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语对德语学习者听写效率的作用与对策[德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德语论文 责任编辑:茜茜公主更新时间:2017-05-25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本文将文字体系异同结合双通道听写模式,探索母语经验对德语单词听写错误的作用,得出母语属于表音文字体系的学习者听写德语单词的效率方面可能更有优势。大家在相关论文写作时,可以参考这篇题目为“母语对德语学习者听写效率作用对策”的德语论文,供大家参考。
  


  原标题:试析文字体系关于中国德语学习者听写效率的作用与教学策略
  
  摘要:本文将文字体系异同结合双通道听写模式,探索母语经验对德语单词听写错误的作用,得出母语属于表音文字体系的学习者听写德语单词的效率方面可能更有优势。 针对中国德语学习者,探究德语教学中提高听写效率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文字体系;双通道书写模式;听写效率
  
  一、引言
  
  在中国,德语作用力在不断扩大。继英语之后,德语毕业论文,德语作为第二门外语受到推广,在上海许多中小学也开设德语选修课。另一方面,赴德留学的人数逐年增加,据德意志学术交流中心的统计,目前在德中国留学生已超过 3万人,留学生中数量最多。①此外,中德两国近几年在高等教育领域合作越发紧密,成立了许多中德合作办学项目,以德国大学的授课形式在中国高校开展教学,合格的毕业生可以获得中德高校颁发的双文凭。②这也意味着,越来越多的中国学子走进了德国教授的课堂,不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德国,无形中提高了外语听写的要求。听写效率的探讨在德语地区由来已久,但此类探讨往往局限于特定人群的听写效率探讨,主要的探讨对象为在德移民后裔,听写时他们的规范书写能力及效率一直受到语言学界的关注。而日益增加的中国学习者,是否能利用德语文字的特点进行规范、高效地书写却鲜少被系统性地探讨。
  
  现今中国德语教学多采用“交际法”开展,让学生在交际过程中学会外语,注重听、说、读的能力,相对弱化书写。在语言学习初期,目标语言的书写系统规则,几乎从未被正式纳入课堂教学,学员关于这方面往往知之甚少,也就很难利用书写系统规则结合语音特点来书写并记忆单词。德语词汇中复合词较多,这类词往往由两个或多个单词复合构成,单靠传统的死记硬背字母来完成单词书写,效率低下。
  
  因此,本文试图结合文字体系及其不同文字在听写过程中处理方式的异同,进行原因探索,并描述中国学习者听写德语时的运作方式,以期在德语教学过程中,能针对中式听写运作方式,提出策略来提高书写效率,同时这些策略对单词记忆效率也能起到一定的影响。
  
  二、理论依据
  
  (一)文字体系
  
  世界上的文字主要有三种类型:字符与音节并用的文字、音节文字、字母文字。文字体系的异同源于文字基本要素结合方式的不同,即形、音、义的结合。按文字三要素的结合方式又可将文字二分为表音文字和表意文字。汉字是表意性质的文字,其独特属性表现在形义直接相关,而且是平面型文字。字形记录的语音单位是音节,汉字记录汉语不实行分词连写。从结构上看是由表意、表音的偏旁(形旁和声旁)和既不表意也不表音的记号组成的文字体系。绝大多数的汉字都是形声字,其意符是信息存储体,其声符是信息识别体。
  
  德语属于表音文字,是从语音出发设计文字的形体,用字母把语言的音素或音节直接地显示出来,其发音及书写体系直接关联。虽然,并非音素与字素完全一一对应,有个别音素可通过多个字素体现,有特殊的拼写规则,但就数量而言远不及同为字母文字的英语。
  
  (二)听写过程中文字处理过程及其理论
  
  根据神经心理学理论,书写过程与音位略论处理密切相关,是熟练书写者完成书写过程的必要前提条件。整个过程可总结为单词音节切分,分解成为单个音素,再进一步转化为相应的字素。
  
  Patterson 和Shewell 在1987 年 总结出的模式中提到书写过程是音素、字素间的转化过程。语音输出体系及隶属于语义系统的正字法输出体系分别被激活,共同参与这一过程。在许多从心理及神经语言学角度略论得到的语言处理模式都指出长时记忆中存储着所有以单词为单位的语音规则信息。这一系统通常被视作为语音输出体系。语音规则及词义相关的单词形式被存储在此,供语言处理过程中调配使用。Butterworths1983 年在语言生成模式中提出词 义及语音均参与了处理过程。除了语音输出体系以外,单词书写受到正字法输出体系的作用,起到推动及控制脑中单词词形的调动。Blanken 通过探讨得出结论,正字法输出体系是一套相对独立的知识体系,和语义系统育视野有直接关联。
  
  结合 Shelton/Weinrich 及Blanken 的探讨可将双通道听写模式归纳如下: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