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双元制职业教育是德国教育体系的核心,被看作是当今世界职业教育的一个成功典范。作为德国职业教育的主体,它为德国经济的发展培养了大批高素质的专业技术工人,被人们称为第二次大战后德国经济腾飞的秘密武器。近十几年来,我国派大批专家赴德学习该教育体系的理念和措施,希望能将其中的精髓引进国内,开创适合我国国情的教育体系。在中方教师赴德学习过程中,除了语言上的障碍,由于涉及跨文化交际,还有许多其他方面的因素,作用着中方教师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尤其是当一些信息出于语言经济性准则被隐含时,篇章的真正理解就更加困难,其中一种常见的手段就是预设。预设的推断不仅需要相应的语言知识,还取决于交际双方的语言外知识。了解触发预设的指示项,探究推断预设所需要的知识,可以帮助赴德学习的中方专家提高篇章理解能力,更准确、深刻的领会学习内容。 基于以上考虑,本文选取了90篇以德国双元制教育体系为主题的德语新闻篇章为语料,应用语料库语言学的措施,对预设现象做了探讨。本论文主要提出以下几个问题: 1.预设可以怎样分类? 2.德语新闻篇章中,各类预设的使用有什么规律? 3.预设在新闻篇章中具有怎样的功能,这些功能是如何实现的? 在探讨过程中,笔者采用了定性探讨和定量探讨相结合的措施,针对不同的问题,采用相应适合的探讨措施。 首先,借鉴以往预设的探讨成果,结合笔者自己的思考,本论文不再区分语义预设与语用预设,而将全部预设看作是一种语用现象,从语用学的角度对预设进行略论。也就是以推断预设所需要的知识类型为标准,将由语言知识触发的预设定义为与语言符号相关的预设,将由语言外知识触发的预设定义为与语言使用相关的预设。语言符号相关的预设又被继续划分为与所指相关的预设、与词汇相关的预设和与句法相关的预设。 在对预设的使用规律探讨中,笔者采用了基于语料库的定量探讨措施,借助若干软件对语料进行了加工、探讨和略论。通过探讨发现,德语新闻篇章中,与语言符号相关的预设出现的频率要远远高于与语言使用相关的预设,值得注意的是,与语言使用相关的预设和与语言符号相关的预设同时出现的比例要高于与语言使用相关的预设单独出现的比例。在与语言符号相关的预设中,与所指相关的预设占据了较大比例,约76%,与句法相关的预设约占18%,与词汇相关的仅为6%。跟与语言符号相关的预设相比,人们在与语言使用相关的预设的感知和推断上遇到的困难更大,因此进一步探讨与语言使用相关的预设的推断过程中所需要的语言外知识,意义重大。在对与语言使用相关的预设的探讨中,笔者对推断此类预设所需要的语言外知识进行了标记和略论。本论文将推断与语言使用相关的预设所需要的语言外知识分为与德国国情相关的知识和一般常识两大类,并对与德国国情相关的知识又作了进一步细致的划分和标记。本论文通过探讨发现,75%的语言外知识属于与德国国情相关的知识,其中与德国教育制度相关的知识约占所标记的全部与德国国情相关的知识的68%,这表明这类知识,特别是与主题紧密相关的部分,在推断与语言使用相关的预设过程中起重要影响。 与以上探讨不同,笔者应用了基于语料库的定性探讨的措施,对预设在新闻篇章中的功能及其实现方式进行了探讨,得出以下结论:预设在新闻篇章中有以下功能--传递信息、构建篇章连贯性、实现语言经济性、隐蔽表达作者态度、折射报道视角以及激发读者兴趣。本文对这些功能的实现手段进行了详细的描述,特别针对预设在构建篇章连贯性方面的实现方式,笔者尝试性地提出了一个认知模型,来形象地解释这一构建过程。 这样一个从篇章接受者出发的预设探讨也十分具有实践意义。一方面,笔者希望本探讨能够对中国学生的德语学习有所启发。在德语学习的中高级阶段,学生不应该仅仅将重点放在扩展词汇量上,而应该同时重视对词汇的内涵和外延的深刻理解,从而在语言知识上取得进步。此外,掌握更多语言外知识,对提高推断语言使用相关的预设的能力和提高跨文化能力都意义重大。这一结论可以从钱敏汝提出的“伪认知”的概念上得到佐证。 另一方面,本论文的探讨成果尝试为我国教育部与德国国际合作机构共同开展的“中德职业教育人员联合培养项目”更为有效的实施提供参考意见。基于以上探讨,笔者认为应该为出国进修的中国专家提供赴德前准备课程,来系统详细介绍与德国相关的基本知识。掌握了这些背景知识,专家在进修课程中可以懂得更多,并更好的理解德方报告人,从而保证进修项目的质量。此外在译员选拔过程中,除了语言能力之外,译员的背景知识也应该纳入考察范围。因为语言知识只是为与语言符号相关的预设的推断提供的前提,而关于与语言使用相关的预设的推断来说,背景知识是必不可少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