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煤矿区的治理和产业结构调整的背景、方法及其给中国的启示影响-德语 [摘要]对于德国煤矿区的治理和产业结构调整的背景、方法及其给中国的启示影响的德语:煤炭的开采对生态环境造成比较严重的损害,对煤矿区实施治理和产业结构调整已经成为一个国家保持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介绍了循环经济模式在德国煤矿区的成功应用以及对我省的启示。 [关键词]循环经济;煤矿区治理;启示 煤炭的开采方式决定了其通常会对生态环境造成比较严重的损害,比如引起的地表沉陷,破坏了耕地,毁坏了设施等。同时,煤炭属于不可再生资源。因此,对煤矿区实施治理和产业结构调整已经成为一个国家保持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也许是想改变国家千疮百孔的历史使然,德意志民族素以严谨务实和追求完美主义著称,其对煤矿区的治理和产业结构调整也不乏精粹。在这个西欧最大产煤国的故乡--—鲁尔工业区,一组黑色塑像非常醒目:一个煤矿工人在深井挖煤,另外几个工人向上扛着煤。而在这座煤城标记的四周,耸立着的是一片现代化的高楼大厦。强烈的反差简单而明了地陈述了这个城市的过去和现在,凸现的景象集中而清晰地昭示了德国煤炭工业基地经济振兴的历程。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我省是一个产煤大省,煤矿区的治理和产业结构调整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虽然我们与德国国情不同,社会经济制度有着根本区别,但其在煤矿区的治理和产业结构调整方面的一些基本思路和经验,可以给我们带来一些有益的启示。 一、德国煤矿区的治理和产业结构调整的背景略论 鲁尔工业区既是德国煤炭工业的中心,也是一个现代化城市集群。这个以煤炭开采业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工业中心,在其初期,由于对土地利用、空间布局、环境保护缺乏全面规划,也是污水遍地,煤矸石成山,塌陷坑随处可见,居民点布局零乱分散,铁路线杂乱无章。进入上世纪50年代,由于世界能源消费结构的变化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一直由煤炭所垄断的燃料和动力市场逐渐被新兴的石油、天然气和电力所占领;运输成本的变化又使得鲁尔区煤炭生产的地域优势黯然失色;以煤炭为主导的过分单一的产业结构受到了挑战,经济发展停滞,就业岗位减少,生态环境恶化。在这种背景下,德国在发展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的同时,承袭了传统的宏观调控和法制的理念,适时完善区域政策体系和调整区域经济发展战略,采用循环经济模式,形成了对煤矿区治理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指导思想,即发挥联邦政府特别是州和地方政府的影响,通过各种经济立法和经济政策干预方法,全面规划和整治环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社会市场经济体制,发展新兴产业,改组传统产业,对煤炭工业采取价格补贴,促进产业结构多样化,实现区域经济的持续、均衡发展。 二、德国煤矿区的治理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基本方法 (一)建立区域规划和政策管理机构,全面制定煤矿区的区域整治和发展规划德国区域政策体系非常健全,区域规划作为国家特别是州和地方政府的主要管理手段之一,具有较强的法学约束力。为了制定煤矿区的区域整治和发展规划,相应成立的鲁尔煤管区开发协会,主要是协调市、县各项建设事业,经费由各市、县分摊。此外,鲁尔区还设有若干专业委员会,负责全区性专项业务。协会的工作基础是“总体开发规划”,首先是以土地利用规划为核心,根据产业结构和城市管理需要合理调整空间布局。关于浪费资源、污染严重的公司,或者予以关闭;或者在内部技术改造的同时,按照规划搬离市区。同时注重城市布局由单一功能区向混合功能区发展的趋势,重视生态保护和人居环境,规划改造各城市间的道路交通设施和其它基础结构,将国家铁路、城市铁路和市区交通衔接成一个完整的交通系统,使之达到多种方式并举、区内区外协调、方便居民出行的目的。其次是把风景绿化规划摆在主要位置,以纵横十三条林带,将工业区和城镇居民区分开,并配备专门的森林管理人员,负责森林的营造与保护。经过多年经营,目前的工业区和城镇群都掩映在森林之中。全面的区域整治和发展规划,既改善了煤矿区的区域形象,又为结构调整创造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二)完善法制特别是环保立法,加强对煤矿区的环境治理和资源保护为了杜绝矿山开采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德国在完善法制的过程中,增加了多达4000余条有关环保和资源保护的法学条款,迫使矿山公司改变过去的生产方式,进行更多的技术投入,改善生产工艺,使其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在鲁尔区,为了减少土地占用,绝大多数矿井的占地面积不到1平方公里;为了防止环境污染,每个矿井都建有矿山垃圾处理流水线,使大部分垃圾能被重新使用,同时对垃圾中的有害物质进行处理。特别是对矸石堆放和塌陷区,明确规定矸石堆放的高度一般不超过70-90米;塌陷区或按照规划建成了供人休息游乐的人工湖,或经过填充绿化和15年以上的沉降进行回填、植树造林、辟为农田牧场,有些还建设了独院式的居民区。鲁尔区投入了大量的资金进行“造地复田”、“复垦绿地”或通过综合利用出产品、出效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