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02年以来,江苏省内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开设了运用韩语系,本文略论江苏省内高职院校韩国语听力教学的近况,提出了当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并研讨了解决问题的措施和途径。 关键词:江苏省;高职;韩语听力;教学 近年来,随着江苏省和韩国经贸交往的急速增长,江苏地区的韩国语教育也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蓬勃发展,韩语毕业论文,当前,江苏省开设韩国语课程的高校多为高等职业技术院校,这些院校的运用韩语系的教学强调语言的基本功能即交际功能的培养,而交际功能重点要求听说互动,因此,如何使学生通过2~3年的学习熟练应用所学知识应付各种具体场合,是高职运用韩语系的广大师生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江苏地区高职韩语听说能力教学近况 1.韩国语专业建设起步较晚中国国内韩国语教育的热潮开始于1992年中韩建交之后。当时,辽东半岛、山东半岛等地依据地缘、政策等优势,率先与韩国开始了经贸往来,大量韩资公司的涌入和对韩贸易往来的需要刺激了对韩语人才的需求,催生了韩国语教育的第一股热潮,东北地区和山东半岛地区纷纷出现了一批开设韩国语课程的本专科院校。进入21世纪,韩资在山东半岛的投资日趋饱和,与山东毗邻的江苏省开始成为韩资在华投资的首选,加之江苏省政府和省内各地区的政策扶植,江苏省与韩国的经贸关系突飞猛进。资料显示,截至2007年,韩国对华投资超过三分之一的份额是在江苏,2008年第一季度,江苏与韩国的贸易额就超过了百亿美元,韩国成为江苏省第二大进口来源地。与此相适应,2002年起,江苏省内的大专院校尤其是高职院校纷纷开设韩国语专业,培养韩语人才,2004~2007年是江苏省韩语系大量涌现的时期,这期间,共有23所院校开设了韩国语课程,其中高职院校占到了三分之二以上。但是与国内其他地区尤其是东北和山东地区相比,江苏省的韩国语教育起步是比较晚的。 2.实力力量相对薄弱,缺少专职听说教师一拥而起的专业设置,大量的扩招,使江苏省当前的韩国语专业在校生从无到有,一下子猛增到了6千多人,而师资建设却远远没有跟上这个步伐。当前,江苏省内韩国语教育一线的教师数量严重不足,这是困扰专业建设的一个主要问题。有些学校的老师周课时达到近30节,且高职院校的韩国语老师大多是2002年之后的本科毕业生,知识累积和教学经验不足,在应付繁重的教学任务的同时还要努力提升个人的学历层次和教学水平,显得有些疲于应付。同时,由于一个人要负担多门课程的教学,很少有学校设有专职的听说教师,造成了听说课教学探讨的不足,教学科研成果少,教学质量难以提高,缺乏听说教学探讨的带头人和骨干力量,成为制约专业建设的一个瓶颈问题。语言的教学,尤其是听说课的教学,最理想的学生数应该是在15~20人左右,而当前省内的高校由于受到师资、教室等软硬件条件的限制,根本无法达到这个要求。当前各个学校运用韩国语专业每班大概在40~50人左右,最多的达到60几人,有些学校在安排听说课时,竟然采用合班授课的方式,一次2个班100多号人在一间语音室里上课,授课效果可想而知。 3.教学措施和模式有待改进一方面,受传统观念的作用,总认为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中心,以为教师满堂灌,讲的头头是道、面面俱到就是好老师,把听说课堂变成了教师的“一言堂”。当前,很多学校的听说教学采取的方式仍然是放音给学生听,按部就班做练习,最后对答案,教师讲,学生听,学生长期处于被动状态,学生容易产生疲劳感,厌倦感,智力和能力的发展受到限制,同时也造成了学生在课堂学到的如何提高听力的技巧较少,不懂得如何解决听力中遇到的问题。另一方面,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一些教师又过分超前,偏废了自身的主导性,将听说教学演变成一种几乎完全由学生自主学习的“自由放养”。由于学生在中学阶段的外语课一般未接受过专门的听说训练,进入大学,开始接触听力课时,如果缺少了教师的有效指导,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无法做到有的放矢,自然会感到不知所措,不知道如何练习才能培养自己的听说能力。开始的时候,听懂的内容少,必然造成紧张、急躁的情绪;越紧张就越听不懂,往往容易产生畏难心理,失去学习兴趣。 4.缺少适合的教材教材是学生在学校获取系统知识的重要来源,也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当前的情况是,虽然高职院校运用韩语系发展迅猛,但具有高职特色的优秀教材依然匮乏,几乎所有的学校都是选用本科低年级的教材。当前现有教材大多侧重知识传授,倡导教师中心,即重在如何让教师有东西可教,而不是重在如何让学生参与;重在让学生“学懂”,二不是重在让学生“学会”。这些教材往往课文冗长,书面练习多,缺乏趣味性,造成教师教得累,学生学的苦。同时,由于听力教材与阅读分离,不利于培养学生实际使用语言的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