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于2017年4月底至7月初赴德国进行访问探讨,期间也走访了一些高校和职业培训机构。 外语论文网 www.waiyulw.com 总的来说:一是德国传媒相关专业的学生视野比较开阔,选修“通识课”积极性很高。二是有志于专业报道的学生,通常主动选修一些专门的报道技术课程。比如,希望报道财经新闻的记者会选修一门统计学。德国自由大学则要求所有学生必修统计学。三是学生的动手能力很强。一些在校生就以自由撰稿人的身份给媒体供稿。有意思的是,在一所大学参观时,一位低年级的学生还向笔者展示了如何利用互联网进行同步写稿。这样,合作写稿的记者可以看到对方写稿的过程,避免了重复和风格异同等问题。 根据德累斯顿工程学院传播系系主任Wolfgang Dorlsbach提供的最新数据,德国现有新闻从业人员70万,大约49万人是永久雇员,而剩下的为独立撰稿人。从职业待遇上,永久雇员享有比较充足的社会保障,而独立撰稿人的生存状态相对艰辛。但近年来,独立撰稿人中出类拔萃、知名度特别高的记者非常多。许多驻外记者往往选择成为独立撰稿人,这样可以根据不同题材选择不同的媒体。这些记者的出身背景差别很大。有学文学的,也有学法学和经济的,还有一部分学哲学的,但是在成为新闻记者前是需要经过系统的新闻和传播的培训的。当然,一开始就学习新闻和传播在职业起步时有更多优势。 普通高校传媒专业特色各异 德国高校有65所72个学院开设了传媒教育学科的相关专业,大约每4所高校就有一所可以找到传媒相关专业。如清华大学詹正茂副教授曾撰文介绍的,德语论文范文,德国电影电视专业日趋发展为一个庞大的独立学科。而媒介经营与管理非常有特色。如爱尔兰根・纽伦堡大学艺术学院的电影电视专业,学生在基础课阶段的末期就进入分组实践项目。在专业课阶段,德语毕业论文,学生开始学习更加有实践意义的工作措施和新技术。专业课结束之后,学生要到自己感兴趣的机构进行9个月的专业实习。而位于汉诺威音乐学院的媒介管理专业在德国享有最好的声誉。它尝试着按国际惯例划分学士和学位进行专业教育。学士课程要学习:大众媒介的经济学、法律和组织机构学方面的知识;公众传播的方式、内容和答复方式的具体分寸;媒介的信息和内容结构以及媒介的信息网络:媒介内容关于个人和社会的作用;媒介工作者的工作和工作方式;企业公司传播的工作方式和实践;媒介公司的运营过程。相对中国许多大学在多年前就开设与网络媒体教育有关的专业,德国学校显得更加保守和谨慎一些。2017年的冬季学期开始,德国莱比锡大学在全德率先开设“网站内容管理”和“多媒体产品技术”专业课程。毕业的学生将被授予科学学位(Master ofScience)。新学位的学习重点将包括网站基础技术、传媒法和传媒管理以及新闻学专业知识。网页内容管理专业将更侧重于网页制作以及维护。多媒体产品技术将以多媒体产品为重点,传授音响和影像制品以及发展其他多媒体产品相关知识。而绝大多数普通高校开设的传媒课程非常相似。以德国非常知名的科隆大学传媒专业为例。他们提供给学生以下内容:媒体技术、媒体管理、媒体心理学、媒体相关法学和媒体的经济与社会性。 职业新闻学院的光荣与梦想 对笔者来说,德国传媒教育中最迷人的部分还是职业新闻学院。多位新闻从业人员告诉笔者,他们当年的第一志愿报考的是非常有传奇色彩的位于慕尼黑的德意志新闻学院(DeutscheJoumalistenschule)或位于汉堡市的亨希新闻学院(Henri Nannen School),那里曾涌现过无数辉煌的名字。进入这两所学校也就意味着可以捧到新闻职业的金饭碗。但承载着德国新闻人“光荣与梦想”的职业新闻学院并不是很容易进去的。如果一公斤的冰和一公斤的开水混合在一起,水的温度是多少?一个成年人的骨头有多少根?天文学的光年指的是什么?这些问题是2017年德意志新闻学院和亨希新闻学院联合笔试中的试题。德意志新闻学院的校长UlrichBrenner先生对笔者说,他们招进来的学生大多数有很好的知识储备。政治、历史、地理、医药甚至天文,学生都应该知道一些。德意志新闻学院是德国历史最悠久的新闻学校。早在1949年,全国第一个新闻研究会就在这个学校召开。《南德意志报》的总编辑Werner Friedmann是这个学校的创办者。他模仿了纽约的哥伦比亚大学的新闻教育模式。 笔者去参观时,学校有45名学生。他们分成两组。一组15名学生的课程比较紧凑,是16个月。他们要花5个月学习印刷媒体的写作,2个月学习广播课程,2个月学习电视课程,然后开始分配去实习单位。而另一组学生的课程相对长一些,是18个月。在德意志新闻学院学习后,他们还要去德国慕尼黑大学学习3个学期。在这里学习的Seefeld介绍说,他原来在普通大学里学了两个学期的新闻课。但是后来他自己产生了很大的疑惑,这里的环境能把自己培养成为一个好记者吗?于是,他放弃普通大学的学业,参加竞争极为激烈的职业新闻学院的入学考试。现在他再也没有时间像以前那样去喝啤酒或者玩各种游戏,但心里特别充实。亨希新闻学院没有将申请者有工作经验作为申请的先决条件(德意志新闻学院也没有)。唯一的限制就是年龄和语言。年龄要求在19~28岁之间,学生还要讲流利的德语并有很好的书面表达能力。每年大约1500名申请者申请入学,但只有20名能够进入这个学校。学费全免,每个月还可以得到761欧元的生活补贴。学生要经过多次的面试和笔试,“过五关斩六将”地经过各种新闻教师和传媒从业人员的考试。在校的时间一般是31个星期,也有可能延长至39个星期。学校要求学生不仅会写消息、通讯,还要做各种略论工作,尝试着评论的写作。学生的各种培训课程包括讲座、讨论和新闻的实践。毕业前需要进行4次实习。许多人都会发出疑问,给学生提供这么好条件的学校总得要有经费来源吧?谁愿意一直支持这种新闻学院的生存和发展?亨希新闻学院的经费来自德国发行量过百万份的新闻杂志――《明星》和另一全国性大报《时代周报》。而德意志新闻学院的经费除了《南德意志报》的支持外,政府也拨给了大量的经费。传媒的教育被视为文化事业的一部分,德国政府一直在这方面有相应的经费安排。相关于许多高校开始收学费,这种不收学费又给津贴的专业新闻学院在德国现在有越来越多的趋势。《世界报》一位资深编辑说,声誉非常好的职业新闻学院培养了越来越多被证明是非常优秀的人才。 (作者为香港城市大学生) |