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经常听说德国的“双元制”教育如何适应行业发展需求。2017年10月,笔者有幸在德国德累斯顿工业大学学习一个月,系统地对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措施、课程设计与安排及德国对“双元制”职业教育的法学和政策保证、资金、设备、师资的支持和培养。有了一些更深的认识。 (4)教育教学素质。即实训教师要掌握职业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理论,懂得职业教育规律,掌握基本的教学艺术和教学措施,具备必要的教育、教学技巧和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能根据学生个性特点,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五)重视培养和考核是加强实训教师队伍建设的质量保证 1 坚持从实际出发,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准则来提高实训教师的素质。实训教师,德语论文网站,不仅应当掌握丰富的专业技术理论知识和具有较高的实际操作技能,而且要懂得教育学、心理学知识。为此,学校对部分实训教师骨干定期组织了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培训班,聘请有丰富教育教学经验的专家教师授课,提高了他们的教学能力。 2 努力扩大实训教师的知识视野,为其学习国内外先进培训措施积极创造条件。德国“双元制”职业培训模式的特点是突出技能训练。为学习掌握这种先进的培训措施,笔者所在学校在德方专家和学校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定期邀请实训教师到学校进行培训学习,从而使他们开扩了视野,学习了先进的培训措施,提高了操作技能。 3 定期进行操作技能测评和考核。每学期期末学校还通过学生了解实训教师的教学工作情况。另外还以座谈会的形式由学校和实训教师共同研究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总结本学期教学情况,使实训教师管理更加科学化、规范化,这些关于实训教师的培养和素质的提高有着十分重要的促进影响。 4 建立激励机制,提高待遇和社会地位是加强实训教师队伍建设的有效手段。德国对公司培训师傅的要求非常高,但要求从事技能培训的人员却是大有人在。这是由于德国政府重视和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结果。 四、实训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当前存在的问题 几年来,我国实训教师队伍建设,虽然从数量和质量上有了一定的提高,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但总的来说,同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求相比较,仍然是数量不足,质量偏低,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技术等级偏低。 2 职业生涯不足,决定实践能力偏低。 3 学历层次偏低、年龄结构不合理、专业技能不系统、不全面。 4 教学能力偏低、缺乏系统的教育学、心理学培训。 (二)加强“实训教师队伍建设的对策 解决实训教师建设队伍问题,主要从政策、师资来源、培训、待遇等几个方面入手。 1 加强实训教师队伍建设,应建立激励机制,要有一系列的法学、法规保证,否则无法实施。鉴于这种情况,应先根据自己的地方需求,制定一些具有地措施规性的方案、决议、决定以及具体的政策性的制度,如“校企双方合同制”、“师役制”等。同时,国家应从政策上给予鼓励支持“双元制”以保证实训导教师队伍建设的顺利进行。 2 要根据《教师法》和《教师资格条例》建立“实训教师任职资格考试制度,取得任职资格后,方可受聘,同时定期进行考核。 3 实行“师役制”。在公司职工队伍建设中,要以能者为师,将各种层次的实训教师队伍建立起来,让公司单位的优秀工程技术人员过度到高职教体系中。 4 办好实训教师师资培训基地。为全面提高“实训教师的质量,政府应增设或改建一些高等院校为职业技术师范学校,创建全国实训教师培训中心,把公司中的优秀工程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召集起来,进行培养培训。 5 多渠道、多形式选拔和培训实训教师,学校的教师可直接到公司工作几年后经考试合格,转为实习教师,纳入教育部门。 6 当务之急是将实训教师的培训放到突出的位置,实训教师的知识更新和技术提高切不可放松。我们处在一个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年代,各种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知识不断涌现。不能因为实训教师短缺,教学任务繁重而忽视对现有实训教师的继续教育和知识更新,使其停留在原有水平上,必须建立定期培训制度和再教育制度,制定长远规划,经常安排时间送他们到相关的高校、职业学校、大公司去进修和学习新技术。 7 要合理解决、落实、提高实训教师的各种待遇问题,提高其社会地位,以增强这一工作的吸引力,从而使实训教师数量和质量得到保证。 五、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设置及启示 课程是一所学校的核心,学校要有特色,一定要从课程规划与设计着手。课程规划应整体考虑社会发展、教育目标、市场用人需求、师资专长、教学资源、学生就业需要等因素,设置有弹性和特色的课程。 德国“双元制”的课程设置面向公司、面向实践,强调专业理论知识的“实用性”,紧扣培养目标,不强调纵深发展,其教材的编写完全根据公司的实际需求,公司参与和指导协调编制的全过程。他们培训的准则是:用什么学什么,一切从实际需求出发,其教学内容有较强的针对性,着眼点使学生适应将来公司的实际要求,而不强调过多的“知识储备”,体现出技能优先,理论知识必需够用为度的准则。 笔者所在学校借鉴德国的经验。把专业按大类分,开设现代教育所要求的基础理论知识、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课程。基础理论和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学科使学生受到系统的语言表达交流、思维、记忆、身心等方面的综合训练,这是毕业生从事职业的必要前提,也是毕业后进行继续教育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学生的运用能力,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加大实践课的比例,突出实践教学特色。一是建立校外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工作环境;二是增加实践课时所占比例,压缩不必要的理论课时,这样可以有效地使学生在校期间完成上岗培训,缩短就业后的适应期;三是单独开设实践课,单独考核,自成体系,这是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基本环节。 六、如何进行“双元制”职业教育 1 两个学习地点――公司与职业学校 公司(跨公司培训中心)和职业学校,德语论文范文,是“双元制”职业教育的两个基本培训场所。其中,公司(跨公司培训中心)内的实习场地又分为专为培训设置的实习车间和实际的生产车间。受训者在公司接受培训的时间约占整个培训时间的2/3左右。公司培训主要是使受训者更好地掌握“怎么做”的问题。他们在装配有必要教学设备的实习车间和代表现代技术水平的真实的生产环境中进行培训I,与公司一起成长,克服了学校实习场地常因经济原因使设备陈旧过时的弊病。这样能使受训者掌握较全面的职业技能,学会处理实际问题的本领,熟悉公司的生产过程和管理制度,了解职业的行为规范,养成遵守劳动纪律和安全规程的习惯,树立起自学的意识。 职业学校以理论教学为主,主要解决受训者在实训技能操作时“为什么这么做”的问题。教学时间约占整个培训时间 的1/3左右。理论教师通过课堂教学和相关的实践课(实验课、基本技能操作等),传授有关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理论知识,同时扩充和深化普通文化知识。 2 受训者的双重身份――学生与学徒 由于受训者在两个学习地点学习,因而具有双重身份。在公司,他们是学徒。受训者文理中学毕业后与所选择的公司签订的培训合同中,明确规定了其在培训期间所应履行学徒的权利和义务。而在职业学校,他们是学生,继续接受义务教育中最后三年教育。 3 两类教师――实训教师与理论教师 公司的实训教师和职业学校的理论教师,是“双元制”的两类师资。实训教师,是“双元制”中非常关键的、起着重大影响的师资。这种专职的实训教师,由公司提供。他们一般是完成“双元制”职业培训后具有五年以上职业实践的“师傅学校”的毕业生,或者是经“双元制”培训后具有两年职业实践的各类“专科学校”的毕业生。在通过教育学、心理学的考试后,方能成为实训教师。而职业学校的理论教师则是经过四年专业学习及两年师范学习、再经过教学实习并通过再次国家考试的大学毕业生。 4 两种教材一一实训教材与理论教材 为保证技能培训的统一标准和质量,德国教育探讨机构负责整套实训教材的调查和编写。实训教材根据公司、职业的实际需求情况编写出若干教学单元模块,每一单元模块又由教师参考书、学生练习册、习题指导书组成,并辅之以专用练习本、工作记录册、测验习题册、投影胶片、工作评估册、教学录像带、教学电影、实训组合教具(硬件)等多媒体教学手段,使得技能训练能完全按照大纲的要求,科学地、系统地进行。而理论教学的教材则无全国统一的出版物。理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增添新的资料,使教材不断更新以跟上日益发展的科学技术。这里需要强调的是,理论教学采取了以“专业理论”为主导的课程设计方式,另外开设的“专业计算”、“专业制图”及“专业实践”等课程,均围绕“专业理论”课进行教学,不讲纯数学、纯化学、纯物理,不搞以学科为体系,以实际工作需要为导向的模块式教学。 5 两种考试――实训技能考试与专业知识考试 受训者经过三年或三年半培训,最后参加由工商业联合会(即IHK)统一命题的结业考试。考试由包括公司主、公司实训教师、职业学校教师及工会代表在内的考试委员会实施。考试中技能测试所占的比重很大。受训者通过实践技能和专业知识考试后,除可获得进入劳动市场所必需的技术工人证书外,还可获得公司的培训合格证书及职业学校的毕业证书。 6 经费的两条渠道――公司与国家 公司的培训费用大部分由公司承担,职业学校的费用则由国家及州政府支付。公司除了出资购置培训设施、器材及原材料、学习资料以外,还须支付学徒在公司培训期间的生活津贴和实训教师的工资。 7 跨公司培训中心 它是介于公司和学校之间的培训机构,它由职业学校纯理论性的东西过渡到纯公司熟练操作岗位的机构。它具有的设备、仪器与时代同步,老师每年要到相关公司进行培训以适应实训中实际操作能力的需要。实训中心的设备和仪器由公司无偿提供或政府支持,跨公司中心无论从设备的先进性和师资的业务水平,在德国都处于前位。几十年来德国依靠这种模式培养了大量的熟练产业工人。所以说德国百分之八十的发明创造来源于公司的一线工人。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只是一个初步的认识,我们不能照搬照套。因为我们与德国的体制不同、人口基数太大、工业发达的程度不同、职业教育起步的时间不同、经济发展不一样、人口整体教育水平与德国比有一定差距,但我们可以借鉴和取舍,走出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双元制职业教育”的新路子,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就会形成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