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论文网 www.waiyulw.com 尽管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时代,但是在德国,从客观角度对毛泽东进行学术探讨的人并没有减少。人们关于当今中国有兴趣,自然也会去探讨毛泽东时代。他们想知道毛泽东对20世纪中国的作用。 有一天,英戈・谢弗尔的学生突然问他,“老师,毛泽东的文章究竟是什么样的,我们还没看过。”从此,这位柏林自由大学东亚系的教授在他的古代汉学课堂上便多了一项任务:和学生一起看毛泽东的著作,然后再讨论。 当英戈・谢弗尔在柏林的家里对《华人世界》记者讲述这段与毛泽东有关的小故事时,离他第一次知道毛泽东这个人已经过去了40年。 那是1966年的某天,还是大学生的谢弗尔在德国当地的报纸上看到了对于中国无产阶级大革命的消息。此后,他对毛泽东这位神秘的外国领袖的兴趣越来越浓。“我是德国人,不是什么崇拜者,但我当时很喜欢读他的作品,有些工作措施比较有趣。比如说‘一分为二’。《实践论》、《矛盾论》这些哲学文章,在欧洲许多人都比较感兴趣。” 德国“68级运动”与毛泽东 的确,在欧洲,在德国,毛泽东就像是一个突然降临的精神领袖,受到像英戈・谢弗尔这样的青年学生的热烈追捧,这个作用在上世纪60年代德国大学生左派风潮也就是著名的“68级运动”中进一步升温,“当时,我们在学校的时候都用毛主席语录跟我们的老师谈一谈。在德国社会,他太特别了。” 英戈・谢弗尔之所为认为“特别”是因为在遥远的东方,一个中国领袖提出了德国人期盼已久的主张:妇女能顶半边天。 “从希特勒时代妇女就开始回归家庭,这样,她们就成为弱势群体,万一家庭出现矛盾,德语论文,妇女重新走向社会非常困难。从这个角度来说,中国妇女由于受到政府政策支持,地位要比他们高一些。”德国史学家、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院长邢来顺对《华人世界》这样阐释道。 英戈・谢弗尔的看法是,作为完全不同于东德以及前苏联社会主义的一种全新形式,很多学者和青年学生想从中国的“文革”运动中获得借鉴。当然,借鉴的不仅仅有男女平等的观念,还有“打破权威、反潮流精神”,在邢来顺看来,这才是引发当年德国乃至西欧毛泽东热的根本原因。 “中产阶级逐渐在德国形成主流阶级的时候,除了物质层面,还要追求精神自由。要求参与政治的东西,不能听你们上层所谓政治精英的引导,要自己主宰自己的命运。” 邢来顺略论说。 若干年后,这批当年投身左派运动的学生均已跻身真正的精英阶层,时过境迁,他们身上带有的毛泽东思想痕迹都一直还在。 毛泽东探讨在德国 毛泽东对英戈・谢弗尔这位大学精英阶级的作用,德语论文题目,体现在他从1977年开始专门探讨毛泽东思想,并著有两本相关的作品《毛泽东思想导论》、《李大钊和毛泽东作品中的辩证法思想的基本特点》。 如今,他的探讨领域已经延伸到了整个中国思想史,他最感兴趣的是中国1919年的“五四”运动,还有就是谭嗣同的哲学思想,同时他还翻译了郭沫若的传记。虽然探讨中国的时间这么长,但是他跟这个国家却没有太多直接的接触,最近一次来中国还是上世纪80年代初。 当时,他是德国驻重庆总领事馆的一名教员,主要任务是在四川外语学院教德国语言和文学。他此生仅有的两年中国之行为他的汉语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又为他日后的探讨增加了不少便利。 探讨中国和毛泽东在德国不止谢弗尔一个,在德国的图宾根大学、慕尼黑大学的东亚学系里聚集了不少像他这样的学者。 “高潮在上世纪70年代。探讨者尤其是汉学家想知道中国的政治和社会发展趋势,自然必须探讨毛泽东。” 英戈・谢弗尔介绍说,但他也特别强调“左派”学生对毛泽东的热情必须与学者的探讨分开。“前者是带着政治倾向的,而后者主要是进行不带倾向的客观探讨。” 但是随着毛泽东的逝世,海外“毛泽东热”开始慢慢减退,不过,英戈・谢弗尔却并不这么看。他说:“尽管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时代,从客观角度对毛泽东进行学术探讨的人并没有减少。人们关于当今中国有兴趣,自然也会去探讨毛泽东时代。他们想知道毛泽东对20世纪中国的作用。” 有职业的,也有业余的,莱比锡民族学博物馆东亚部主任因果・南特威希就是其中一位。“我从十五六岁开始就对毛泽东感兴趣。” 因果・南特威希清楚地记得当听到毛泽东逝世的消息时他泣不成声的情形。“第二天第一堂课刚好是历史课,大家停止上课,悼念毛主席。我当时致了悼词。” 对德国政治家作用深远 除了知识分子,德国的政治家也是受毛泽东作用最多的一个群体。无论是德国绿党联邦主席赖因哈德・比蒂科费尔,还是德国前总理施密特・施罗德。一提起毛泽东,都有讲不完的故事。 前新华社驻柏林记者郑汉根曾经在2003年毛泽东逝世100周年时采访过赖因哈德・比蒂科费尔,他对《华人世界》回忆说,“谈起毛泽东的理论,他非常熟悉。举个例子来说,我当时是用德语采访他的,但是听到很多熟悉的中文名词,比如‘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群众路线’、‘无产阶级先锋队理论’。” 由于对毛泽东的喜爱,赖因哈德・比蒂科费尔进而加深他对中国这个国家的热情,“他对中国的历史很有兴趣,都是用业余时间做探讨。从商朝到现代中国的历史,他都做过了解。”郑汉根说。不仅如此,他还在1973年参与创立了海德堡地区的德中友好协会,随后还多年担任这个协会的主席。 事实上,除却他本人,他所领导的绿党本身也颇受毛泽东的作用。“绿党整个机制主张都是从1960年代发展过来的,难免毛泽东思想的痕迹,比如中产阶级‘要独立的,要自由’的文化价值取向。” 邢来顺说。 和绿党一样,德国另一大政党社会民主党也是左派政党。据邢来顺说,这个党的前主席也是德国前总理施罗德在德文版传记中特地辟出一章谈毛泽东。 说到总理,不能不提到比施罗德更早的施密特。1972年中德建交,3年后,他以总理的身份代表德国第一次访问中国,这次访问也使他成了至今惟一一位见过毛泽东的德国总理。 毛泽东逝世30年后,他在被德国之声中文网记者问到如何看待毛泽东对中国及西方世界的作用时说:“他当年的对外关系,有一点值得称赞,那就是他没有发动战争。毛泽东曾认为,苏联和中国之间会爆发战争。但他没有挑起这场战争,战争也没爆发。在朝鲜战争期间,他的态度一直比较审慎,直到美军北上直逼中国边境,他才决定出手。在外交政策上,他的立场令人惊讶的非常克制和温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