版本,强式说(strong version)和弱式说(weak version)。强式说是假说的初始理论,即语言决定论(linguistic determinism),强调语言对思维的决定性影响;弱式说是初始假说的修正形式,即认为语言与思维、文化之间有相关性,语言只是在一定程度上作用思维,但是因语言不同而产生的思维方式异同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即语言相对论(linguistic relativity),这是当今学者们普遍接受和认同的理论,也是本文的理论出发点。

二 语言相对论对精读教学的启示
   语言相对论思想的合理性虽然没有定论,但至少表明了语言与思维、文化的互动影响。在其理论框架中,不同的语言系统反映了不同的世界图景,因此学习外语必须从母语的图景转化到目标语言的图景。卡普兰(Kaplan)曾经声称,一个文本的组织结构有文化特性倾向。[4] 伦敦学派的领袖人物费斯提出的情景语境理论也暗含了强烈的文化导向。因此在外语教学的时候,不仅要把握母语和目标语言在词汇和结构方面的异同,更要以文化为导向,向学生多介绍语言的宏观文化背景,提高学生的文化敏感性和学习兴趣,才能使学生更好地驾驭目标语言,增强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作为英语系一、二年级的核心课,精读的地位和影响不容忽视。该课程目的主要在于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英语的能力。笔者从事精读教学以及教学观摩两年以来,发现精读的教与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一方面,学生重视精读课,对此期望值高。但另一方面学生找不到明确的学习目标,精读学习带有盲目性。与之形成对比的是,精读课要传授的内容多,而且教师往往受理论语言学与传统语法教学法的作用,过分强调词汇、语法等,一般采用“逐字逐句精解讲述”的方式。虽有在课文中稍微提及课文背景知识介绍,但还是忽视了精读课文的文化渗透,而且自身在文化教学的知识储备方面也做得不够。结果学生对透彻精讲文本没有多大兴趣,觉得只是进行单纯的词汇语法结构学习,完成练习并由教师讲解答案的方式很枯燥,导致课堂参与度不高,学习收效甚微。
  语言相对论思想给精读教学启示:课堂所教授的不仅是语言,还包括文化以及所操目标语言者的思维模式。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社会文化思考。因为在语言略论的不同层面,都可以找到大量的例证来解释。例如,关于普通读者来说,green banana表示善未成熟的“青香蕉”。但由杨立民主编的现代大学英语精读第一册中的The Green Banana一文会让读者对此有了不同的认识。作者讲述了在巴西中部一段山路的行车历程:当地热情的村民用尚未成熟的青香蕉使水箱不再渗漏。作者对村民们这种古老文化中的智慧很惊叹。同时,村民们把村里的一处岩石当成世界的中心。这种信仰让作者很震撼,因为他一直认为世界的中心应该在他祖父的家乡英格兰。他从而逐步意识到每种文化的自身精妙之处。“green banana”便象征着每一种文化所蕴藏的鲜为人知的宝藏;关于每个种族的人来说,他们生活的地方都代表世界的中心,英语论文范文,关于他们都有特殊的意义。世界的文化中到处是富有特殊价值和意义而预料不到的“green banana”。由此可见,在教学中,不应该仅仅局限于文章语言点或故事情节,而需看到文章所体现了质朴的民族中心主义情结和异域文化异同的问题。
    就当前来看,精读的教与学近况急需改善,关键在于提高教师的文化教学水平,有意识地让学生了解目标语的文化语境,教授目标语所承载的文化,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掌握两种语言系统中的文化异同,从而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综合应用语言的能力。具体来讲,可以从如下几方面进行入手:介绍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对文化现象进行延伸;从词源,词义角度介绍文中词语及习语典故的文化内涵;介绍与交际环境有关的文化,至始至终贯穿基础阶段精读教学大纲所要求的文化教学,从而达到语言教学的最终目标。

三 结语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