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对汉语被动表示法进行了研讨。全文围绕现代汉语表示被动的措施,从两个角度进行比较。一是历时与共时的比较,即把近代汉语和现代汉语被动表示法进行比较;二是横向的比较,即把现代汉语被动表示法与韩语被动表示法进行比较。本探讨分四章。第一章到第三章是历时与共时的比较,第四章是汉语与韩语的横向比较。<br>
第一章:讨论近代汉语里的被动表示法。着重讨论汉语被动表示法在上古汉语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逐一讨论表示被动的介词的语法化过程,主要略论了“被”、“着(著)”、“吃(喫)”、“教(交、叫)”的发展和变化。全章共分三节。第一节讨论“被”的语法化,...
本文对汉语被动表示法进行了研讨。全文围绕现代汉语表示被动的措施,从两个角度进行比较。一是历时与共时的比较,即把近代汉语和现代汉语被动表示法进行比较;二是横向的比较,即把现代汉语被动表示法与韩语被动表示法进行比较。本探讨分四章。第一章到第三章是历时与共时的比较,第四章是汉语与韩语的横向比较。
第一章:讨论近代汉语里的被动表示法。着重讨论汉语被动表示法在上古汉语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逐一讨论表示被动的介词的语法化过程,主要略论了“被”、“着(著)”、“吃(喫)”、“教(交、叫)”的发展和变化。全章共分三节。第一节讨论“被”的语法化,第二节讨论“着(著)”的语法化,第三节讨论“吃”的语法化。
第二章:讨论现代汉语里的被动表示法。着重讨论现代汉语表示被动的句法手段和表示被动的介词,特别是讨论最常见手段-介词“被”,说明介词“被”用法的新变化。汉语语法探讨的传统观点认为,采用“被”的句子表示对主语所指对象而言是不幸的遭遇。我们看到,在现代汉语里,“被”的主要语法意义是表示被动。这种变化之所以出现,原因之一是受到印欧语语法的作用。这个变化是汉语语法走向精密化的一个表现。
第三章:讨论近代向现代转变的动因和机制。以讨论“教”、“交”、“叫”的语法化为例,略论使役句向被动句转变的动因,研讨转变的机制。这些考察主要是以中古汉语语料进行的。
第四章 讨论汉语被动表示法与韩语被动表示法的比较。在上文讨论现代汉被动表示法的基础上,第一节简述现代韩语表示被动的方式。第二节,在此基础上进行比较。韩语属于黏着语,汉语属于略论语。通过比较可以发现,就语言手段而言,汉语表示被动采用的是“词”,韩语论文题目,是虚词;韩语采用的是格助词和词缀。汉语利用组合措施表示主动、被动,韩语通过屈折措施来表示。汉语表示被动,韩语论文范文,可以径直采用受事主语句,不一定非得用虚词。汉语存在主谓谓语句,这是现代汉语语法的特点之一。主谓谓语句里当大主语、小主语为受事与施事的分别时,是不用被动标志而能表示被动意义的句子格式。此外,一般的指人名词作主语时,这个名词也可以是受事主语,这样的被动意义就要靠语言环境来控制。这些在韩语里是没有的。因此,汉语被动表示措施丰富多彩。相应地就带来一个问题,关于以汉语为第二语言的韩国学习者而言,要掌握汉语被动表示措施有一定的难度。把汉语表示被动的方式跟韩语比较,是为了更好地认识现代汉语表示被动的方式。这样做,其理论意义是为揭示语言普遍规律提供一个样本;从实用角度说,可以帮助韩国学习者更有效地学习汉语,可以帮助从事韩语与汉语翻译的人员更准确地做好翻译工作。第三节,结合笔者多年来从事汉语和韩语翻译教学的实践,从两种语言的对译中,进一步说明两种语言被动表示的异同。
最后是一个附录,考察汉语被动表示法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特例:先后出现的不同版本(不同时期语言状况的反映)《老乞大》、《朴通事》里的被动句。韩国人比较熟悉这两部书。《老乞大》、《朴通事》反映的汉语面貌,宏观地看是共时材料;但从成书到后来,也经历了较长的时间,先后有几次修改,因而对修改部分的比较,又反映了一定时间段汉语面貌的历时变化。我们通过这两部书不同时期、不同版本的修改、变动情况的考察,探讨汉语被动表示法在一个时间段内的发展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