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洛尼亚进程中德国高等教育改革之近况、作用和评价[德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德语论文 责任编辑:茜茜公主更新时间:2017-05-23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摘 要:德国博洛尼亚高等教育改革历经20年,是欧洲教育一体化和国际化改革的典范,文章以德国综合大学和运用技术大学为例,略论三级学位体系实施后,德国联邦教研部�p高等院校�p大学生和公司关于改革的评价,试图从多个角度探究博洛尼亚进程对德国高等教育领域产生的作用。探讨发现,人们对德国博洛尼亚高等教育改革评价褒贬不一,改革在促进欧洲高等教育一体化�p加快学生就业等方面有巨大的推动影响,但同时还存在很多问题和挑战。
外语论文网 www.waiyulw.com
  关键词:博洛尼亚进程;德国高等教育近况作用和评价
  1999年,欧洲29个国家在意大利的历史文化名城博洛尼亚举行高等教育改革会议,启动了博洛尼亚进程(Bologna Process),旨在通过对欧洲大学教育体系的现代化改造,打通制度的隔阂,推进欧洲高等教育一体化,为学生就业、交换或出国留学提供便利。
  德国博洛尼亚高等教育改革迄今已经有近20年的历程,中外学者对博洛尼亚进程的作用也进行了论述[1][2][3],但还不够系统。本文尝试对德国联邦教育部、高等院校(主要是综合大学和运用技术大学)、公司和大学生等的观点和看法,从各个层面和不同角度进行客观阐述,由此研讨博洛尼亚进程关于德国高等教育的作用。
  一、博洛尼亚进程中德国高等教育改革的近况
  博洛尼亚进程是近20年来德国参与的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改革之前,德国综合大学一般沿用历史悠久的二级学位体系①。第一级学位有理工(Diplom)、文学(Magister)。以文学(Magister)学制为例,学生需要学习两门主修专业或一门主修专业附加两门辅修专业。按照规定,需4年完成学业,但由于控制严格、难度较大,拿到学位通常要6~7年甚至更长时间。学业完成年限过长成为作用德国高等教育效益的一大问题,既浪费了有限的办学资源,又作用学生的就业。除此之外,德国的二级学位体系与国际通用的三级学位体系,即“学士--”并不能兼容,学生在德国取得的成绩和学位在国际评估和认证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学制的与众不同也妨碍了德国大学的国际化。为了解决以上问题,德国1998年修订的《高等教育结构法》允许其高校在保留传统学位制的同时,引入国际通用的三级学位体系。[4]
  博洛尼亚进程旨在建立一套欧洲范围内统一的三级学位体系和欧洲学分互认体系,排除流动障碍,促进学生、教师和探讨人员的流动,缩短大学就读时间等。统一学分制是《博洛尼亚宣言》的重要目标之一。
  德国传统的二级学位体系培养的毕业生在德国高等教育相关领域,甚至在世界高等教育范围内都有良好的口碑。随着博洛尼亚进程的推进,理工和文学(Diplom/Magister)分别被学士(Bachlor)和(Master)取而代之。
  2001年,德国大学新生的数量较1998年提高了一倍,新生占大学生总数的比例从1998年的不到30%增长至将近50%。在德国大学就读的国际学生人数也从1998年的7.5万人增长到2017年的18.5万人。2000年至2017年,德国传统的二级学位体系培养的毕业生的学习时间从11.5个学期下降到了11个学期。2017年,三级学位体系培养的学士生的平均学习时间为5.9个学期,生的平均学习时间为4.1个学期。2017-2017学年的冬季学期,德国各大高等院校的毕业生共计265700人,其中学士生为15100人,生为11300人,分别占毕业生总数的4%和6%。其余毕业生获得的都是传统二级学位体系的学位,即文学(Magister)和理工(Diplom)。到了2017-2017学年的冬季学期,德国各大高等院校共有毕业生481600人,其中51%为学士生。然而在1999年,学士生的比例仅占所有毕业生的1%[5]。三级学位体系的实施缩短了大学生的在校时间,学士生的人数也大量增加,学士生毕业后继续攻读学位的比率也非常高,每4名学士生中就有1名继续攻读学位。
  二、德国各界对近20年高等教育改革的评价
  (一)德国联邦教研部的评价
  根据来自德国联邦教研部(BMBF)的评价,德国高等教育改革是非常成功的。博洛尼亚进程中,德国高等教育改革试图以“本科/”的新学制取代旧学制,使得学生只需3年就能拿到学士学位。这样,无论以后继续读研还是出国或就业,都会更加便利。博洛尼亚进程模式下的学士和学位课程都采用模块式组合方案,课程安排得比较固定,也不需要学生费脑筋选修课程。特别是一些想上大学,又想尽快走上工作岗位人,对这种体制很赞赏。联邦教研部也称,这种教育体系更快、更紧凑、更具条理。德国前联邦教研部长安妮特・沙范(Annette Schavan)曾把这种体系称为“欧盟最有成效的改革典范”[6]。统一后的欧洲高等教育体系,互认学分和学位,为高等教育领域引入了竞争机制,使得学生选择大学的空间更大,流动也更方便,可以对各大学的教育质量进行比较,选择教育质量更好的大学就读。
  德国联邦教研部认为,博洛尼亚高等教育改革是富有首创精神和具有积极性的。从二级学位体系到三级学位体系的改革,缩短了大学学习时间,新设置的学士学位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就业可能性。2017-2017学年的冬季学期中,新学制开设的课程占所有课程的85%,而在2017年,该数据仅为45%。2017年的毕业生中,44%选择新学制开设的课程进行学习。此外,改革后,德国大学毕业生也趋于年轻化。由于学士学制的引入,2002年至2017年,大学生平均学习时间由10.6个学期下降到8.8个学期,毕业生的平均年龄也由28.1岁降至26.6岁。
  (二)高等院校的评价
  关于德国高等院校来说,德语毕业论文,博洛尼亚高等教育改革是近半个世纪以来最大的教育改革,改革的作用一直备受争议,校长和教授的评价也大致分成了支持博洛尼亚进程的“改良派”和批判博洛尼亚进程的“传统派”,双方关于博洛尼亚进程产生的作用持有各自的立场。   “传统派”认为,原有的二级学位体系给予教师和学生充分的学术自由,让教研工作者在相对自由、纯粹的环境下专心从事学习、教学和探讨工作,他们的观点同高等教育界熟识的德国大学模式,即洪堡模式是一致的。而三级学位体系使得“本科教学”占据了大部分的教学比重,这意味着高校教师在大众面前的地位严重受损[7]。大学教授“失去他们昔日的专业认同与威望,以最为粗糙的方式被修剪着,一味条件反射地去完成规定的参数”。2017年初,美因茨大学神学教授马里乌斯・赖尔斯(Marius Reiser)因抗议博洛尼亚进程把大学异化为“学习工厂”而愤然辞职,虽为极端案例,却显现出问题的冰山一角。[8]
  “改良派”则坚决支持博洛尼亚高等教育改革,并表示经过规划后的大学学习更有效率,更易于计算学生的学习量,评价体系更为公开透明,毕业生更早进入就业市场。一项来自众多经济学教授的问卷显示,教授们持有的主要观点是:德国高等院校应该利用改革提升办学质量,改善旨在培养实用型人才的教学大纲。教授们认为,综合大学在改革中调整学科设置和教学大纲,对学生的就业是非常有益的。
  (三)大学生的评价
  大学生基本上视博洛尼亚高等教育改革为积极的,德语论文范文,但是也存在批评:太多的考试和过重的学习压力。根据欧洲高等院校联合署一项在线问卷调查,2017~2017年,75%的学生关于三级学位体系持积极态度。关于须在6个学期内完成学士阶段的学习,53%的学生表示赞同。学士生关于新学制的评价是:能够快速完成本科阶段的学习,更加国际化,灵活度提高。完成学士阶段的学习,毕业生就可以进入就业市场。相较于改革前的文学和理学,学士的就业认可程度毫不逊色。30岁的马库斯・瓦格纳(Markus Wagner)在德国城市帕德博恩取得了化工专业的学士学位,在德国城市维尔堡的一家中型公司的工业发展部工作。他在接受德国《明镜周刊》的问卷调查时回答:“我是同事中唯一的学士生。很多人事部门的负责人只是熟识改革前的文学和理学,关于新学制的学士还不是很了解。但是我的上司关于我的情况非常熟悉,因为他也曾在帕德博恩学习化工专业,他清楚学校给我们传授了什么知识。虽然现在新学制的学习时间缩短了一点,但是,我们在学校里学了相同的内容。所以,我得到了现在的工作。”同样接受《明镜周刊》问卷调查的24岁德国学生努瑞亚・昆腾(Nuria Kuenten)在德国城市雷根斯堡和法国城市克莱蒙费朗学习,取得了德国和法国两所大学的学士学位,并且在斯图加特的宝马分企业的市场营销部实习1年。她在接受问卷调查时说:“我自己选择了学士学制的专业,因为这个专业设置跨学科并且国际化,我可以在3年之内拿到德国和法国两所大学的学士学位,学士学制真是很棒。但是整个学习过程也是非常艰辛的,23岁的我已经经历了完整的大学学习、国外交流学习和实习,这在德国也是为数不多的。我建议学士生在继续攻读学位之前可以先找一些实习工作,以便积累工作经验。”
  当然,改革必然存在着不足的地方。学士阶段的学习时间缩短,课堂变得拥挤,3年本科学习被“塞满”了很多还没有来得及消化的知识。博洛尼亚改革实行了新的欧洲学分折算、转换和累积系统(ECTS)。ECTS根据完成学业所必需的时间折算出学生的总负荷(其中包括预习和复习各类课程、获取各类成绩证明和准备考试所产生的工作量),并把取得的成绩转换为分数,归入毕业总分。每个学期需要完成60个学分,每个学分需要25~30个小时的学习时间,这样的话,一年就需要学习1500~1800小时。如果按照每周学习35.5小时计算的话,学士阶段的学生每年除了在学期中满负荷学习,假期和没有课程的时候也必须时刻学习,才能保证3年后顺利毕业。
  改革似乎也没有促进学生的交换。传统学制下,学生选课和学习比较自由和从容。现在,为了应付必修的学分,学生不得不把时间安排得更为紧张。在德国授课气氛普遍比较严格的情况下,课程学习已经让学生喘不过气来,更不用说出国交换。
  此外,学士学位是否满足学生的需求?很大比例的学生都继续攻读学位。2017年,运用技术大学的学士生中,50%在毕业1年后又开始攻读学位,该比例在综合大学为72%,这都比人们预想的要高。
  (四)公司界的评价
  从就业和收入而言,学士生拥有不错的就业前景。德国经济探讨所(IW)于2017年联合汉诺威高校信息中心(HIS)对来自德国各个行业的1527家公司做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公司关于三级学位体系培养的毕业生,不论是学士、,还是都有比较高的认可度。70%的公司更加注重学生在工作中的动力、团队合作能力或其他个人综合能力,而非毕业生的头衔。80%的公司明确表示,学士的能力已经可以完全胜任他们的工作。在进行调查的70%小型公司中,学士已经可以作为项目负责人独立承担工作并且能够胜任项目经理的职位。80%接受问卷调查的公司表示,在薪酬待遇和个人升迁方面,运用技术大学的学士和传统的二级学位体系培养的毕业生没有很大的区别。但是52%的公司表示,综合大学的学士在薪酬待遇方面要低于其二级学位体系培养的毕业生,尽管如此,80%的公司表示,综合大学培养的学士在就业3~5年后的收入和其二级学位体系培养的毕业生相当。综合大学培养的的收入和其二级学位体系培养的毕业生是不分伯仲的。该探讨所的调查结果显示,高校关于学士生就业机会信息的描述是非常不充分的,大多数公司还是看好学士生的,认为他们的“性价比”很高。很多公司对学士生做好了“接受”的准备。
  三、德国博洛尼亚高等教育改革的作用
  博洛尼亚高等教育改革后,德国高等院校的专业设置从传统的二级学位体系调整为新的三级学位体系,变化非常大。从作用效果来看,博洛尼亚高等教育改革在德国也产生了一些预料之外的负面效果,受到了公共舆论的批评。第一,因为有了固定的学业期限的限制,加上课程的模块化和相关约束的增多,大学生不能像以前那样自由地设计和组织自己的课程,大学变得“小学化”了(Verschult)。第二,随着考试的增多和学习压力的加大,学生参加课外活动(社团活动、实习等)的时间变少了,也没有充裕的时间去欧洲其他国家进行交流。因此,学生的国际流动性没有像博洛尼亚高等教育改革期望的那样得到提升,反而有可能受到限制。第三,实行三级学位体系之后,进入阶段学习时需要再经过一次筛选。第四,德国传统二级学位体系下的理学学位在国内外得到了高度的认可,当其他国家正在羡慕和积极借鉴这一学位体系及培养模式时,德国却轻易地放弃了这一优良传统。   博洛尼亚高等教育改革是为了实现欧洲教育一体化,甚至国际化的目的。德国前任联邦教研部长安妮特・沙范曾赞扬博洛尼亚高等教育改革是“欧洲的成功故事”。沙范说:“让教育变得更为国际化以及缩短拿学位的时间,这两个目标已经实现了。”在德国联邦教研部的推动下,经过近20年的改革,新的高校结构逐渐被学生、教师、公司等相关人群所接受。学生关于改革大多持积极态度。学士阶段的学习结束后进行阶段学习的学生比例也很高。因为在三级学位体系下,如果学生学士阶段学习结束后接着进行阶段的学习,学生总的学习时间和传统的二级学位体系的学习时间相比,没有明显的区别。德国高等教育改革并没有给大学带来非常多的额外负担,学士生在就业市场上的接受度也很好。总体来说,德国高等教育体制通过改革变得更加开放了,学校给学生设置了更多专业,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四、对德国博洛尼亚高等教育改革的展望
  德国博洛尼亚高等教育改革在近20年的实施过程中得到过赞扬和批判。现在,德国高等教育界已经接受了博洛尼亚进程的洗礼,那些声讨博洛尼亚进程的各界批判者关于重回改革前的传统二级学位体系也不再抱有任何幻想了。
  以博洛尼亚进程为核心的德国高等教育改革,成为欧洲教育一体化和国际化改革的典型范例。在改革过程中,出现了各种激烈的矛盾,传统与现代、本土与外来的碰撞,展示了欧盟内部整合和反整合的精彩过程。德国媒体大多认为,虽然引发的问题比解决的问题还要多,但不能全都归咎于博洛尼亚高等教育改革,毕竟博洛尼亚进程还要持续很多年才能与大学教育完成“磨合”。
  德国的高等教育改革仍处在考验期,但它是一个值得去实现的理想。“对欧洲迄今最大规模的高等教育改革来说,即使是最严苛的批评家也不得不承认,从改革启动到十几年后的今天,它所坚持的基本政治理念一直都很吸引人,那就是让人们的学习没有限制,让欧洲大学的探讨人员畅通无阻地交流和交换”,《柏林报》的文章如是说。但是,德国博洛尼亚高等教育改革后的新生事物――学士生,在新的学制实施后虽然可以在3年内学成毕业进入就业市场,可以自由在欧洲范围内交流学习,但是面对过重的学习压力和就业后继续研修的矛盾,学士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可谓“任重而道远”。
  注释:
  ①德国传统的二级学位制度:第一级学位有Diplom(理工)、Magister(文学)和Staatsexamen(国家考试)。第二级学位是学位。
  参考文献:
  [1]于尔根・施瑞尔.“博洛尼亚进程”:新欧洲的“神话”[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7(2):92-106.
  [2]谌晓芹.欧洲高等教育一体化改革:博洛尼亚进程的结构与略论[J].高等教育探讨,2017(6)92-94.
  [3]王昕红,孙卫,席酉民,何小超.能力导向的学习结果评估:撬动欧洲博洛尼亚进程一体化的杠杆[J].世界教育信息,2017(17)18-23.
  [4]Bundesministeriumfuer Bildung und Forschung, Der Bolognaprozess[EB/OL].http://bmbf.de/de/3336.php,2017-06-16.
  [5]德国联邦统计局[EB/OL]. https://www.destatis.de/DE/Publikationen/Thematisch/BildungForschung-Kultur/Hochschulen/Hochschulstandort5213101079004.pdf?__blob=publicationFile,2000-05-29.
  [6]柴野.洛尼亚进程在德国10年看利弊[N].光明日报,2017-08-16.
  [7]Munch R. Bologna oder Die Kapitalisierung der Bildung[J].Blaetterfuer deutsche und internationalePolitik, 2017(1).
  [8]Reiser M.Warumichmeinen Lehrstuhlraeume[N].FAZ,2017-01-14.
  编辑 潘雅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