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国内英语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较弱已经成了外语教育界的不争事实。大量探讨都显示相比较其他非英语系学生,英语系学生更倾向于死记硬背,无条件接受教师讲授内容,缺乏独立思考能力。合作学习(又称小组学习法)是在自主学习理论之上构建起来的,该学习理论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外语类学生思辨能力弱的症状。本探讨旨在说明该学习理论对学生思辨能力提高的作用力。通过口语测试、非结构化访谈等实证探讨,探讨者证实了合作学习能够提高英语系学生思辨能力。
关键词:合作学习;思辨能力;英语系;口语;实证探讨 1、引言 思辨能力是指“应用恰当的评价标准,进行有意识的思考,最终做出最有理据的判断”,其本质是指人的略论能力、论述能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McPeck (1981) 和Siegel (1980) 把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引入到教学领域,呼吁思辨能力培养应该是教育中不可或缺的环节,是受教育的必须条件。 我国对学生思辨能力的关注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末,黄源深教授在当时用“思辨缺席”这一术语描述了外语专业学生存在的问题,并指出“批判性思维能力的缺席直接作用人的创造力、探讨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2] 进入二十一世纪后,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我国外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弱的问题,并做出了大量的探讨,何其莘曾经指出:我国的英语教育者和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忽略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学生在写作考试和日常口语交流时缺乏主见,内容空洞,所以更谈不上立题新颖,观点独到了。[3] 为了缓解这一局势,我国多数学者都把问题解决方案指向了英语教育教学改革,他们指出高校英语语言学习者和英语教师需要采取适当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措施把关注焦点逐渐转向对“语言的批判性理解和表达”能力的培养。 以自主学习理论为核心的小组合作学习措施注重培养小组成员间相互讨论,英语毕业论文,互相学习的能力。该学习措施以合作小组的形式促使小组成员们相互研讨,共同学习语言知识、专业知识和社会知识,鼓励学生用所学外语语言对所学进行研讨和思考,在提高学生学科知识和合作能力的同时,促进其思辨能力的提高。本文通过口语测试和访谈等探讨措施,证明这种学习措施在实际操作中能有效刺激每个组员进行独立思考,鼓励组员之间的思想碰撞,从而对培养学生思辨能力产生积极的作用。 2.合作学习理论 19世纪初,以杜威为代表的美国教育学家极力推广合作学习理论,并在当时的美国学校中得到广泛的运用,教学效果得到教育界的一致好评。我国对合作学习理论的实践探讨始于20世纪90年代,至今已经开展了许多教育教学探讨,他们都推动了合作学习理论在我国的发展。[4]其中贡献最为突出的是由杭州大学的教育学专家和山东教育探讨所分别组织的一系列的对于合作学习小组的教学实验探讨。这些探讨都表明合作学习的价值现在已经被我国学术界认可,很多学生都从中获益匪浅。 合作学习具备五大基本要素(basic elements):首先,积极互赖(positive interdependence),即学生成员间的积极互赖,荣辱与共;第二,个人责任 (individual accountability),即每个学生都必须承担一定的学习任务,并同时掌握所分配的任务;第三,团体经历(group processing),即学生成员间自评,略论哪些组员的活动有益与无益;第四,社交技巧(social skills),即教师必须指导学生使用某些必要的合作技巧来增进小组的合作效率;第五,面对面的促进式互动(face-to-face promotive interaction),即合作性的助人行为,相互分享学习资源协助其他组员完成作业。 合作学习是指以合作小组为教学基本形式,以小组整体为评价标准,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互相研讨,共同学习的学习方式。该学习措施能够有效的提高课堂学生的整体参与度,调动学生上课积极性,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求异思维,因此该理论的运用能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然而,笔者通过查阅中国知网(CNKI)自1993年至今的所有对于合作学习理论的文章,发现没有文章探究合作学习理论与思辨能力培养之间的联系。因此研讨合作学习对学生思辨能力的作用能进一步深化合作学习理论,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3、我国英语系学生思辨能力探讨综述 思辨能力,critical thinking skills,是指“应用恰当的评价标准,进行有意识的思考,最终做出有理据的判断”,英语论文题目,其本质是指人的略论能力、论述能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文秋芳教授在其《评述外语专业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一文中把个体思维水平分为三个层次,从低级到高级依次是:形象思维;形式思维和辩证思维,强调大学教育要重视发展学生高级思辨能力,即辩证思维能力。[5]同时我国外语教育专家通过多年的实证探讨发现外语类大学生的思辨能力普遍低于其他文科类专业。 为了探析适合我国国情的思辨能力培养的理论体系,阮全友教授提出了以行动学习理论为指导的学习者“四层学习身份模型”构建、“网络学习环境”的新型学习理论,该理论为我国英语系学生思辨能力培养框架的建构具有现实意义。[6] 行动学习理论是指通过行动中的探究进行学习,强调学习者要以小组为主体参与各类学习活动,组员间要互相配合,共同讨论,从而营造集体学习的气氛;在“四层学习者身份模型”下,小组学习者有四层身份:文本解码者,要求学习者对所学内容进行初步解码;意义建构者身份,即对所学内容进行略论和推理的能力;文本使用者,即对文本的社会功能了解程度;文本略论者,即批判性的评价所学内容,最终达到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的目的。同时,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更新,人们不但是网络的浏览者,也是网络资源的创造者,学习者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和知识的创新,从而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该新型学习理论能有效的培养学生思辨能力,在今后的相关探讨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英语系学生普遍存在“思辨缺席”现象,大量实证探讨表明英语系学生较其他非外语类专业学生而言缺乏创造性思维能力。随着我国对运用型和创新型人才需求的不断深入,英语系学生的思辨能力弱的情势必须得到转变。合作学习理论能激发学生求异思维的能力,因此能改变英语系学生思辨缺席的问题。 4、实验探讨阶段 4.1探讨目的 本探讨主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