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韩影视贸易巨大逆差看中国文化产业发展[韩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韩语论文 责任编辑:金一助教更新时间:2017-04-25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区域经贸一体化的多元多赢模式早已成为世界经贸发展的大势所趋,无论是欧盟的一体化,还是世界自由贸易的关贸总协定,抑或是东盟自由贸易等都是这种多元多赢模式的标准化范式。文化贸易在国际贸易中的额度正在呈几何级数迅猛增长,文化贸易已经成为国际贸易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我国与韩国的自由贸易协定的签署与施行打开了中韩文化经贸交流发展的大门,更为中韩之间的影视贸易交流打开了全方位的通路,韩国作为世界文化经济发达国家,显然处于优势地位,而我国的文化产业则正面临着一场十分严峻的挑战。
中国论文网
  一、 中韩影视贸易逆差巨大
  (一)中韩经贸交流近况
  2017年12月20日是中韩经贸交流史上划时代的一个崭新节点,中韩自由贸易协定的签署开辟了中韩之间自由贸易的新篇章。[1]此次中韩之间的自由贸易协定所涉及的贸易额最大且经贸覆盖领域最广,可以说开了中外经贸交流史上的先河,在中国对外经贸历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重大意义,该自由贸易协定将彻底改变中韩两国之间的经贸关系,并将最大化激活中韩之间的经贸往来。从实际经贸数据来看,自由贸易协定签署后的数年之间,中韩之间的经贸体量即已由百亿美元体量快速发展为千亿美元体量,中韩极速发展的经贸交流每年都为中韩两国的消费者节省了百亿美元的关税支出,中国也因此而成为韩国最大的进出口国,韩国则成为中国最大的进口国与第四大出口国。
  (二)韩国文化现象
  中韩文化贸易由来已经,虽然历史上中国曾是韩国最大的文化输出国与邦主国,但是,随着韩国文化经济的发展并晋身为发达国家,韩国已经开始了对中国的文化经济反哺。最早从20世纪初叶韩国的《情书》这架“流行制造机”开始,韩国即已经掳获了中国的海量拥趸,《江南style》的风靡更是形成了一种傲视全球的“韩流”,《来自星星的你》则将韩国影视著作进一步塑造成为一种来自韩国的文化范式的规训,此后韩国的文化不断涌入中国,在中国的文化娱乐产业圈内形成了难以抗拒、难以阻挡的真正意义上的“韩流”,以《奔跑吧兄弟》为代表的韩国文化现象已经成为中国娱乐文化的幕后主导者。从某种意义上来看,韩国早在1998年提出的“文化立国”战略已经卓见成效,韩国已经成为世界五大文化强国之一。
  (三)中韩影视贸易逆差
  影视贸易是中韩文化贸易至关重要的核心,在这一文化核心贸易中,韩国文化当前在中国已经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从数据观察,近年来,我国的影视贸易出口额与韩国影视贸易出口额的逆差已经由最初的十几倍,逐年放大至百余倍。随着中韩自由贸易协定的达成,这种逆差额度越来越大,其原因就在于我国的出口额度增长极为缓慢,而韩国对我国的出口额度则每年都在大幅增长,从数据对比来看,事实上,我国已经沦为绝对意义上的对韩文化输入国,同时,“韩流”已经成为一种较难阻挡的泛文化现象,许多年轻观众更是已经成为“韩流”文化的严重依赖者,而中国文化在韩国则处于无足轻重的地位,甚至连根基都未能扎稳,处于严重的文化弱势地位。
  二、 中韩影视贸易逆差探因
  (一)文化产业意识与文化产业定位
  虽然近年来中国的文化产业也在快速发展,但与韩国的文化产业的几何级数的发展相比,仍然不可同日而语,这也是中韩影视贸易逆差仍在逐年增大的一个根本原因所在。[2]但是,从根源上来看,中国缺乏一种文化产业意识,而这种文化产业意识是驱策文化产业呈几何级数无级发展的真正的元动力,韩国的文化意识也并非是一种原生态,韩国的文化意识的勃兴源自政府所大力倡导、全民所积极奉行的“文化立国”,可以说正是“文化立国”使得韩国在短短的20年间即以其经济优势酝酿出了全民的文化产业意识,并有文化产业意识的驱策之下形成了超乎想象的强大的文化优势。同时,由韩国政府所主导的文化产业意识所形成的文化优势与其经济优势实现了深度的融合,为韩国打造出了具有前瞻性的文化产业定位。
  (二)文化产业驱策与文化资源共享
  韩国一直是制造的发达国家,而据韩国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令人吃惊的是韩国的文化产业增长率已经是其制造业的两倍,究其根本原因,我们看到,韩国文化的极速发展不仅得益于其国内较为严格的作品权保护以及文化公司的雨春笋般的不断涌现,而且更得益于其扎实的文化专业人才的着力培养与其举国文化资源的真正意义上的开放,同时,更得益于其文化资源的公平、公正与全民共享。在这样的良好氛围与良好发展基础之上,韩国的文化产业才有可能获得几何级数的可持续成长。[3]而反观我国,无论是文化驱策还是文化资源的全民开放共享等,都处于相对而言较为初级的发展阶段,这样的氛围与基础显然完全无力支撑中国文化产业获得与韩国同等的几何级数成长的可持续发展。
  (三)文化产业发展的引申延展与三位一体
  文化产业意识与文化产业定位为韩国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与框架支撑,文化产业驱策与文化资源共享则为韩国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具可持续性的发展动力与无极拓展的宽泛空间,然而,文化产业毕竟不同于传统的其他产业,或现代的“互联网/”产业,文化产业自有其发展的最关键的必要条件,那就是文化产业发展的根本特质,文化产业发展的根本特质相对传统的其他产业,诸如制造业而言拥有更大的溢出效应,韩语论文范文,同时,也因此而拥有着更为宏大的产业链引申延展时空。此外,比较重要的一点是文化产业关于知本、资本、市场三者的要求远比其他任何传统产业或现代产业都要高得多,因此,可以说,文化产业是一个基于三维量子的由知本、资本、市场三个维度最佳整合而成的产业概念。
  三、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方略
  (一)树立产业意识,实现产业转型升级
  我国的影视著作在制作人眼中是作为艺术品而诞生的,然而,在发达国家,令人吃惊的是,影视著作早已经被视作商品,与世界发达国家同步的韩国更是如此。[4]这种产业意识源于韩国本土文化的不断积蕴,而反观我国文化,当前则处于一种“文化真空”状态,在异文化的强烈冲突与碰撞之下,年轻一代已经为异域文化所彻底浸染,底蕴丰厚的优秀的本土传统文化已经失去其原生的先天沃土,变得无法可持续成长,这也是之所以在中国本土会出现“韩流”“哈韩”这些词汇的根本原因所在,本土原生文化的贫弱饥饿必然给异文化带来千载难逢的乘虚而入的发展良机,文化发达国家的强势介入使得我国经济新常态下,同步出现了一种岌岌可危的文化新常态。当下的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方略就是树立起文化的产业意识,韩语论文网站,并为文化产业营造开放、公平、共享的发展空间,以快速实现我国文化产业的转型升级。   (二)品牌与模式成熟依托的国际竞争力打造
  从发达国家的文化产业发展来看,美国之所以能够占据世界总放映时长的半数以上,并雄踞世界2/3的票房,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其品牌的打造,以及影视文化成熟的商业模式这两方面的优势,韩国对我国文化产业的强势性也可以归结为这两个方面,而我国在品牌方面却显得不够重视,有过观影经验的观众想必都会对我国的大明星、大导演略有兴趣,而对我国的制作企业、影视品牌等一概采取忽略的态度,这就更充分说明了我国在文化产业的品牌标识化建设方面的欠缺。而文化产业发达国家则在品牌与成熟模式的打造方面更加重视,至少绝大多数观众都能在熟知某些发达国家明星的同时,也能对品牌略知一二,比如,好莱坞相必绝大多数观众都有所耳闻,这就是我国所缺乏的国际竞争力打造的成功实例。
  (三)对国际市场的开放与国际化深度融合及交流
  中韩影视贸易由最初的几十倍至近年来的百余倍的巨大逆差,再次显示了文化优势地位下的文化产业市场规律下的经济要素更加活跃的流动影响,同时,亦将文化产业市场化诸经济要素的趋利性表现得淋漓尽致。纵观我国文化产业,面对文化产业未来巨大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应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加积极地迎接文化产业发展机遇,更加自信地面对来自包括韩国在内的各个方面的国际竞争,并以产业意识促进产业转型与升级,借以实现我国文化“软实力”释放下的“硬发展”。唯有对国际市场采取更加开放的姿态,方能为我国赢来更加深度的国际化融合与国际化交流,针对国际文化语境的异同化切入、选择化嵌入、无缝化融入等诸多举措更能为我国文化产业带来更加蓬勃的发展生机与活力。
  结语
  诚然,文化大而言之是国家之魂,小而言之也是社会之魂,乃至每个公民之魂。文化决定了一国民众的意识形态与精神信仰,同时,也是一国民众生活态度的集中反映,文化才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内在元动力与外在驱策力。
  从当前来看,我国与韩国等文化经济发达国家之间的确还存在着一定的发展差距,但是,发展的机遇已经摆在了我们的面前。在新时期新常态下,文化仍然是我国潜在的新经济的重要增长点,重新挖掘大国文化,重新构建大国文化,在大国文化作为文化产业发展的支点,将能够帮助我国快速撬动整个世界文化产业。
  虽然文化发达国家存在着某些已经固化的先天优势,并使其拥有了强大的国际竞争力,但是,以我国丰厚的文化底蕴度量,当前世界上的任何发达国家都不具备同样的潜在优势。虽然韩国作为发达国家的一员,其文化的强势地位当前较为显著,但是,如果,我们能够与国际文化经济规约相同步,早日跻身成为世界文化发达国家中的一员,借以实现我国文化产业在并轨入国际快车道上的极速发展,则赶超文化发达国家将指日可待。
  参考文献:
  [1]文春英,刘小晔.“韩流”是否是国家意识推动的结果?――从《来自星星的你》热播看韩国文化产品与国家软实力[J].对外传播,2017(4):51-52.
  [2]刘杨,曲如晓,曾燕萍.哪些关键因素作用了文化产品贸易――来自OECD国家的经验证据[J]. 国际贸易问题,2017(11):28-29.
  [3]Hoskins,C.,Mirus,R.et al.U.S.Television Programs in the International Market:Unfair Pricing?[J].Journal of Communication.1989:35-36.
  [4]Waterman,David,Everett Rogers.The Economics of Television Program Production and Trade in Far East Asia[J].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1994:11-12.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