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顺应论视角看汉语文化元素的德译(2)[德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德语论文 责任编辑:茜茜公主更新时间:2017-05-25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有的文化词汇可用音译、直译或两者的结合进行翻译,例如将“馒头”音译为“Mantou”,将“臭豆腐”直译为“stinkender Tofu”等。这种措施的优点在于语言形式及异域文化色彩的传递,顺应了源语的语言结构和表达习惯,同时将异域的表达与文化特色直接传递给译文读者,顺应了译文读者对源语语言及文化的好奇心理,能够激发译文读者的阅读兴趣。其缺点则在于不能准确再现深层次的文化内涵,这种只传其形、不传其意的翻译,有时候会对译文读者理解源语文化造成很大的困难,甚至会造成误解与困惑,如读者会产生这样的疑问:“stinkender Tofu”(直译为散发着臭味的豆腐)是否能吃呢?可见译者在翻译时也应考虑译文读者关于源语文化的认知水平。

  2)近义替代

  近义替代法是译者顺应目的语读者的文化认知语境而采取的一种办法,译者选择目的语中的近义词进行替代,以便通过自然流畅的目的语表达、以目的语文化中的常见事物创造与源语文化特色词汇相似的表达效果。

  例1:那女人平日就有一种孤芳自赏、落落难合的神情---大宴会上没人敷衍的来宾或喜酒席上过时未嫁的少女常有的神情---此刻更流露出嫌恶,黑眼镜也遮盖不了。(钱钟书,2017:3)

    德译:

    Diese,die schon gew塰nlich so narzixtisch-blasiert dreinblickte wie ein Mauerblümchen auf einemFest oder die alte Jungfer auf einer Hochzeit,setzte au-genblicklich eine besondere mixbilligende Miene auf,die nicht einmal die Sonnenbrille verdecken konnte.

  例2:我们是老古董了,总算这次学个新鲜。(钱钟书,2017:4)

    德 译:

  Da kann ich mal was Neues lernen,ichgeh塺e eben schon zum alten Eisen.

  例1中针对“大宴会上没人敷衍的来宾”译者没有进 行 逐 字 翻 译,而 是 在 目 的 语 中 找 到 了 一 个 词Mauerblümchen进行替代,这个词字面意思是“壁花”,在德语中是指舞会或聚会中坐在角落、无人问津的女子,正好既生动又贴切地表达了原文含义。

  Zum altenEisen geh塺en(例2)是德语习语,表示已经成为废物或已过时,此处译者用来翻译“老古董”既很好地表达了原文含义,也很好地顺应了目的语的表达习惯和译文读者的认知语境。

  近义替代法的优点不言而喻,其缺点也不言自明。

  由于文化特色词汇的文化专有性,在另一文化很难找到完全相匹配的事物,在另一语言系统中近义替代的准确性也很难保证。加之,如果译者不能很好地顺应源语语言体系及其文化背景,对源语文化特色词汇的文化内涵没有准确把握,近义替代的成功率则更小,有时甚至导致错译,例如将中国某些地区从事“喊丧”这种民间职业的人“喊丧的”翻译为Trauerweib.“喊丧的”是中国民间主持葬礼的人,需要将葬礼的每一个环节大声喊出来,担任“喊丧”这一任务的大多是嗓音浑厚的男性。而Trauerweib(可直译为“丧礼上的妇女”)虽也是一种与葬礼有关的职业,但其职业内容却与“喊丧的”不尽相同。

  Trauerweib多是被死者家属雇佣的妇女,在葬礼过程中大声痛哭以表示人们对死者的依恋与不舍。从构词与词典解释来看,Trauerweib是女性从事的职业。因此,Trauerweib与中国民间的另一种职业“哭丧的”更为对应。(参见TengShuo,2017:49)译者因没有很好地理解源语文化特色词汇的文化内涵,导致选择了错误的目的语表达进行近义替代,其结果必定引起译文读者的误解。

  例3:“尚望大人垂体下情,善为解铃……”(钱钟书,2017:7)

    德 译: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