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仪礼》、《礼记》、《司马氏书仪》、《朱子家礼》等的记载,儒家人 生之礼以冠、婚、丧、祭人生四大节点的仪式为集中表征,以民生日用中的视说言动、行走坐卧、洒扫应对的常礼为基础(司马光书为“居家杂仪”、朱熹书为“通礼”),涵盖人从生到死乃至死后的所有人生过程,目的在于养成恭宽信敏惠、文质彬彬的君子。对古代中国礼仪之邦的称谓,除却政治制度上的礼乐之制的指称,即源于传统中国人对人生礼仪的信奉与践履及因此含蕴出的温良恭俭让的社会风尚。“仪礼象征文明这一思想,也曾远播东亚地区。现在,残存于首尔的南大门正式名称是‘崇礼门’,冲绳首里城的正门则有‘守礼之邦’的横匾……这些名称最终成为朝鲜王朝或琉球国对国内外的一种宣言,宣称他们并非野蛮之‘夷狄’,而是具有‘礼’即文明的先进国家。可见,在以中国为文化中心的东亚地区,儒教仪礼成了国家的文化地位的一种象征。”?尤其是韩国,在历史上的朝鲜王朝时代,一直以“小中华”?自居,在中国历史上清朝取代明朝之后,更是以儒家礼乐文明正统自诩。朝鲜李朝建国初,李太祖就提出:“冠婚丧祭,国之大法,仰礼曹详究经典,参酌古今,定为著令,以厚人伦,以......(论文页数是:18页) ,韩语论文,韩语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