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俗语是群众所创造,具有口语性和通俗性的语言单位,是民族精神的语言载体。本文通过以和“马”有关的一部分中韩俗语为中心对比中韩俗语,以此了解中韩民族在和“马”相关的俗语上产生差异的文化原因。 中国论文网 [关键词]中韩俗语,动物,马 中图分类号:H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45-0331-01 一、绪论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每一种语言都承载着特定的文化内涵。俗语是汉语语汇中为群众所创造,韩语论文题目,具有口语性和通俗性的语言单位。和汉语一样,韩语中也有很多自古就流传下来的俗语。俗语也可以说是了解一个民族由古至今的面貌的一个很好的“活化石”。而和十二生肖的有关俗语在中国和韩国都有重要的文化历史意义,其中,本文选取对今年的生肖,同时在汉语和韩语动物俗语数量中都占有相当数量的“马”相关的俗语中的一部分进行比较略论,由此了解产生这些差异的原因。 二、 和“马”相关的中韩俗语对比 2.1 中国和韩国对“马”的基本看法和理解 中国人与马的渊源非常深,相传在远古伏羲氏时代,在今天的洛阳境内的黄河中浮出龙马,其背上背着的“河图”被人们献给了被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伏羲。至此中华文明开始载入史册,龙马精神也成了中华民族所崇尚的价值理念。而其中龙和马更是成为中国人心目中吉祥的象征。 而在中国四大名著中,如《西游记》中的唐僧骑的白龙马和《三国演义》中刘备的“的卢”马,关羽的“赤兔”马更是在帮助它们的主人取得一番成就上立下了汗马功劳,而伯乐和“千里马”的故事更是家喻户晓,这些故事和传说都充分反映了“马”在中国人心目中的位置。 韩国也和中国一样,与马有关的俗语所占比重极大。而韩民族与马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另外,韩国受中国文化的作用,也有“天干地支”的学说。在韩国的神话《三国遗史》中,马更是象征朱蒙等帝王出现的吉兆。在韩国的婚姻风俗之中,新郎要骑白马到新娘家中迎娶,这也是与韩国神话中太阳神话和天马思想有关。1 而有趣的是,和中国《西游记》中孙悟空的“弼马温”这一官职遥相呼应的是,韩国高丽和朝鲜时期宫中也有管理马匹的官吏。 综上所述,马这一动物无论是在韩国还是在中国都是深受人们喜爱的动物。 2.2 和“马”相关的中韩俗语对比 马作为一种深受人们喜爱的动物,与马的天生优秀秉性和它的影响是密不可分的。马在十二生肖中名列第7位,是六畜之首。 2.2.1 由马的影响和由此衍生的俗语 马匹在古代的中韩两国都被作为代步工具而使用,其用途非常广泛,在中国更是出现了马车,而马匹更是可以用作传递信息时不可缺少的工具,古代的“驿站”主要是以马构成的传输机构。从它的偏旁马字也可以窥得一二,而在战争中马匹的用途更是非常重要。其中首先对比由马匹作为运输工具的快捷性和由此衍生的俗语: 1)时光荏苒,白驹过隙: 2)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 3)老马识途,老犬记家() 4)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 5) 1)形容时间不知不觉过的很快,而韩语中的类似表达更是基本上一样,意为像白马过门缝一样;虽然2),3),4)都是汉语的俗语,括号中是韩语的解释,虽然这些俗语都有更深的含义,但都是由马匹的运输中的特性引申出来的,其中2)是用了马匹快捷的特性,形容君子一诺千金,3)则是马匹认识路的特性,这是寓意经验的重要性,4)则是寓意要经过长久的时间才可以了解一个人,正如通过长时间的路途知道一匹马的能力。5)则是和4)意义和表达都相似的韩语俗语,意为只有骑上马跑长途才可以知道马是不是好马。 2.2.2 从马的习性和天生的品格衍生来的俗语 马的习性和天生的品格增添了人们对马的喜爱。马最崇高的品格就是奉献,马能够勤劳地工作,而且马几乎从不卧倒休息,这表现出高贵和不可征服的精神,马还有忠诚的品格: 1) 好马不配双鞍,烈女不更二夫( ) 2)(上阵的时候相信马反而可以活下来,而相信随从反而不能保住性命。) 3)好马不吃回头草。() 4)拳头上立得人,胳膊上走得马。( ) 5)好马比君子() 1)是中国俗语,反映了马的忠诚,而2)是韩国的俗语,意为马比人更加忠实可信,也是形容马忠诚的俗语。3)则比喻有作为的人不走回头路。4)比喻为人清白,作风正派。而5)和上文所说的2.2.1中的2),3),4)都是由马匹的高洁的品性引申的俗语。 2.2.3 突出马和人类关系的俗语 中国家喻户晓的伯乐识得千里马的故事,则是充分反映了马匹和人类的关系,马匹无论跑得再快,没有识才的“伯乐”还是无济于事。 1)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2)(即使有骏马也没有骑手。) 3)马行千里无人不能自往() 4) 马上摔死英雄汉,河中淹死会水人。( ) 1),2),3)都反映了人类在人和马的关系中所占的主导地位,1)是来自《马说》的一句,2)是和1)类似的韩国俗语,其中的“龙马”则是骏马的意思,3)则从另一角度说出了马在“马和人类”这一关系中的重要性,意为本领高强的人,韩语论文范文,往往会因疏忽大意、掉以轻心招致失败。 2.2.4 和马相关的负面的俗语 1)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 2) 3)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 4) 千穿不穿,马屁不穿() 1)和2)是中韩俗语中比较相似的两句,都是形容很危险的境地,而4)中的“拍马屁”是人们非常熟悉的一句惯用语,这一句对马匹习性的了解的引申更是已经广泛用于人民的生活。 2.3 中国和韩国产生这些差异的文化原因 首先,从中韩两国地貌的不同,中国平原较广阔,而韩国则是山地地貌居多,而且马匹的产量较少,因此汉语中的对于马的运输性(如上文2.2.1)和马以及战争相关的成语如“兵荒马乱”更是数量巨大,这也是和中国领土广阔,马在战争中被广泛应用的原因分不开关系的。另外,虽然韩国受汉文化作用很深,其中也引入了很多汉语中大量的成语等,但是由于两国语言表达习惯的不同,其中受语序和汉语,韩语分属孤立语和黏着语的作用,虽然成语中两国有类似表达的有很多,但是俗语受语言异同这一因素作用更大,因此和马相关的汉语和韩语俗语中相同含义,但是表达很类似的俗语很少。但是,因为中韩文化都深受儒家文化的作用,因此两国关于马的基本认识和情感都还是一致的。 三、结论 通过对中国和韩国与“马”相关的部分俗语分四方面对比略论,对中韩俗语中和“马”有关的俗语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并略论了产生这些差异的原因,主要是受到了自然环境,语言因素和儒家文化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D]. [2] 权娥麟. 中韩语言中“马”的象征意味与文化背景初探――以中国成语与韩国俗语为中心[J]. 文化论苑. 2017(2):172. [3] [4] 温端政. 中国谚语大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2017. 作者简介 黄玲燕,女,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朝鲜语专业教师,文学硕士,主要探讨方向:朝鲜语(韩国语)教育、中韩语言对比。 1 权娥麟.中韩语言中“马”的象征意味与文化背景初探――以中国成语与韩国俗语为中心. 文化论苑.2017.17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