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4-5 Abstract 5-6 目录 7-9 第一章 绪论 9-15 第一节 探讨缘起及探讨意义 9-10 第二节 文献综述 10-11 第三节 探讨的理论基础 11-13 一. 描述性(Descriptive)个案探讨措施 12 二. 集体性(Collective)个案探讨措施 12 三. 多案例(Multiple)探讨措施 12-13 第四节 探讨对象 13-15 一. 班级整体情况介绍 13 二. 个案内探讨对象介绍 13-15 第二章 对于“多”的用法及偏误预测 15-18 第一节 对于“多”的用法 15-17 第二节 探讨假设 17-18 第三章 个案探讨 18-28 第一节 语料收集 18-21 一. 应用观察法收集的语料 18 二. 应用个案内访谈法收集的语料 18-19 三. 应用个案间集体访谈法收集的语料 19-20 四. 利用试卷收集的语料 20-21 第二节 偏误语料整理 21 第三节 语料略论 21-28 一. 试卷略论 21-23 二. “多”的偏误分布情况 23-25 三. 偏误略论 25-28 (一) 数/量/多、数/多/量 25-26 (二) 表示数量大 26 (三) 形/动/多/了,形/动/得/多 26 (四) “多吃”、“多吃了/数量词”、“吃多了” 26-27 (五) 多/“事、话、心、嘴” 27-28 第四章 针对“多”的教学设计 28-33 第一节 自编课文 28 第二节 针对自编课文的教学设计 28-33 一. 教学目标 28-29 二. 教学工具 29 三. 教学措施 29 四. 教学重点、难点及对策 29-31 (一) “数/量/多”、“数/多/量”的教学建议 29-30 (二) 表示数量大 30-31 (三) 形/动/多/了,形/动/得/多 31 (四) “多吃”、“多吃了/数量词”、“吃多了” 31 (五) 多/“事、话、心、嘴” 31 五、教学过程 31-33 第五章 结语 33-35 第一节 探讨结论 33 第二节 探讨不足之处 33-34 一. 探讨措施的局限性 33-34 二. 探讨对象的局限性 34 三. 笔者写作水平的局限性 34 第三节 探讨特色:微信跟踪法 34-35 致谢 35-36 参考文献 36-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