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从文化和认知的角度考察德语和汉语的词汇系统,可以断言的是这两种语言的词汇之间不存在一对一的对等关系。本文从篇章语言学和跨文化交际这两个角度出发,借鉴关世杰对两种语言中词汇关系的区分模式,结合维尔纳•科勒的篇章翻译等值要求模式,翻译策略提出了适用于五种关系类型词汇的翻译策略和措施,指出翻译归根结底是以原文、也以译文读者为导向的一个再生产过程,其要旨在于使读者能在出发语文化本身的关联中解读篇章。
关键词: 词汇翻译; 等值要求; 翻译策略; 德汉翻译
1、引言 从文化的视角来看,每一门语言都是一个相对完整的、不同于另外一门语言的体系,总是和这个语言群体的世界观紧密相连。早在19世纪,威廉•冯•洪堡特(Wilhelm von Humboldt)就提出,一个民族的精神特性和语言形态始终处于一种十分密切的交融状态:“语言可以说是各个民族的精神的外在表现;他们的语言即是他们的精神,他们的精神即是他们的语言”①。这也就是说人的思维是受其语言所作用的,不同语言群体的人有不同的世界观,对现实生活的描述也不尽相同。从这个角度来考察翻译,我们会发现,基于语言、文化和思维的不同,译文与原文之间出现异同是在所难免的,完全等值只是一种理想。 可是不管怎样,译文和原文可以在一定的层面上产生等值的关系。这也就是我们研讨翻译准则和策略的出发点。 从文化和认知的角度考察德语和汉语的词汇系统,我们能肯定的是,这两种语言的词汇之间不存在一对一的对等关系。那么这两种语言的词汇之间究竟是怎样的关系?词汇翻译要遵循的基本准则是什么?可使用哪些相应的翻译策略?本文尝试从篇章语言学和跨文化交际的角度来回答这些问题。 虽然本文主要研讨的是词汇和句子层面的翻译问题,但同时也要着眼于整个篇章。这是因为翻译所涉及的不是单个的语法结构和语言表述形式,而是承载着一定内容、传达一定交际功能的篇章。篇章语言学因此本文不仅选用了单个的单词、短语,也选用了句子和句组为例,大部分例句来自笔者翻译的《女性商务礼仪》(Business-Etikette für Frauen)①一书。该书描述和介绍了当今德语社会职业女性的商务礼仪规则,目的在于为读者提供专业的建议。这同时也决定了该书的语言风格:它的叙述是非常口语化的;在语法层面上,命令句的使用比例非常大。此外,比喻、双关、拟人等修辞手法比比皆是,行文幽默、诙谐。在翻译时,笔者尽量保留和还原了原书的上述语言风格。
2、篇章语言学角度的翻译要求--—规范性等值要求 篇章语言学探讨认为篇章处于一个交际的综合体中,从根本上来说是有目的指向性的:“篇章是一个生产行为的目的性的产物。这一生产行为的目的在于实现一个篇章的意义。”②从这一点出发,翻译应该服务于使一个篇章的交际意图得以实现。不管译者面对的是哪一类型的篇章,翻译的本质都是一样的:“它是一个既以原文同时也以译文读者群为导向的、和一定的场景联系在一起的行为;它是一个由篇章的功能所决定的、有意识、有计划的和可以监控的过程,目的在于使不同的语言、交际和文化群体的成员可以相互理解”③。 翻译理论的核心概念之一是“等值”。在众多的等值理论中,笔者认为维尔纳•科勒(Werner Koller)提出的规范性等值要求模式是多层次、多角度的,可以指导我们今天的翻译实践。按照科勒的说法,翻译是从一篇原文延伸到一篇译文的一个语言性的、篇章性的行为的结果。在这一过程中,原文与译文之间产生了翻译或是等值的关系。④“等值”这一概念还没有说明这一关系的类型,还需要进一步定义,可具体区分为以下五种等值关系:⑤ 1)外延意义的等值,指译文和原文所描写的事物在外延意义上是相等的; 2)内涵意义的等值,指译文和原文所描写的事物在内涵意义上,如在修辞层面上、社会群体语言特征等方面是等值的; 3)篇章语言使用规范的等值,指原文和译文在语言使用规范方面是等值的,符合某一篇章类别的语言使用规范; 4)语用的等值,指语用层面的、和译文接受者有关的等值,如译文能够起到和原文相同的交际功能; 5)形式美学上的等值,指译文与原文在美学上、形式上和个人风格特征方面的等值。尽管这五个等值要求的同时实现是非常理想化的事情,毕竟由于文化和语言的异同,译者“不能完全等值地翻译,而是译文可以在(只是在某一个篇章层面上)被看作是和原文等值的”⑥,但是只要我们把篇章看成为既以原文、也以译文读者为导向的一个再生产过程,那么这五个等值要求就是我们翻译实践中的行为导向,同时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