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顺应论视角看汉语文化元素的德译[德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德语论文 责任编辑:茜茜公主更新时间:2017-05-25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一、引言

  翻译是跨语言、跨文化的意义传播和交际过程,其中文化元素始终是翻译的难点所在,因为某一文化的特殊内涵关于另一种文化来说往往是陌生而难以理解的。译者如何在译文中正确传达源语蕴含的文化信息,并使译文符合目的语语言规范,不言而喻是极具难度的工作。语用顺应论认为语言使用就是交际者不断顺应不同的交际意图、交际伙伴和交际语境对语言进行不断选择的过程,而翻译实质上是一种跨文化的对语言进行不断选择的过程。基于顺应论和翻译的内在联系,许多学者开始关注翻译探讨的顺应论视角。本文将通过汉译德的实例略论,对汉语文化元素德译进行顺应论视角的审视,并研讨文化元素的翻译措施,进而探索顺应论对翻译实践的指导意义。

  目前对文本中文化元素的翻译探讨主要有两种思路:一种是从微观层面探讨文本中文化特色词汇的翻译,德语论文题目,另一种则是从宏观层面将文本作为一个整体,探讨篇章 结 构、文 本 风 格 等 方 面 的 文 化 特 色 及 其 翻 译(Floros,2002:78f.)。本文采用第一种思路,聚焦于文本中文化特色词汇的翻译。鉴于语言与文化的紧密关系,一方面文化包含语言,作用着语言,另一方面,语言又是文化的重要载体(Nida,1964:91),人们首先通过词汇来认识和构建世界,了解自己的文化,进而区分不同群体在衣食住行、风俗习惯等各层次文化领域内的差别(Oksaar,1988:12)。因此,从文化特色词汇出发探讨文化元素的翻译,德语论文,既是可行的,也具有代表性。

  针对文化特色词汇,欧美许多翻译探讨者都有过定义。德国翻译理论家赖斯(Reiss,1971:78)认为,文化特色词汇是仅在源语国家普遍知晓的事物、风俗习惯等的对应表达。与此相似,德国语言学派翻译理论家科勒(Koller,2004:232)认为,文化特色词汇是一些国家在政治、制度、地理、社会文化等领域内所特有的表达,这些表达在翻译为另一种语言时,会出现词语缺失 的 “零 对 应 ”现 象。 美 国 翻 译 理 论 家 纽 马 克(Newmark,2001:94f.)将 文 化 特 色 词 汇 (culturalwords)与普通词汇(universal words)进行对比,认为文化特色词汇大多承载着特殊文化信息,另一种文化往往会对其感到陌生且难以理解,所以此类词常是文化异同的体现,也是翻译的难点所在。可见,文化特色词汇存在于文化的各个领域,且在另一种文化中很难找到完全对应的表达。例如中国上海特有的建筑形式“石库门”,还有中国小吃“臭豆腐”等,这些词汇关于中国读者并不陌生,但关于与中国接触有限的外国读者来说,其文化内涵却很难只用一两个词语来解释清楚,这必将对翻译提出不小的挑战。如何在正确理解源语中文化概念的基础上,综合考虑作者意图、翻译目的、译文读者对源语文化的认知水平以及目的语文化背景,使译文符合目的语语法规律、表达习惯的同时,又能正确传达源语词汇蕴含的文化信息,是每一位译者面临的难题,值得深入研讨和探讨。

  二、从顺应论视角看汉语文化元素的德译

  1.顺应论与翻译

  语用顺应论认为,语言的使用是“一个经常不断的、有意无意的、受语言内或语言外因素左右的语言选择过程”(Verschueren,1999:55-56),换言之,一个人在使用语言时就是对语言进行选择的过程。人在语言产出时会根据特定的交际情景和交际伙伴选择相应的词汇、语句和表达方式,而在理解过程中同样也是根据所处的情景对交际伙伴的言谈作出相应的诠释和理解。

  语境因素的顺应、语言结构的顺应、顺应的动态过程、顺应过程的意识凸显程度这四个方面构成了顺应论的四个 主 要 分 析 维 度 (参 见 何 自 然/谢 朝 群/陈 新 仁,2017:81)。顺应论既从微观角度关注语言结构因素,也从宏观角度重视语境和文化,既重视顺应的动态性,也强调顺应的意识性,是可以从认知、社会、文化、语言、语用等综合角度“全方位考察语言现象及其应用”(宋志平,2004:20)的语用综观。而翻译过程实质上就是译者对原文和译文不断进行动态顺应的过程。由于目的语的语言与文化和源语的语言与文化之间存在着必然的异同,当译者参与到翻译这个跨文化的意义传播过程中时,一方面他要在解码时顺应源语的语境和交际背景、借助源语的语言因素,包括语法规律、语言习惯、文体特征等,以准确理解作者的意图和源文的内涵;另一方面当译者用目的语重新编码时,也要顺应目的语的语言和语境,顺应其语法规律、语言习惯和文化背景等,将自己所理解的源文意义选择最恰当的方式表达出来。为了使译文读者对译文意义进行合理、正确的解码,必要时可能还要对语言表达进行调整,目的顺应论视角下的汉语文化元素德译研讨语语境所缺乏的对于源语的语言和文化信息进行适当的补充。可以说,整个翻译过程就是译者对语言、语境和文化进行不断顺应和选择的过程,这一点与顺应论的内涵极其相符,因此国内很多学者开始关注翻译探讨的顺应论视角(如戈玲玲2002,宋志平2004,王建国2017,瞿宗德2017,李占喜2017,叶苗2017,王颖频/许晓2017),顺应论为翻译探讨和翻译实践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视角。下文笔者将从《围城》和歌德学院网站的文化栏目中选取实例,从顺应论视角对汉语文化特色词汇的德译进行审视,探索顺应论对文化元素翻译的指导意义和解释力。

  2.从顺应论视角看汉语文化特色词汇的德译

  在笔者所收集的实例中,汉语文化特色词汇的德译主要有以下几种措施。

  1)音译、直译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