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语教学中的“自由习作”形式研讨[德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德语论文 责任编辑:茜茜公主更新时间:2017-05-25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一、引言

  全球化的快速且持续发展让世界逐渐地连成一个整体。在跨文化的交际中,德语的运用显得越来越重要。相比较在家庭和日常生活中即可学到的母语,人们通常只能在学校或者有组织的教学机构里学习德语。作为一门第二外语,德语的学习共由听、说、读、写四个部分组成,其中写作教学是训练学生写作技能、提高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重要教学方式,也是外语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二、外语教学中的认知主义理论转折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们思想的解放,公平公正逐渐成为公众谈论的焦点。就外语教学而言,学校不再只是一味地满足社会发展对语言行为的客观要求,而是越来越讲求受教育者应有的平等权利和地位。(Steinig,2017:29)教师也越来越注重学生的个别异同性,并且在教学过程中更多地关注学生个体的语言学习。而这个新方向正是源自认知主义理论的转折。

  传统的行为主义思想建立在一个客观上易于理解的学习行为之上,并认为一门语言的学习遵循固定的规则。其基本模式如下:教师通过提出一个问题、展示一幅图片或播放一段音频等方式刺激学生,学生们接收到冲击力后即会做出反应。如此反复,他们的反应行为会被不断强化,最终变成自然而然的行为。在这期间,学生们只是通过简单机械的模仿进行学习,而不强调学习过程中的自我意识和觉悟。

  取而代之的认知派思想把学生看作学习过程的主动参与者,他们不断对自己所获得的知识进行消化、领悟和吸收,同时也将已经掌握的基本知识和刚刚学到的新知识结合起来并在两者之间建立新的联系。这种重组新旧知识的措施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地补充和扩展知识面。在认知主义思想指导的外语课上,教师更多地扮演引导者的角色。他(她)更乐意在纠正学生的错误时划上标记或给予口头提示,而非直接快速地告诉其正确答案,因为提示性的标记或言语可以带给学生认知上的启发,让其有意识地对知识进行自我评价,主动判断知识的正确性与合理性,更有利于学生自主发现并改正错误。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们也可借助教师的帮助找到适合自己个体发展要求的学习路径,故认知思想在教学过程中的实践能帮助学生构建良好的个体认知结构,有效地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三、“自由习作”形式体现建构主义思想

  20 世纪 80 年代起,以认知主义理论为基础的建构主义理论在外语教学领域中逐渐流行起来,并且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推崇。它是认知心理学派的一个分支(杨小惠,2017:106),是学习理论中的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之后的进一步发展。建构主义强调学习是一个积极且主动的建构过程(张海榕,2004:55),学习者在一定情境下,会主动地根据先前的认知结构,借助他人以及学习资料的帮助,再通过独特的信息加工过程,有选择地去感知和理解外在信息,建构当前事物的意义。这一理论更体现学生的自学取向,认为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发现学习,寓求知于个体与环境的交互影响中,更强调学习者各自头脑中的结构与自主学习、自我控制的过程。故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并不是学习者通过老师传授得到的(李继烈,2017:129),学习不是知识简单地从老师那儿传递到学生手中,而是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自主构建知识的过程。这就意味着,学生不再一味地扮演被动接受信息的角色,而是主动去选择并加工外部的信息,通过新旧知识的相互影响实现信息的结构重组,最终建构出个体对这一信息的最新理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布置给学生较为开放的问题或任务,以激发教学对象的创造性思维和个人的想象空间。基于此理论,“自由习作”这种写作教学形式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以自我为主体,以教师的帮助性提示为辅,利用图片情景、音频会话、小组讨论等环境因素,充分发挥主体性和个人创造精神,去搭建知识结构,自由地完成写作任务。

  四、“自由习作”形式的主要内容

  (一)与传统命题作文相对的“自由习作”

  在传统的命题写作课上,教师常给定某一真实或虚拟的写作场景和主题,限定写作范围和文体格式,然后学生们据此写一篇符合要求的文章。这一教学形式比较陈旧、死板,束缚了学生的思维,缺少发挥的空间。而“自由习作”的教学形式相对更为开放,学生作为创作主体可以在书面习作中纯粹陈述一些对于自己的内容,或是根据主体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自由表达一些见解和观点。

  (二)“自由习作”的产生与内涵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