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韩语探讨的历史、近况及启示[韩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韩语论文 责任编辑:金一助教更新时间:2017-04-25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摘要:对过去32年间(1980~2017年)刊登在国内全部和核心期刊上发表的有关韩语探讨的文章进行数量检索与分类统计。文章分类统计结果显示,相关探讨可以划分为萌芽期、探究期、发展期、高峰期四个阶段,探讨的主要内容为词汇、语法、句子结构。略论了各阶段的特点,并从韩国的作用力、韩语的学科特点和教学近况等角度对韩语探讨发展提出对策。
中国论文网
  关键词:韩语;探讨;状况;启示
  中图分类号:H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7)26-0065-03
  1949年10月6日,中国与朝鲜建交。1992年8月24日,中国与大韩民国正式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悠久的交往历史和经济文化的繁荣使得学界也开始多关注其语言探讨。韩国语是韩国的官方语言,也是韩(朝鲜)民族的共同语言。当前学界对韩语探讨鲜有总结。相关探讨缺乏对历史近况的回顾与梳理,所以有必要对韩语探讨进行较细致的综述。
  一、文献综述
  1.国外语言学探讨背景
  索绪尔认为,语言是一个层级符号系统、多维的关系系统、纯粹的价值系统,索绪尔的语言理论中充满了二元对立,语言与言语、共时与历时、组合与聚合、能指和所指等,这些对立构成了整个语言理论的框架。根据吴新祥、李宏安(1987),语言系统也可以分为表层语符系统、深层语义系统和修辞层语用系统。国内结合语言系统的探讨,完成了对传统科学理念的超越,如从DST角度看语言和二语习得等。对语言系统和特点的探讨也广泛运用到教学领域,如交际、自主、策略、ESP等。ESP分为四个发展阶段:语域略论(register analysis)、目标环境略论(target situation analysis)、语篇略论(discourse analysis)和技能与策略略论(skill and strategies analysis)。也有人认为第五个阶段是当时仍处在萌芽阶段的以学习为中心阶段(learning-centered approach)。
  2.国内探讨简述
  我国韩语探讨主要侧重运用语言学、学习者适用及教学改革层面。朴石均(1980)讨论了朝鲜语规范化的两个标准,介绍了提出以“平壤语”为典型标准的历史背景和根据,并提出对朝鲜语的认识问题和朝鲜语名词术语规范化的方向和准则是两大课题。李世龙、张光军(1980)率先讨论朝鲜语在基础课教学中的四个步骤和需要妥善处理的关系,如理论与实践、听说与读写等,体现了较强的时代特点。刘沛霖(1987)讨论了朝鲜语形态学的对象问题、词尾涵义特性问题、词素分类问题、语法形态的内在规律问题,其探讨是我国韩语探讨起步早、水平高的突出证明。有学者通过对韩语谓词活用现象的略论,总结出规则活用和不规则活用的各种表现形式。对谓词和词尾采用“转换”还原略论,得到韩语语句所包含的各类成分,并借助其结构特点得到语义格和情态成分,获得以谓词为中心且包含情态信息的语义格框架。马会霞、赵新建(2017)从符号学的角度考察颇色词的文化信息,结论是不仅可以囊括传统语义学探讨的内容,而且可以在符号的第一层级上增加探讨语音、字形、来源、词源等方面所蕴含的文化信息,还可以在第二层级上探讨与之有关的通感和约定俗成的相关领域,从而在更高层次上把握颇色符号的文化内涵。陈辉(2017)介绍了韩语罗马字表记法的历史与近况,其探讨角度属于进入21世纪后较为新颖的类型。张英美等(2017)第一次讨论韩国语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特点与人才培养问题,其探讨通过对国内部分高校韩国语专业毕业生就业去向情况的对比,略论了各院校韩国语专业毕业生就业去向的特点及原因,并针对当前韩国语教育中存在的部分问题,分别从学科专业和学生自身两个角度提出了一些解决对策,从课程设置、教学方式、教师队伍培养、学生自身素质提高、树立新的择业观念等方面提出了有益建议。
  二、探讨设计
  1.探讨问题
  文章拟回答以下问题:一是韩语探讨历史可以被划分为几个阶段?特点是什么?二是韩语探讨的侧重点是什么?未来探讨趋势如何?三是韩语探讨存在的问题是什么?该如何改进?
  2.探讨对象
  探讨对象为过去32年刊登在国内学术期刊有关韩语的文献的数量和侧重点。
  3.探讨措施
  (1)文献探讨法。文章通过对所在单位图书馆“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2017)”中“篇名”包含“韩语”“韩国语”“朝鲜语”的文献进行检索,对历年来国内韩语经典文献进行梳理,寻找规律,找出探讨发展脉络。检索范围为“文史哲”和“教育与社会科学综合”。文章亦人工剔除了不相关文献,得到相关文献680篇。
  (2)实证探讨法。探讨对象的分类标准分别是各阶段发表文章的总量和探讨的侧重点。首先,探讨针对文章分类统计和定量略论,初步判断国内韩语探讨的历史特点、发展进程和总体趋势。其次,对探讨内容进行分类以深入略论韩语探讨在各阶段特点的原因。
  (3)分类标准。文章阶段划分标准为每年发表的文献数量统计。随着学界对语言认识的侧重点逐渐从语言历史、特点、用法到能力、交际、策略等,国外的外语教学或第二言教学逐渐地从孤立的、单纯的语言教学转向将语言教学与内容教学相结合,出现了“语言与内容融合学习”(integration of language and content learning)。出现这种转变的原因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对外语学习目的的新认识、外语学习的基础、语言与人的认知和社会意识发展的关系、语域理论。
  从认识论角度看,第二语言习得的初级探讨基本上把二语习得过程看成是一般的、知识性的学习,对习得现象背后起影响的机制及其复杂性还考虑不够。而且,由于历史的原因,还来不及考察语言的基本属性以及语言与认知的关系这些因素对二语习得的作用。根据Chomsky(1981)的普遍语法理论(Universal Grammar,UG),世界上所有的语言都有着某些共同的语言准则和尚未定值的语言参数。80年代和90年代的二语习得探讨大都是在上述UG的理论框架里进行。这是第一次真正地将语言学探讨和二语习得探讨结合起来,并成为二语习得探讨的重要领域。   三、1980年~2017年韩语探讨相关文献实证探讨
  1.文献数量统计与略论
  检索结果显示相关探讨发展趋势层次化明显:自1980~1997年,每年刊登在全部学术期刊上有关韩语探讨文献数量最少,平均每年不到10篇。至1998年,数量呈上升状态。根据统计,相关探讨可以被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萌芽期(1980~1997年);第二阶段为探究期(1998~2017年);第三阶段为发展期(2017~2017年);第四阶段为高峰期(2017~2017年)。进入21世纪以来,相关探讨文献虽然在2017年、2017年有所减少,总体数量呈上升态势,反映了较好的探讨趋势(见表1)。
  表1 国内1980~2017年全部期刊韩语文献数量统计
  表2显示,萌芽期相关文献占总量的13%,以后三个阶段中所发表文献数量逐阶段上升,势态比较稳定。2017年至2017年三年间所发表文献占总量的49%,年平均发表文献达到109.6篇,说明随着学界对韩语的探讨逐步深入和信息获取手段的丰富,韩语论文题目,近年来韩语探讨的势态发展较好。
  根据检索“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得到文献162篇(见表3)。表3显示,相关探讨总体水平呈下降趋势。在萌芽期,核心期刊论文占64%,之后逐阶段递减。在探讨的高峰期,核心期刊文献只有28篇,占总量的9%,年平均文献只有0.17篇,比萌芽期减少了50%。表3反映的主要态势是在相关文献总量大幅度增加时,探讨水平出现较大滑坡。主要原因之一是20世纪80年代“因为经过10年浩劫,我们当时在学术上落后了几十年。所以只要坐下来读几本书,就可以对所见所闻发表一番议论”。这一个阶段的探讨特点是:大量引进并综述国外语言学理论。后随着国际交流和信息交换的频繁,学界探讨韩语的角度逐渐丰富,但探讨没有对工具性语言形成持久的认识,也没有理论意识和学派意识,无法构成成熟、系统的探讨。“在我国现行评价机制与职称机制的负面效果的诱惑下,终于形成了我们中国外语界学者的‘非本真探讨’写作模式”。国内的探讨缺乏创新,而引进介绍国外的先进理论最终会产生“审美疲劳”。
  2.2017年探讨状况略论
  2017年相关探讨保持了近年良好的发展态势。根据检索,截止2017年12月10日,2017年发表相关文献96篇。其中,核心期刊文献15篇,占全年16%;外语类期刊文献4篇,占全年4%。2017年年轻学者重视教学探讨,发表文献37篇,占全年39%。但是,外语类期刊没有刊登相关文献,仍然以韩语词语和汉韩对比为主。另外,2017年学界主要针对高职院校韩语人才培养模式展开讨论。韩旭(2017)通过定性和定量探讨,略论了天津地区的韩语系近况与人才培养,为学界提供了重要参考。但是,2017年相关探讨总体层面较窄、水平较低、深度不够等问题依旧没有改变。
  3.核心期刊文献探讨内容统计与略论
  根据检索“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得到文献162篇。根据检索“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得到文献141篇,手工剔除不相关文献12篇,得到文献129篇(见表4)。
  表4显示,纵观各个阶段,虽然相关文献数量逐阶段递减,但我国韩语相关探讨的主要内容仍为汉语词汇、语法、句子结构,探讨内容比较全面。语言特点探讨在萌芽期有所侧重,发展期及以后逐渐降温。学界对教学探讨保持了相对稳定的重视,但相关文献数量较少。翻译探讨几乎是空白,原因之一是韩语属于小语种,在我国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方面不占主要地位。我国高校亦没有普遍开设韩语专业,也没有教授专门用途韩语的机构等。进入21世纪后,学界开始重点反思我国外语教学模式,而人才培养是专门用途外语教学运用中的主要侧重点。表3显示,学界一直重视韩语同其他语言如汉语、日语、蒙古语的对比探讨。值得学界关注的是,与二语习得的相关文献数量偏少,只有4篇,并且学界一直侧重国外探讨和韩语言文化的介绍和引进,也反映了相关探讨理论水平较低,科研创新层面较少。
  四、启示及对策
  1.韩国及其语言的作用力
  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17年9月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统计,2017年韩、中、日三国国内生产总值(GDP)之和占世界经济总量的19.6%,据预测这一数字还将继续上升。韩、中、日当前的经济合作取得了重大成就,三国贸易总量早已超过了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东盟。但是三国政治制度的异同和排他性民族主义是束缚三国合作提升的主要政治障碍;领土纠纷尤其是海洋权益纠纷,依然是最现实的政治与地区安全问题的爆发点。并且,东亚地区领导力量的缺失与中日对领导权的竞争导致东亚地区政治互信的缺失。这些都是作用中韩官方关系的重要因素,同时也作用东亚经济共同体的建设。韩语的使用范围在全球范围内非常有限,除朝鲜半岛以外只有中国朝鲜族在中国东北部分地区集中使用。中韩关系的不稳定会导致韩语在中国国内传播的受阻。与韩语不同,中美、中英关系之间的摩擦不能作用英语“世界普通话”的地位。如1990年美国对中国进行贸易制裁、1999年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被炸、2017年中美撞机事件都没有作用中国国内的英语学习。而中朝、中韩政治经济关系的不稳定则会给韩语学习带来作用较大的不良信号,会使得中朝、中韩贸易量迅速萎缩、国内韩语学习热情急剧下降,到华和访问学者迅速减少等。另外,韩语的集中使用范围基本仅限东北亚地区。况且,“东北亚主要国家中日韩三国并没有生活在理所当然的东北亚国际社会中,东北亚区域内部缺乏认同,区域外围作为他者的美国主导东北亚事务, 并得到部分国家的认同”。在此国际大环境下,韩语很难成为作用区域软实力的语言。韩语如果要在中国国内得到有力推广并提高探讨水平,恐怕主要依赖国家间政治经济关系的稳定与和谐发展。
  2.韩语的学科特点和人才培养目标
  根据教育部2017年印发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外国语言文学(编号:0502)的一级学科分为英语语言文学、 俄语语言文学、亚非语言文学等11个分学科。朝鲜语言文学属于亚非语言文学的二级学科,级别低于英语、俄语等学科。从韩语言文学专业的分布范围来看,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公立的四年制本科院校有近2017所,开设韩国语专业的院校有150所左右,期中东三省和山东省有25所院校,占41%。“然而,长三角地区的地方高校大多处于远离省会的非中心城市,办学历史相对较短,教师队伍数量、结构不尽合理,办学经验有待积累,教学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总的来说,韩语学科当前在国内发展较不平衡。   根据检索,从1984年至2017年有关“人才培养”的学术文献只有16篇,占全部期刊文献的2%。数据表明学界在热议语言学习下,却忽视了人才培养,相关探讨缺乏务实的态度。有学者提出大胆改革并取消无实际运用意义的科目。丁信善、于京宽(2017)提出了“二元复合”的朝鲜语人才培养模式,即在夯实学生朝鲜语专业基础上加大英语教学的力度和经贸商务课程教学的力度,努力使朝鲜语语言基础和能力成为学生坚实的机体,英语应用能力和经贸商务知识模块成为朝鲜语专业学生强大的两翼,真正把学生培养成为可以掌握朝鲜语、英语两门外语同时通晓经贸知识的复合型运用人才。总的来说,学界倾向于将人才培养目标调整为“培养复合型人才”,亦有学者提出与借鉴英语教学改革。但是,人才培养目标的调整需要一系列相配套的方法,如课程设置、师资培养、教材编写等。根据相关探讨和调研,当前绍兴市场主要需要既懂翻译又懂国际贸易和纺织知识的人才。
  3.高校韩语教学状况
  总体来说,高校相关探讨明显滞后于高职韩语教学探讨。高校科研人员主要针对韩语词汇、语法、修辞、文化等开展探讨,缺乏对韩语教学目标的深度思考和探究。高职院校较少开设韩语文化、语言学、文学等理论性较强的课程,而更多开设商务韩语、韩语信函写作、国际贸易韩语等实用性较强的课程,故其探讨紧密结合课堂和社会需求,文献相对容易发表。另外,韩语论文范文,韩语教学探讨文献数量贫瘠,探讨方向狭窄,整体探讨水平较低。当前发表的相关文献很难帮助教师对韩语教学进行更深入全面的了解。而外语课堂探讨也走入历史瓶颈。外语课堂教学探讨自2017年至今进入停滞期,其特点是相关探讨停滞;探讨范围狭窄;本土化探讨不够以及实证性探讨比例依旧偏低。“外语学界中普遍存在一种现象和观点:教学的论文不好发。主要原因是学界对课堂教学的态度似乎出现了偏差,认为课堂教学很难产生深厚的语言学或翻译学理论,学术地位不高”。
  五、结语
  通过对韩语探讨的梳理略论,不难发现其近况是多个相互制约因素的具体反映,其探讨近况也对其他作用因素具有反影响。只有提高前期理论探讨水平,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尽快积极尝试创新教学,才能推动韩语探讨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Brumfit C,Mitchell R.Research in the language classroom[C].London:Modern English Publication,1990:23-27.
  [2]Chomsky,N.Lectures on Government and Binding[M].Dordrecht:
  Foris,1981.
  [3]Hutchinson.T.& A.Waters.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M].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7.
  [4]陈辉.韩语罗马字表记法的历史与近况[J].浙江大学学报,
  2017,(2).
  [5]陈晓莹.韩国又松大学的发展对我国普通高等教育的发展启示[J].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17,(5).
  [6] 程世禄.ESP教学的理论和实践[J].外语教学与探讨,1995,(4).
  [7]丁信善,于京宽.探究创新“二元复合”教学模式努力培养高质量的韩国语实用人才[J].中国成人教育,2017,(10).
  [8]龚茁.外语课堂教学探讨:状况与启示[J].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2017,(3).
  [9]金善子.地方高校朝鲜语专业建设的近况与对策[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2017,(4).
  [10]李兰霞.动态系统理论与第二语言发展[J].外语教学与探讨,
  2017,(3).
  [11]李美霞.语言变迁探讨综述[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17,(4).
  [12]李世龙,张光军.朝鲜语基础课教学法初探[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1980,(2).
  [13]刘沛霖.对于朝鲜语形态学探讨中的几个问题[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1987,(1).
  [14]刘润清.谈外语实证探讨[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7,(6).
  [15]马会霞,赵新建.从符号学的角度看韩国语颜色词的文化信息[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7,(4).
  [16]朴石均.对于朝鲜语名词、术语规范化的方向和准则[J].延边大学学报,1980,(4).
  [17]钱冠连.外语探讨新阶段的标志[J].中国外语,2017,(1).
  [18]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7.
  [19]吴虹.对于绍兴市小语种人才需求的调查报告[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17,( 2).
  [20]吴新祥,李宏安.语言系统三层次与外语教学三阶段[J].外语教学与探讨,1987,(1).
  [21]谢桂娟.东北亚国家集体身份的缺失及原因[J].东北师大学报,
  2017,(5).
  [22]杨连瑞,尹洪山.发展中的第二语言习得探讨[J].现代外语,
  2017,(2).
  [23]张英美,王笑天.韩国语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特点与人才培养[J].现代大学教育,2017,(5).
  [24]周保国.第二语言习得探讨发展走向的认识论与措施论思考[J].山东外语教学,2017,(6).
  (责任编辑:王祝萍)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