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孙浩冉,沈阳师范大学,专业:课程与教学论(对外汉语)。 中国论文网 [中图分类号]:G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0302 自1992年中韩建交以来,中国在韩和韩国在华的数量与日俱增。“韩流”、“汉语热”等现象的出现,也表明两国在语言文化交往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截止到2017年,韩国来华共有62442人,占来华总人数的21.3%。随着越来越多的韩国人开始学习汉语,对外汉语教师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也渐渐被认为是教师的必备素质之一。笔者有幸在2017年作为汉语教师志愿者到韩国进行了十个月的对外汉语教学工作,在工作期间,发现了中韩两国在人际交往、饮食、服饰等方面的文化异同。本文笔者以亲身经历为落脚点,试析中韩两国的餐桌文化,并针对此问题提出应对策略。 一、对外汉语教师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必要性 跨文化交际指的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交际, 既指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者之间的交际, 也指任何语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异同的人们之间的交际。 对外汉语教师的教学对象正是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外国,如果教师能够较好地了解国家的文化风俗,那么在教学中自然可以避免一些误会,尽快增进师生间的感情,提高教学效率。 强调对外汉语教师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并把这种能力提高到作为对外汉语教师基本素质核心的考虑,并不是在一个宽泛的意义上对对外汉语教师的教学任务和教学内容提出要求,而是基于如下内在理由:(1)一个对外汉语教师,无论是在本国从事对外汉语教学,韩语论文,还是在异国教授汉语,首先是一个跨文化交际的行为,其次才是一个教授汉语的行为。而这与在本国教授本国学生学习作为母语的汉语完全不同。易言之,对外汉语教学行为是基于跨文化平台上的语言操练,而传授作为母语之汉语的行为则是建基于同一文化平台上的语言实践;(2)更重要的是,跨文化交际因素是内嵌于对外汉语教学之中的,它是对外汉语教学内在结构的一部分。既不是从社会语言学的意义上着眼,也不是从学科体系构建的角度定义;而是从纯粹语言学,或一般称之为语言哲学的视角加以阐释的,即不能仅仅把语言看成是文化的表征,而应当把语言视为是文化交际的语言。 以在韩国教授对外汉语为例。韩国属于汉字文化圈国家,由于受中国文化作用深远,因此大部分的文化习惯与中国类似,这一点对对外汉语教师来说有很大的优势。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地域的异同等原因,韩国文化中也有一些我们不曾接触过的东西。了解这些韩国特有的文化风俗,采取相应的跨文化交际策略,会使我们在韩的教学和生活事半功倍。 二、当代中国的餐桌文化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吃”一直以来都是中国老百姓生活中的重中之重。中国人吃饭讲究色、香、味,也讲究时间和场合。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韩语论文题目,和不同的人吃饭,我们都有着特定的规矩。但是,中国的餐桌文化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鲁健骥先生说过:“有些文化现象是有时间性的,因此对文化的介绍也应随着时间的推移作相应的调整。一些西方人头脑中当代的中国人还是清朝时人的形象,就是由于忽视文化现象的时间性得出的错误印象。”所以,当我们在教授外国中国文化时,应该牢记与时俱进的准则,避免因为所教的文化保守陈旧而闹出笑话。 陈华在《中西方餐桌文化对比》一文中指出了中国餐桌文化的四个要素。 1、入座的位置和措施 中餐很讲究座位的排序。如果是家宴,首先是老人先入座,而且要坐首座,一般以正中为上座(即首座)。至于什么是首座和正中位置则视具体情况而定。如果待客,当然是客人坐首座,而且最好左右要有陪客之人,方便招呼客人就餐。 如果是朋友、同学之间的聚餐,则没有太大的规矩。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受西方作用较大,因此在年轻人中间非常流行吃西餐的习惯,由于朋友之间年龄相仿,没有长幼之分,所以在座次上也就没有什么特别的要求。 2、用餐时的衣着 中国人对用餐时的衣着没有特别的要求,普通衬衣和牛仔裤是比较常见的搭配方式。除非是非常正式的晚宴,一般用餐穿着都很随意。 3、喝酒的措施 说起中国的酒文化,可谓是源远流长。从杜康酿酒开始,中国的酒文化已经延续了五千年。在中国,酒被认为是拉近人们之间距离的饮品。因此在餐桌上,必不可少的就是酒。中国人喜欢互相劝酒,认为只有喝干杯中酒,才是和对方感情深厚。为了让饮酒变得有趣,人们还发明了许多酒桌游戏,像划拳等等。 在中国餐桌上饮酒时,喝酒双方一定要身体相对,一饮而尽,以示尊重。倒酒时也应该掌握分寸,一般八分就是最为合适的。 4、餐具及其使用措施 中国餐桌上筷子和勺子是主要的餐具。除此之外,还要有碗、杯子、碟子等。筷子是汉字文化圈一种特有的用餐工具,也是西方人认为最神奇的东方发明之一。用餐时,筷子和碗、羹匙不可以发出碰撞的声音,用餐者在吃饭时嘴里也不能发出很大的咀嚼声,这些声音都会被视为不礼貌。 除了上述所说的餐桌文化之外,在中国用餐喝酒时,晚辈与长辈碰杯,晚辈的杯子应该略低于长辈的杯子以示尊敬。 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向学生详细说明中国餐桌上的用餐文化和饮酒文化,如果有条件可以带学生亲自感受,让学生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以免在与中国人交往过程中出现“文化休克”的现象。 三、当代韩国的餐桌文化 笔者通过切身体验,总结了韩国在用餐时的餐桌文化,也以入座、着装、饮酒和用餐工具四个方面呈现出来。 1、入座的位置和措施 在入座方面,韩国与中国有很大的相似之处,即长辈或者客人先入座,然后才是晚辈。身份地位越高,离中心座位也就越近。在就座之后,年纪最小的人应该负责分发筷子和羹匙,并给在座长辈的杯中倒好冰水。 2、用餐时的衣着 韩国人对平日里的衣着打扮要求很高,所以虽然对用餐的衣着没有特别的规定,但是大家也都是穿着得体。男士一般会选择西服,而女士则是喜爱穿着裤装或裙装等职业套装。 3、喝酒的措施 与中国文化相似,韩国人也非常喜欢喝酒。但不同的是,晚辈与长辈喝酒时,晚辈不能面对长辈饮酒,而是应该将身体侧过,将酒饮尽。在韩国餐桌上,如果自己的酒杯里没有酒了,应该请身边的人将酒倒满,而不能自己斟酒。据说,这是因为韩国人认为,如果自己斟酒,身边的人将会倒霉三年。 4、餐具及其使用措施 韩国人用餐时也是使用筷子和羹匙。与中国的木质筷子不同,韩国的筷子大多是用不锈钢做成的, 长度是我国筷子的2/3, 小巧精致, 形状都是长方体的。据说这样设计更能节约材料, 也能克服材质光滑夹不住东西的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韩国的碗、羹匙与筷子相同,都是由不锈钢材料做成的,和中国餐桌用具比较起来,有着浓浓的金属感。 此外,韩国人在用餐开始之前和用餐结束之后,都应该互相说一句“我开动了”和“我吃好了”,如果在用餐时提前离席,也应该对席间各位鞠躬表示歉意。 四、针对中韩餐桌文化异同的应对策略 经过上述略论,我们可以看出,在中韩两国的餐桌上还是有着一些异同,如果我们能够提前了解这些异同,做好功课,那么在跨文化交往的过程中就会轻松许多。 1、做好语言、文化方面的充分准备 在到达一个国家之前,最好查阅该国家文化方面的信息,了解文化禁忌,尤其是对与本国文化相差甚远的部分加以注意。这样就可以避免出现“文化休克”。 2、以宽容的态度学习、接受当地文化 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会有不同的价值观,不同的文化习俗,这些习惯和习俗会让我们在初次接触时感到不便。但是我们应该秉承着兼容并包的态度,要明确没有哪个国家的文化是优越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而且我们应该尊重当地的文化,并试着学习和接受,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获得当地学生的认同感。 3、多花时间与当地人交流 在与当地人交流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渐渐适应当地的交往方式,也可以了解当地的风俗人情,减少孤独感和沮丧感。 结语 由于中韩两国交往不断密切,两国人出现在餐桌上的频率也大大提高。在用餐过程中,我们应该考虑到对方的餐桌文化,尊重对方国家的文化传统,通过餐桌建立起更加密切的联系。在学习两国的餐桌文化后,我们要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对方的文化习惯,并且努力适应,在学习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刘晶晶. 浅谈对外汉语教师自身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7 [2]袁新. 跨文化交际与对外汉语教学.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17 [3]陈华. 中西方餐桌文化对比. 大家谈,2017 [4]邱洁. 韩国餐桌给我上了一课. 政府法制,20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