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求语是作用听者使其做一些特定行为的话语(blum-kulka,1991-suh)。Kasper(1987)对请求语是这样定义的:话者(requester)希望听者(requestee)能做一些特定的行为,而这些特定的行为会对听者带来损害。按照语用论,正确的行使这些请求行为需要满足两个条件:第一就是话者的意愿要达成,即话者希望的行为要从听者处诱导出来;第二就是听者的社会连带关系要圆满维持下去,那就必须要对听者造成的损害降到最低。想要满足这两个要求就必须应用谦逊准则,表示谦逊,使听者因受到损害而产生的不快感觉降到最低,同时也引出了希望的行为。请求时有些对话达到了话语的沟通所期望的目的,可是因为滥用话语而伤害了对方的情绪,没有达到圆满的沟通而发生了这类事件。也就是说在这些话语场景中怎样应用谦逊准则,谁在这些话语场景中充当长辈和请求行为的对象是至关重要的。在相同的文化背景下也能发生词不达意的情况,生活在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之下的人们对礼貌的理解更是大相径庭。那么在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中生活的人在跨文化交际中又应该怎么处理好这些不同文化带来的礼貌问题上的异同呢?本文着重......(论文页数是:3页) ,韩语论文网站,韩语论文范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