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韩两国作为彼此的邻国,地缘关系、传统文化等十分相近,在90年代建交以来,保持着由浅入深、逐步推进的友好交往态势。尤其是2017年朴槿惠政府上台之后,中韩关系由原来的冷淡期逐渐升温,高层领导人互访频繁,这是多方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主要包括东北亚政体国际体系、中韩两国外交政策、以及朴槿惠个人倾向等。从诸多动因略论来看,当前,中韩两国的发展前景大好,两国应把握新契机,对深化两国各个层面的友好关系,具有重大推动力。 中国论文网 关键词:中韩关系;作用因素;发展前景 中图分类号:D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7)05-0095-03 一、中韩关系发展历程 中韩关系在历经了冷战和朝鲜战争时期的冰封期后于1992年迎来了交往的曙光。韩国在中国外交史上属于建交比较晚的国家,两国的外交发展历程非常明晰,主要分为四个关键时段:睦邻友好合作关系时期、合作伙伴关系时期、全面合作伙伴关系时期、以及当前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一)睦邻友好合作关系时期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意识形态的异同与朝鲜战争的作用,中韩两国一直处于对峙局面。随着国际局势的逐步缓和,1970年中美关系的改善,中日关系的正常化等契机促使中韩的对峙局面得到扭转。1983年5月的一次劫机事件,两国首次官方接触。借助1986年汉城亚运会和1988年汉城奥运会中韩两国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交往。由此看出,中韩两国的关系初始化领域起于非政治领域的友好合作。直到1992年8月24日中韩两国外交部部长钱其琛与李相玉在北京共同签署了两国建交联合公报。建交以来,两国的政治领导人保持着高层互访,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合作也逐步展开。 (二)合作伙伴关系时期 随着建交以来的友好合作,1998年中韩两国关系又进一步确立为“面向21世纪合作伙伴关系”,这一重要举措发生在韩国总统金大中访之后。韩国为缓解东北亚地区的冷战局面,促进东北亚地区的和平发展,提出了实现朝鲜半岛和解与合作的“阳光政策”。这一政策迅速得到中国官方认可和支持,在促进东北亚地区共同发展的国际背景下,中韩达成共识,推动了两国关系的更深层次的发展。 (三)全面合作伙伴关系时期 推进合作伙伴关系到2017年韩国总统卢武铉访华,两国关系进一步深化为“全面合作伙伴关系”。这一外交关系的确立,给两国政治、军事、安保、经济、文化等领域全方位的合作提供了良好的平台。显著的是经济和文化领域。2017年胡锦涛总书记访华时,韩国承认中国的完全市场经济地位,不仅在东北亚国际形势发展中达成共识,在文化和经济领域开展的全方位的合作。 (四)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时期 随着两国双方的共同努力,中韩关系呈现出全面、快速、深入发展的良好局面。在政治领域上,2017年,韩国总统朴槿惠上台,两国关系在取得丰硕成果的基础上再一次飞速发展。2017年6月两国领导人积极落实《中韩面向未来的联合声明》和《充实中韩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行动计划》标志着中韩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进一步拉近。2017年7月3日进行的两国首脑会晤,将两国伙伴关系定位为“成熟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并从经济合作到地区和平发展,携手振兴亚洲到促进世界繁荣四个层面深入讨论。经济领域上,2017年11月10日韩货总统朴槿惠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进行会谈,正式宣布韩中自由贸易协定(FTA)实质性谈判已结束。持续了三年之久的谈判协定在众望所归中成功签订。中韩自贸协定的签署对改善中韩两国贸易逆差问题具有重要作用力,但就其各项具体方法仍在落实中。 2017年,最受众人瞩目的是韩国总统朴槿惠出席中国纪念反法斯西战争胜利70周年的阅兵仪式,并受高规格礼待。这一外交举动凸显出韩国进一步向中国靠近。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中韩两国关系历经了冰封、解冻、合作,由浅入深,逐步推进,并在朴槿惠政府上台后出现前所未有的蜜月期。 二、中韩关系升温的动因探寻 近年来,中韩关系迅速升温并非偶然性事件,受国内外诸多因素综合影响所致,本文主要利用肯尼斯q沃尔滋层次略论理论,从国际系统、国家、决策者个人三个基本方面对中韩关系发展做简要略论。 (一)国际系统因素 从东北亚国际系统层次来看,中国凭借大国经济实力与资源已逐渐在国际体系占领制高点,中国的崛起改变了东北亚地区力量格局,韩国前总统李明博亲美遏华的政策,然而,关于夹击中国而不断制造“中国威胁论”者所期待的事情,并未真正阻碍中国的不断强大,加之美日等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危机,贸易状况出现严重失衡,牵制中国发展战略并未奏效。相反,中国在整个东北亚地区的和平发展状况中充当着举足轻重的角色,这必定促使朴槿惠政府作出积极联系中韩两国关系的举措,中朝两国作为一直以来的传统友好国,韩语论文,以维护东北亚和平发展为战略指导,积极推进独立自主和平外交,不以强制身份阻碍朝鲜半岛和平统一。韩朝在朝鲜半岛的分歧由来已久,两国的信任危机导致关系的极度紧张,而美国在重返亚太战略中,很明显朝鲜半岛危机已被采取冷冻态势,而增进与中国的关系不但可以使紧张局面得到缓解,又可以增加半岛和平统一的支持者,有助于推动朝鲜“弃核”及半岛无核化。有利于朴槿惠政府“朝鲜半岛信任进程”的推进。 从中俄关系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来说,韩国加入“遏华”策略后,实际上使韩国周边外交的形势出现恶化,外交的债务累积远远多于财富。深化中韩合作,一方面可以避免夹杂在中韩美三角关系中的被动站队形势,另一方面通过不断加深中韩的政治互信缓和周边外交关系。 (二)国家因素 1.中国因素 习近平总书记执政以来,中国外交方针出现明显调整,首先,韩语论文网站,建立与其他国家的新型大国关系。特别强调与美国“不冲突、不对抗”的新型外交关系,积极倡导中美关系和谐共赢长远发展。在这种大国外交背景下,与美国外交关系的趋避矛盾,谋求共同利益,缓解了过去的紧张关系,韩国作为美国的盟友,面对大国外交的趋向下,势必会和中国深化友谊,中国主动彰显出大国外交的友好绅士风范,对缓解李明博政府时期的冷淡关系起到推动影响。 其次,“一带一路”成为外交新旗帜。随着2017年“一带一路”政策的提出,中国外交出现了新的变化,将以前碎片式合作领域重新整合,沟通内陆与沿海的广泛联系。韩国虽然没有被划进“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中,但却深受其作用。韩国诸多产品运输倚靠横跨中国大陆进行运输,尤其是2017年2月“连新亚”班列的正式启动,韩国可以利用这一新路线,通过连云港、打通内陆新疆,联结中亚地区,韩国正在逐渐加大对中国“一带一路”建设关注力度,这一举措不仅带动了本国经贸往来,沟通了东北亚如韩国等国家与中亚的联系,从而给韩国的经贸合作,文化交流带来新机遇。此外,“一带一路”沿线计划为韩国提供了一条沟通欧洲的新思路。以往韩国与欧洲地区的物流主要依靠海运和西伯利亚铁路,但最短物流网则是中国“新亚欧大陆桥”。“一带一路”建设助力“新亚欧大陆桥的”的迅速推进,因此,这对改善韩国物流网具有重要意义。 最后,中国积极强调与周边国家之间命运共同体合作伙伴关系。当前,和中国进行经贸交往伙伴国已多达120多个,中国不仅作为最大资源中心,提供安全可靠的公共产品,且服务于周边国家的交往。在中国外交布局调整状态下,韩国积极回应中国的深化双边合作的契机,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在访韩时。曾表示“中方愿意选择韩国作为今后更重要的合作伙伴,共同实现繁荣发展,维护半岛和平稳定,促进亚洲繁荣。”① 2.韩国因素 从韩国国家层次上看,出于国家利益的考量,以及上述国际局势,韩国政府的首要任务是调整政府外交战略。自朴槿惠政府上台以后,韩国外交趋向呈现出新的特点。 首先,“信任外交”方针的提出与应用。在韩国前总统李明博时期,中韩就已达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共识,但由于李明博政府外交倾向采取了“一边倒”的亲美外交政策,以及受“天安号事件”“延坪岛事件”“脱北者问题”的干扰,致使中韩关系有所降温,并未呈现出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亲密友好交往局面。随着朴槿惠新政府的成立,使两国僵持的局面得到缓和。朴槿惠在《面向新的朝鲜半岛》一文中提出“信任外交”作为韩国外交基本方针。朴槿惠认为信赖是处理南北关系的重要诱因,长期的信任失衡,必将导致南北关系的破裂。“信任外交”提出之初主要应用于朝鲜问题,但经过一系列构想整合,逐步应用到各个国家间的事务外交,即用信赖引领东亚和平和欧亚合作,提升经济外交,发掘新的增长动力,开启“国民外交时代”,深化与周边国家地区的政治互信。在儒家文化圈的价值核心体系中,“信”在人际交往中处于核心位置,中韩两国很容易“信任外交”的认同取得一致。朴槿惠将执政后第一次访华称为“心信之旅”希望通过真诚沟通、深入交流,来增进两国的战略互信。 其次,更加注重大国间的平衡性。韩国“在将寒梅关系作为一揽子战略同盟深化、发展的同时,也应该将同中国的关系升级为符合“战略合作伙伴”的水平。”②朴槿惠利用之前中韩外交的尴尬时期,努力转变态势,在就职之初,打破了以往先访美的惯例,首先抵达邻国中国,凸显出对中国外交的格外重视。朴槿惠力图在中美之间寻求一个利益平衡点,避免在南海局势变动时,艰难的站队抉择。如今,仅仅靠依附于美国而拥有绝对优势的策略显然已经无法适应多极化的时代,韩国力图在中等大国中立于不败之地,首要任务是开展周边大国外交。中国一向支持朝鲜半岛无核化,和平处理南北关系问题,改善对中的政治安保互信,也是谋求韩国在东北亚局势下的利益最大化。这也是朴槿惠“东北亚和平构想”政策的重要体现。通过小多边到大多边的逐步发展,通过均衡多边外交关系,提升自我在国际环境中的话语地位,进一步掌握东北亚形势变化的主动权。 最后,朴槿惠政府所倡导的“欧亚倡议”与中国“一带一路”战略构想遥相呼应。都是为了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乃至欧亚大陆经济融合。从主要内容上看,两者主要面向欧亚地区发展协作,一个激活基础设施沟通与贸易投资,一个将加强能源经贸物流网络体系的构建。二者在很大程度上具有相似性,这也促进了相互之间的政策对接,联系到中韩自贸协定的签署与韩国加入中国积极倡导的亚投行等举措,共同的发展目标、前进动力,以及共同的利益出发点,使中韩两国的外交关系越来越紧密。 (三)决策者因素 朴槿惠个人的外交理念对其执政后的外交方针政策颇有作用,特别是其个人文化情结潜移默化的渗透在韩国外交基本走向上。尤为突出的是对华外交上。朴槿惠与中国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首先就其姓名来看,是父亲朴正熙夫妇依据汉字词典所取,“槿”代表韩国国花“无穷花”亦有国家之意;“惠”则象征“恩惠”。她熟悉中国三国时代历史,颇为欣赏蜀国大将赵云,对中国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喜爱中国古经典籍,例如《论语》、《孟子》《贞观政要》等。中国哲学思想所赋予的精神内涵极大的鼓舞了朴槿惠个人在逆境中意志,塑造了她独特的哲学思辨能力。自2017年以来朴槿惠曾四次访问中国,2017年访华晚宴上进行了长达3分钟的中文讲话,可见朴槿惠对中国语言文化了解之深。在就任韩国总统后,中韩互动更为频繁。并在当选之后迅速开展四国外交,打破常规出牌方式,首先抵达中国进行国事访问,这一举措无疑给中韩两国外交关系升温的加速剂。 另外,在朴槿惠自传中曾提到多次去中国各地访问,如四川、西安等西部地区。她酷爱川菜,会吟唱中文歌曲。特别是选择中国政治古都西安,除了人文交流学习层面,更值得思考的是朴槿惠进一步挖掘中韩两国政治、经贸、文化等全方位的合作机会。把目光投射到中国西部,并且以一种高瞻远瞩的态势关注着中国深入西部大开发战略,沿海与内陆的战略推进,将是中国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朴槿惠指出中国未来发展的潜力,在其自传有云“拥有广阔土地、丰富资源和人才且善于学习的中国式可怕的,靠着这样的热情与努力、不难想象中国未来的发展会多么迅速。因此与中国合作必将有助于韩国拓展更大的国际舞台”③朴槿惠对中国的高度评价在一定程度上助推了中韩关系的升温。 三、中韩关系升温对中国的启示 通过对中韩关系火速升温的动因略论可以看出,中韩关系走势以及朴槿惠政府所采取的“均衡”策略是否得以良好应用和实施,重要的关键取决于东北亚形势发展以及韩国内政情况。因此,在东北亚地区中寻求不偏不倚的中庸位置仍然是韩国外交中艰巨任务,中韩关系的逐步升温并不代表整个东北亚的局势已经改变,中国仍需保持清醒冷静的头脑去纵观东北亚全局的发展。中韩两国关系的升温,不但可以使美国利用韩国来牵制中国的可能性降低,而且,对日问题上,特别是日本政府对“历史问题”的执迷不悟,赢得韩国的支持。中国应当抓住此次中韩关系良好发展态势,不断缓解以往经贸逆差带来的困难,尽快落实中韩自贸协定,使中韩经济得到再一次达到发展高峰,并且在经济依托下,逐步深化两国的政治互信,以及安保问题的共识,把握新契机,快速实现两国战略对接。再次谱写中韩两国外交的新篇章。 注 释: ①王毅.中方愿选择韩国作为今后更重要的合作伙伴[OL].中国外交部网站,2017-05-26. ②金正河.朴槿惠“为发展韩朝关系会痛朝鲜领导人会面”[N].中央日报,2017-11-06. ③朴槿惠.我是朴槿惠[M].英属维尔京群岛高实国际有限企业台湾分企业,2017.111. 参考文献: 〔1〕王晓波,赵立新,等.东北亚各国关系概论[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 〔2〕黄凤志,刘清才,等.东北亚地区政治与安全[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 (责任编辑 徐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