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德宣传性语篇结构异同的政治语法因素—汉、德“公司介绍”语篇探讨[德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德语论文 责任编辑:茜茜公主更新时间:2017-05-22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摘要】: 大多数学者都认为跨文化语篇结构存在异同(Kaplan 1966,Scollon/Scollon/Kirkpatrick 2000,陈建平2017),但是关于不同文化的语篇异同的原因众说纷纭,这取决于学者们的探讨角度(Connor 1996)。本探讨认为,政治文化语境是构成引起文化异同的核心因素之一,它对语篇使用者的行为有极大的约束影响,因此在“公司自我介绍”这样的公共宣传语篇中也会留下明显的痕迹。有关政治、政治体制以及与政治体制相关的政治行为和语言的关系问题在批评话语略论(van Dijk 1995,Fairclough 1992、200l,J(a|¨)ger 1993)和德国的内容语法探讨中(Weisgerber 1949/1950)都有针对性的探讨,前人的这些探讨试图揭示语篇中体现的权势和社会思潮。而我们更进一步认为,语言使用受制于政治文化语境,因此语篇结构最终呈现某种受政治文化语境约束的性状,本探讨称其为“政治语法”,并构成本探讨略论语篇的视角。 基于上述思考,本探讨在对跨文化语篇对比探讨、德国的内容语法探讨和批评话语略论的相关成果和探讨措施进行回顾之后,又对语篇探讨中的政治语法视角进行了阐述,并为了解答在特定政治文化语境的作用下,语篇呈现怎样的异同这一探讨问题,而从政治语法的角度提出了“汉、德公司自我介绍语篇在结构上存在怎样的异同?该异同性结构表达怎样的政治文化意义?该具中、德政治文化异同的语言结构怎样体现各自政治话语特征?”的探讨问题的三个方面。最终的目标是为了解释跨文化语篇异同的原因。实现该目标的途径如下:一、理论框架;二、探讨设计;三、汉、德语篇三个层面的对比略论;四、结合中、德政治文化语境对略论意义的解释。其中,理论框架建立在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功能观基础之上,德语毕业论文,按照该功能观,语言探讨的目的就是要了解语言怎样为使用而构造。围绕着该探讨目的,系统功能语言学提出了针对语言使用(语篇)的语域与体裁理论模式(Eggins/Martin 1997:register and genre theory,RGT),它试图解释交际中的语言(语篇),以及涉及语言与它的使用语境(社会)之间的关系。我们试图借助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和略论措施检视政治语法在语篇中的存在,并略论其功能意义,因此本探讨从语言结构层面入手,即对比略论汉、德语篇在篇章、小句和词汇层面上对结构的选择,然后对它们在汉、德公司介绍语篇中的不同表现形式进行对比略论,以揭示其在特定政治文化语境下的概念意义和人际意义。探讨语料是汉、德各25篇中德公司的自我介绍。语料中的公司既包括有限责任企业,也有股份制企业。内容都包含自我叙述的部分。略论手段方面,本探讨采用了系统功能语言学中的篇章结构语义略论、及物性略论和评价略论。其中,篇章结构语义略论是为了从篇章的角度略论汉、德公司介绍语篇类型的形式图示和内容图示。及物性略论则是对小句结构表达的意义进行略论。而评价略论则通过作者对语法和词汇的选择,略论对人、对人的行为、对事的评价,德语论文网站,以发现在特定政治文化语境的作用下作者试图建立的社会关系。 结果显示,汉、德公司介绍语篇在篇章、小句和词汇形式结构层面上存在异同,该异同直接导致了语义异同。篇章层面,汉、德两种语篇分别表达不同的内容。汉语语篇通过首位突出环境因素,强调国家的政策和上级的指导性行为。而在中位才描述公司自身的状况,如公司的产品和服务等。在末位的位置上,语篇又回应首位中的语境,表达公司的责任和决心。德语语篇在前部叙述公司的服务或者产品,后部的内容是对前部内容的回应,即表达公司的行为受益者是客户这样的内容意义。篇章层面上所指示的两种语篇的内容异同又是通过语篇的不同组织方式而达到的,这种不同组织方式反映了作者意欲强调的不同人际政治关系。汉语语篇通过首位位置突出上级领导的主导影响,通过末位位置表达了公司的服从意愿。而德语语篇旨在建立公司和客户的互利关系,表达“您的公司所为是为了您”这样的因果关系,以构建相互依赖的人际关系意义。 在小句层面上,汉、德语篇在表达参与者关系的句子中的成分位置存在异同,汉语语篇中该典型句子条件状语置于句首,该条件句包含国家政策的指导或者上级的领导的内容,例如“在党的领导下”。德语语篇中出现了另外一种典型的句子结构,该种结构中有一个间接宾语,这个间接宾语是客户,是参与者行为的受益方。两种不同的句子形式结构说明,该类汉语小句构建着上级和公司之间的上下级关系,而德语小句旨在构建公司和客户之间的服务和被服务关系。 关于时间的表达,两种语篇也存在异同。汉语语篇中表示未来的词语主要置放在语篇的末位,表达了构建理想社会的愿望。而德语只用现在时,表示语篇作者注重维系现存的关系和状况。 总体上看,语篇的语篇结构和小句语法结构都反映了汉、德语篇的不同话语意义,也就是说,两种语篇均分别通过结构实现了概念功能和人际功能。汉语语篇的篇章结构和小句语法结构显示,国家层面上的领导层的行为对公司形成作用,国家领导制订国家的政策方针,公司遵循和执行国家的政策方针。德语语篇的篇章和小句结构则反映了公司为客户创造收益的客户受益关系。另外,汉语语篇还表达了未来的发展愿望。 词汇层面上的语言要素也对话语意义的形成产生影响。词汇语义以及修辞要素表达出来的异同实际上是语篇和小句结构异同的延续,但它们也同时从政治性的概念和人际意义方面对语篇和小句结构的意义进行了必要的补充。 略论结果表明,汉语语篇三个层面上的结构包含“国家领导制订国家的政策方针,公司遵循和执行国家的政策方针”这样的概念意义,以及“国家层面上的领导层的行为对公司形成作用”这样的人际政治意义。德语语篇的篇章、小句和词汇结构则反映了“公司为客户创造收益,而客户通过公司行为受益”这样一种人际关系和概念意义。表达以上诸种意义的结构对应相应的政治文化意义,因此是政治语法,它使两种语篇显现不同。 结构最终服务于特定的话语,即语言使用旨在描述世界和构建世界,目的当然是作用交际对象或者与外界进行协调。通过两种语篇的对比,我们已经看到,不同的语言工具系统-政治语法-使语篇结构呈现异同,同时构建出不同的话语意义。反过来说,结构的异同实际上是为了表现不同的话语内容,即汉、德两种语篇的异同表象反映了政治语法致力于构建的内容,因为任何一种结构都是作者根据主题内容做出的选择,他意欲突出什么、表述什么,以及建立何种关系都通过结构完成。汉、德语篇结构的异同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政治语法在背后的有力影响,即作者通过语言手段迎合或者构造政治文化语境意义的行为。 该探讨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它借助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理论审视了特定政治文化语境下政治语法在宣传性语篇中的存在。另外,我们还发现了两种语篇的结构和话语特征与本国政治体制的各种规范相吻合,由此表明,政治交际目的在语篇形成中更具逼迫性,即它远胜具体公司语境下的实用交际目的。而这样的政治语法也应该成为我们看待跨文化语篇异同的视角,因为在语言使用过程中,即在人们试图通过语言构建现实的过程中,不同社会文化中的现实政治最深刻地作用了人的思维和行为。同时,政治语法探讨对外语教学和翻译工作都有一定的理论和实用价值。外语教学和翻译应重视结构背后的深刻政治文化意义。但是本探讨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例如未能大面积地在语篇中找出特定的结构对应特定的政治文化意义,未顾及社会文化的历时变迁。今后同类型的探讨,应更进一步地深入到社会文化语境之中,以核实和精确阐释语篇的意义,例如可以采取调查问卷、访谈等定量略论方式对公司员工的行为和思想偏向进行探讨,或者配合历时语篇对比探讨发现政治语法在一国文化中的总体特征。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